华罗庚事迹的励志故事精品多篇
免费
【寄语】华罗庚事迹的励志故事精品多篇为范文海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
作带来帮助。
数学家 庚的故事 篇一华罗
1910 年11 月12 日,华罗庚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他家境贫穷,决心努力学习。上中学时,
“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著名的难题: 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余
”二,五五数之余三,七七数之余二,问物几何? 大家正在思考时,华罗庚站起来
“说: 23”他的回答使老师惊喜不已,并得到老师的表扬。从此,他喜欢上了数学。
华罗庚上完初中一年级后,因家境贫困而失学了,只好替父母站柜台,但他仍然坚持自学
数学。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他的《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论
文,被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发现,邀请他来清华大学;华罗庚被聘为大学教
师,这在清华大学的历史上是破天荒的事情。
1936 年夏,已 是杰出数学家的 庚,作 学者在英国 大学工作两年。而此经 华罗 为访问 剑桥 时
抗日的消息传遍英国,他怀着强烈的爱国热忱,风尘仆仆地回到祖国,为西南联合大学讲
课。
华罗庚十分注意数学方法在工农业生产中的直接应用。他经常深入工厂进行指导,进行数
学应用普及工作,并编写了科普读物。
华罗庚也为青年树立了自学成才的光辉榜样,他是一位自学成才、没有大学毕业文凭的数
“ ” “学家。他说: 不怕困难,刻苦学习,是我学好数学最主要的经验 , 所谓天才就是靠坚
”持不断的努力。
华罗庚还是一位数学教育家,他培养了像王元、陈景润、陆启铿、杨乐、张广厚等一大批
卓越数学家。为了培养青年一代,他为中学生编写了一些课外读物。
庚事迹的励志故事 篇二华罗
从文明之火初燃的那一刻起,数学就与人类相伴。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列出了 88 位古
今数学伟人,华罗庚就位列其中。
初露锋芒
1910 年11 月12 日,华罗庚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他家境贫穷,决心努力学习。上中学时,
“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著名的难题: 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余
”二,五五数之余三,七七数之余二,问物几何? 大家正在思考时,华罗庚站起来
“说23”,他的回答使老师惊喜不已,并得到老师的表扬。从此,他喜欢上了数学。
“ ”他刚入校的时候,许多老师和同学都认为他 平庸、低能 ,他暗暗发誓,一定要用优异的
学习成绩来回击这种偏见!从此,华罗庚全身心地钻到数学里,如同着了魔似的`。他的
脑袋里装满了数学公式,攻克数学难题成了他最大的乐趣。白天,他连走路时都在思索着
……解题方法;夜里,他守着小油灯不知疲倦地演算着就这样,华罗庚攻下了一道道难
题,并从中享受到了无穷的快乐。
勤奋成才
华罗庚家境贫寒,初中未毕业便辍学在家。他已对数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辍学之后,更
懂得用功读书。可怜的是他只有一本《大代数》,一本《解析几何》及一本从老师那儿借
来摘抄的50 页的微积分。
为了抽出时间学习,他经常早起。隔壁邻居早起磨豆腐的时候,华罗庚已经点着油灯在看
书了。伏天的晚上,他很少到外面去乘凉,而是在蚊子嗡嗡叫的小店里学习。严冬,他常
常把砚台放在脚炉上,一边磨墨一边用毛笔蘸着墨汁做习题。每逢年节,华罗庚也不去亲
“ ”戚家里串门,埋头在家里读书。大家给他起了个绰号,叫罗呆子 。
他的志气与行径,几乎没有人能够理解。世界上的事情往往就是这样的,阻力愈大,反阻
力也愈大;困难愈多,克服困难的决心也愈坚。没有时间,他养成了早起、善于利用零碎
时间、善于心算的习惯。没有书,也养成了他勤于动手、勤于独立思考的习惯。这种习惯
一直保持到他的晚年。
身残志坚
华罗庚十九岁那年,染上了极其可怕的伤寒病。这场大病,几乎毁了他的一生。从旧历腊
月廿四日开始,他足足病了半年,从此因病左腿残疾,走路要左腿先画一个大 圈,右腿圆
“ ”再迈上一小步。对于这种奇特而费力的步履,他曾幽默地戏称为圆与切线的运动 。
“ ” 在逆境中,他顽强地与命运抗争,誓言是: 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
经过了几年的自学,华罗庚开始在杂志上投稿。一开始,他的稿件不断被拒绝。原因是他
写的问题已被国外某个专家给证明过了。这反而使华罗庚增添了信心,因为这些问题都是
他自己钻研出来的,并没有看过别人的解题方法。
1930 年, 庚在《科学》 志上 表了一篇 文《 家 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华罗 杂发 论 苏 驹
成立的理由》,被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发现,让熊庆来惊奇不已,迅即作出决
“ ”定: 这个年轻人应该请他到清华来!这时华罗庚只有 21 “岁,他终于离开了杂货店的暗
”室,来到了北京的清华大学。
天才出于勤奋
来到清华工作,是华罗庚一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他的数学生涯也真正从这儿开始。
“从初中毕业生到一个大学教师,华罗庚只花了六年半时间。他后来对友人说: 人家受的
教育比我多,我必须用加倍的时间以补救我的缺失,所以人家每天8小时的工作,我要工
作12 ”小时以上才觉得安心。 华罗庚在清华大学的 4年中,在数 方面 表了十几篇论 发 论
文,自修了英、法、德语。25 岁时他已成为蜚声国际的青年学者。华罗庚迅速由助理提升
为助教、教员,以后又被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聘为研究员。
“ ” “华罗庚从不迷信天才,认为: 天才由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 他提出 树老易空,人老
”易松,科学之道,戒之以空,戒之以松,我愿一辈子从实而终的名言,作为对自己的告
“诫。直到他逝世前不久,还这样写道: 发白才知智叟呆,埋头苦干向未来,勤能补拙是
”良剂,一分辛苦一分才。
不慕虚名求真学
1936 年, 庚华罗 26 岁,由清华保送到英国留学,就读的是最著名的剑桥大学。数学首席
教授哈代托人告诉华罗庚他只要一年就可以获得博士学位。获得博士学位需要一年专心研
“ ”究一个问题,但华罗庚说: 我来剑桥,是为了求学问,不是为了得学位的。 他放弃了博
士学位,作为访问学者同时攻读七八门学科,在剑桥的两年时间写了 20 篇论文。论水
“准,每一篇论文都可以拿到一个博士学位。 他提出的一个理论被数学界称为 华氏定
” “理 ,改进了哈代的结论,哈代说: 太好了,我的著作把它写成是无法改进的,这回我的
” “ ”著作非改不可了!华罗庚被认为是 剑桥的光荣!
“ ”“ ”“ ”在剑桥大学的两年中,华罗庚就华林问题 他利问题 奇数的哥德巴赫问题 写了 18 篇
论文,先后发表在英、苏、印度、法、德等国的杂志上,其中包括《论高斯的完整三角和
估计问题》这篇有名的论文。按其成就,已经越过了每一条院士的要求,但在剑桥他从未
正式申请过学位。他拥有的唯一一张文凭,就是初中毕业文凭。
爱国情深
1938 年,抗日 争正 行得如火如荼,英国人要 庚留下来教 ,他毅然放弃在英国的战进 华罗 书
一切回到祖国,到西南联大与同胞们共患难。清华大学的资格审查委员会一致通过,让只
有初中文凭的华罗庚晋升为大学教授。
1946 年秋天,迫于国内的白色恐怖, 庚再次出国,美国伊利 大学把 庚聘 身华罗 诺华罗 为终
教授,并给了他相当优厚的待遇,希望他把那里建成世界级的代数研究中心。1950 年,祖
国解放的消息传到美国,华罗庚毅然放弃优厚的条件,举家回国。
他把自己的毕生精力,投入到发展祖国的科学事业特别是数学研究事业之中。他一生为我
们留下了200 余篇学术论文,10 部专著,其中 8部为国外翻译出版,有些已列入本世纪数
学经典著作之列。他还写了 10 余部科普作品。他的名字已载入国际著名科学家的史册。
他是中国科学界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数学家 庚的故事 篇三华罗
有一次正在看店的华罗庚在计算一道数学题,来了一位女士想买棉花,当她问华罗庚多少
钱时,他完全沉醉于做题中,没有听见对方说的话,当他把答案算完随口说了一个数字,
“ ”而女士以为他说的是棉花的价格,尖叫道: 怎么这么贵? ,这时华罗庚才知道有人过来
买棉花,当华罗庚把棉花卖给女士后才发现刚才自己的算题的草纸被妇女带走了,这可把
华罗庚急坏了,不顾一切的去追那位女士,最终还是被他追上了,华罗庚不好意思地
“ …… ” “说: 阿姨,请 请把草纸还给我 ,那妇女生气地说: 这可是我花钱买的,可不是你
”送的 。
“ ”华罗庚急坏了,于是他说: 要不这样吧!我花钱把它买下来 。正在华罗庚伸手掏钱之
时,那妇女好像是被这孩子感动了吧!不仅没要钱还把草纸还给了华罗庚。这时的华罗庚
……才微微舒了口气。回家后,又开始计算起数学题来
庚被誉 什么 篇四华罗 为
“ ” “华罗庚一生都在为中国数学发展作贡献,被誉为 中国现代数学之父 , 中国数学之
” “ ”神,人民数学家 。也是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数学大师,他的名字在美国史密斯松尼博
摘要:
展开>>
收起<<
【寄语】华罗庚事迹的励志故事精品多篇为范文海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数学家庚的故事篇一华罗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他家境贫穷,决心努力学习。上中学时,“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著名的难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余”二,五数之余三,七七数之余二,问物几何?大家正在思考时,华罗庚站起来“说:23”他的回答使老师惊喜不已,并得到老师的表扬。从此,他喜欢上了数学。华罗庚上完初中一年级后,因家境贫困而失学了,只好替父母站柜台,但他仍然坚持自学数学。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他的《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论文,被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
作者:littere...
分类:实用范文
价格:免费
属性:10 页
大小:50.31KB
格式:DOCX
时间:2024-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