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生活的心得体会(精选4篇)

免费
哲学与生活的心得体会(精选 4篇)
哲学与生活的心得体会 篇 1
说实话我并不认为我是一个思想者,所以我不也不认为我能很透彻的解读这本书。以
下是我对此书发表的一些愚见和愚感,若有不正之处,只因我知识面宽度不够,观者请多
见谅。
一张纸上点一个黑点,你问很多人看到了什吗,大多数人可能回答的都只是看到黑
点,而不是空白的大部分。不是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思想者,或是哲学家。不是每一个人都
能用平和的心态来看待自己的工作。试想一下,让一个挑粪工和一个企业老总对比。就算
他能以超脱物外的心态来看待这种有点大的贫富差距,他的儿子恐怕不会如此。更何况,
“这样的挑粪工出现的概率低的无法言明。是否每一个低产阶级都能像本书所言 每个人都
热爱自己的岗位。把自己当成社会的一分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献上一份力,我奉献,我
”快乐。 恐怕只有少数人能做到这样,而大多数人更多是对自己现状的不满吧!
老实的说,我觉得这本书有点难以让人读下去,当然我指的是占中国人口比例最多的
工农阶级,和我们这些对政治避而远之的年轻人。理论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灰太狼
总是在梦里抓到羊的。理论与现实的巨大差异,你如何能让一个人真正理解这本书的思
想,取决于经济实力,而不是社会思潮。在我眼里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是不可否认的,但
应该怎样的将这些思想下里巴人化,才是现今思想家应该做的,而不是咬文嚼字的把理论
化的思想上升的一个更高的理论化。邓小平说的很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实践出真知。
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人们有怎么会勒紧裤腰带读哲学呢?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本书也在
极力把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放在生活中来讲解。但是其论证多为一些经典著作,而不是实
际生活,给人一种高考作文的感觉,不免有些空泛。当然可能作者著作本书的目的也并不
是针对于包括下里巴人的各类人群,其更大的作用在于学术上的交流,而不是有血有肉的
论证。这样的话,作者则大可不必将论证涵盖各个方面了。正如本书所言,人们应该具备
仁义精神,爱国精神。然而确没有说明该怎样让人拥有这种精神。应该谁都会说,应有不
是会有,这中间没有任何的必然联系。正如一个人将香港四大才子的武侠看完也不一定会
有侠客行为,更何况只是草草几笔?
本书可以说是滴水藏海,短短 200 多页竟然从生活写到境界,而且其基本内涵都是马
克思主义哲学。可见他对于马克思主义研究之深,见解之广。以致于让我觉得我根本没有
资格来讨论这本书。总体上我是怀着很恭敬的态度来阅读这本书的。的确此书的文笔流
畅,观点更是卓越,但是我确实始终无法以平静的心态来读这本书,因为我总是觉得书上
的种种美好,与现实的黑的白的红的相比,总是像梦幻空花一样遥不可及。或许我只看到
前文所说的黑点吧?然而,我想大多数人也只是有且只看到黑点吧!社会地位的不平等,哪
怕有一个人过于突出,就会有一群人心理不平衡,这就是所谓的黑点效应。虽然我很讨厌
这种心理,但是小小的虚荣心都会让人产生多多少少的不平衡。只是一种人是通过强大自
己接近强者,一种人是败坏道德损己更坏人。我相信大多数人还是倾向于前者的。毕竟人
类的道德观念有了穿越洪荒的积累。社会主义只能无限接近,因为马哲里的社会主义没有
绝对。就算生产力达到物质和精神都极高的境界,也不会达到绝对的社会主义。有不同就
会有矛盾,比如美女不会只有一个人喜欢,有情敌就会有竞争,有竞争就会有矛盾,有矛
盾就会不和谐。可能会有人说可以公平竞争呢?两个人可以,一堆人呢?当然我说的可能也
许是一定陷入极左主义了。再次重复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是不可否认的,可以说是当代哲
学中最实际的。
但是,共产主义的历程很长很长,路漫漫其修远兮,马哲思想与脚踏实地的践行,绝
容不得一点冒进。看社会的思维形态,应从生产力水平分析,而不应该空谈理论。现在中
国是有很多不和谐的地方,但其根本原因是生产力造成的,其根基很难撼动。没有生产力
支持的经济是不健全的。
以上讲的比较宏观,这本书很大一部分谈了哲学与人生境界的关系。当然此处的哲学
指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作者的认识里,人生境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哲学。作者也在书
中指出学了哲学以后,人们的胸襟会变得更加宽广,看问题也会看的更加的高远。的确;
哲学是一门智慧的学问。学习哲学确实可以拓宽和改变看问题的视角,所谓站的高,看得
远。只有在思想上站得高,才能在视角里看得远。
哲学与生活的心得体会 篇 2
“ ”克罗齐认为哲学就是精神的自我意识,苏格拉底曾说过认识你自己 。只有当心灵转
“过身来,直面自己,审视自己时,才会认真思考人在世界上的处境。 我只知道一件事,
”那就是我一无所知 ,这是苏格拉底哲学的起点。当一个人学会怀疑,尤其是怀疑自己珍
视的信念、原则时、哲学便出现了。
我认为哲学帮助一个人更清楚认识世界,深入内心的,而不是一门换得生存资料的谋
生工具。哲学不能不关心人生而仅作为无色透明
的纯粹抽象而存在。它应当关心人和人的内心,应与迷惘的现代人一起走上一条也许
永无答案的探索之路。哲学中不能为人生之谜提供万应不变的现成答案,但它至少具有探
索的读意和勇气。闻名于世的海德格尔被纳粹笼络,自觉地为希特勒鼓吹,但他最终也躲
不过被抛弃而隐居山林的命运。他对现实的伦理观察竟是如此薄弱,所以我很个人偏见的
认为这样的人并不配得到如此高的景仰。他选择的用以指导行动的哲学出了错。
大二时有幸在古典文学老师的推荐下读了爱因斯坦的著作。惊叹于一介物理学家竟然
“有如此优美的文笔。他在《自述》中谈到了选择。他说:物理学也分成了各个领域,其
” “中任何一个领域都可以吞噬人短暂的一生,而且还没能满足对知识的渴求 ,从而他 学会
了识别出那些能导致深邃思想的东西,而把其它东西撇开不管,把许多充塞脑袋,并使它
”“偏离认要目标的东西撇开不管。 当我还是一个相当早熟的少年时,我就已经深切地意识
”到,大多数人终生无休止追逐的那些希望和努力是毫无价值的 。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给我们提出了选择的问题。人终将成为什么样的人,是由自
“身的行动决定的。在萨特看来,人的一生是不断地对各种可能性进行追求的过程,懦夫
”使自己变成懦夫,勇士使自己变成勇士。在物存在以前它就具有那些固有本质了,而唯
有人的本质是由自己不断创造出来的。后天的努力决定你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就个人而言,我对存在主义哲学比较感兴趣,因为它与现实有真实的联系,是一种
很人道的思想。我几乎读过萨特和尼采所有的著作,这些对我有着极其深的影响。
这也是一种选择,它将决定我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生命是不可重复、不可逆转的,我
“不相信宿命,正如萨特在《苍蝇》中所说:我是一个人,每个人都应创造他自己的道
”路。
我对真正意义上的西方哲学了解甚少,且很多都尚停留在感性层面上。都兰的《哲学
的故事》,这是我第一本彩色铜版纸连坏画,我看得更多的是其中的图片。是另一种让人
眼前一亮的美,因为那时我还没有拥有过这么漂亮的书。还有一套91 年版的《探索的思
想》,作者是美国人杜兰特。写得很美,我从初中起便把它当作语文早读课教材,直到高
中毕业。它每天伴我半小时,默默地影响了我六年。再后来接触到的是李译厚的《中国古
代思想史论》。家里有一本 84 年版的,破得不忍看,后来自己买了本天津社科院出版社
03 年5 月版的,有种相见恨晚之感。看过后反观自身,惊叹于自己竟受了那么多儒家思
想影响。
萨特曾说哲学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儒家思想强调协调的人际关系,它并不提倡个体突
出,这在中国文学源头《诗经》中就有很鲜明的体现:类型化的人物,绝少个性鲜明为形
“ ” “ ”象,阿喀琉斯们彻底退场,只有那因 不嫁,而 哭天抢地的老人显得比较激烈。
道教的养身思想使一般的中国人不会去考虑加谬的自杀问题。我们考虑的更多是怎样
活下去,而不是值不值得活。想一下也是挺有意思的。中国是一个缺少普遍宗教信仰的国
家,乡下人很迷信,虔诚地信佛,这种行为带有很多的功利性质,从中是得不到多少内心
宁静的。我们知道人固有一死,仍忙碌地活着,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生命本身就带在
死亡的阴影摧残不了的力量,所以永远也想不通王国维、屈原的自杀。
长大一些后沉缅于荒诞派的戏剧,如尤奈斯库的《新房客》、《秃头歌女》、贝克特
的《等待戈多》,奥尼尔的《毛猿》,及《中锋在黎明前死去》( 忘记了作者是谁)
“ ”等,再加上自己的一些小经历,便有了 为赋新强说愁的酸味,觉得世界是无意义的,黑
白颠倒的,杂乱无章的,最好的归宿是死亡,这只是小孩为证明自己与众不同时的一种简
单负气。
哲学能使我们找到我们需要的东西,它使我感到一种悲剧性的力量。屈原、王国维用
“ ”死来与荒诞的世界抗衡,向死而生 ,这种抗衡是要具备相当勇气的。这不只是情感上的
“激烈,而更多是经过理性思考后的自我选择,是自我在经过深思熟虑后显现出的 决不能
”活 ,这不是某种本能的冲动或迷狂的信仰,而是经个体反思后的决定。这是很撼动人心
的,很伟大的壮举。看过王国维对尼采的介绍,加上王氏独有的解读,禁不住泪流满面。
这是我自认为已经刀枪不入之后一次为文字流泪。
我没有宗教信仰,所以很形而下地活着:目标明确地做事,算计着自己的将来。但我
忠于我内心的声音,没有宗教信仰,但有追求,希望通过努力能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萨
“特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中说:人就是自己所需要求的那样的人,是他计划未
”来所要成为的那种人,除去他自己所造成的人之外,他不是什么别的 。人是形成的,而
“ ”不是命定的,人具有各种可能性。而 可能 则是尚未存在之物,人是什么只指他过去是什
么,将来还未存在。要给现在一个意义要靠将来。萨特说这如同打球,未来对球的一击才
使过去的奔跑有意义。所以我向往未来,只有我的未来才能对我的过去赋予某种意义。我
相信我还有未来。
摘要:
展开>>
收起<<
哲学与生活的心得体会(精选4篇)哲学与生活的心得体会篇1 说实话我并不认为我是一个思想者,所以我不也不认为我能很透彻的解读这本书。以下是我对此书发表的一些愚见和愚感,若有不正之处,只因我知识面宽度不够,观者请多见谅。 一张纸上点一个黑点,你问很多人看到了什吗,大多数人可能回答的都只是看到黑点,而不是空白的大部分。不是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思想者,或是哲学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用平和的心态来看待自己的工作。试想一下,让一个挑粪工和一个企业老总对比。就算他能以超脱物外的心态来看待这种有点大的贫富差距,他的儿子恐怕不会如此。更何况,“这样的挑粪工出现的概率低的无法言明。是否每一个低产阶级都能像本书所言每...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
作者:文海小编2
分类:心得体会
价格:免费
属性:8 页
大小:50.36KB
格式:DOCX
时间:2024-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