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甘肃的导游词(通用4篇)

免费
20xx 年甘肃的导游词(通用 4篇)
20xx 年甘 的 游 篇肃导词 1
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城西 12 公里处,东瞰西安,西接兰州,南邻宝鸡,北抵银
川,是古丝绸之路西出关中之要塞。
崆峒山景区面积 84 平方公里,主峰海拔 2123 米,集奇险灵秀的自然景观和古朴精湛
“ ” “的人文景观于一身,具有极高的观赏、文化和科考价值。自古就有 西来第一山 、 西镇
” “ ”奇观 和 道源圣地 之美誉。
崆峒山属六盘山支脉,是天然的动植物王国,有各类植物 1000 多种,动物 300 余
种,森林覆盖率达 90%以上。其间峰峦雄峙,危崖耸立,似鬼斧神工;林海浩瀚,烟笼雾
锁,如缥缈仙境;高峡平湖,水天一色,有漓江神韵。既富北方山势之雄伟,又兼南方景
色之秀丽。凝重典雅的八台九宫十二院四十二座建筑群七十二处石府洞天,气魄宏伟,底
蕴丰厚。
古往今来,崆峒山吸引了众多的风流才俊。被中华民族尊为人文始祖的轩辕黄帝亲自
登临崆峒山,向智者广成子请教治国之道和养生之术,黄帝问道这一千古盛事在《庄子·
在宥》和《史记》等典籍中均有记载;“ ” “ ”秦皇、汉武因 慕黄帝事 、 好神仙 而效法黄帝西
登崆峒;司马迁、王符、杜甫、白居易、赵时春、林则徐、谭嗣同等文人墨客也留下了大
量的诗词、华章、碑碣、铭文。崆峒武术与少林、武当、峨嵋、昆仑等武术流派驰名华
夏。
20xx 年甘 的 游 篇肃导词 2
“鸣沙山和月牙泉风景名胜区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敦煌是古代丝绸之
”路 上的名城重镇。在漫长的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长河中,这里曾经是中西文化名流荟萃
“ ”之地。由于彼此之间的取精用宏,相互交融,创造了世界瞩目的敦煌文化 ,为人类留下
了众多的文化瑰宝。
—— “它不仅有举世闻名的文物宝库 莫高窟,还有大漠孤烟、边墙障,古道驼铃,清
”泉绿洲 等多姿多采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其中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就是敦煌诸
“ ” “ ”多自然景观中的姣姣者。古往今来以 沙漠奇观 著称于世,被誉为 塞外风光之一绝。
“ ”它和鸣沙山东的莫高窟艺术景观、融为一体是敦煌城南一脉相连的三大奇迹。成为
中国乃至世界人民向往的旅游胜地。鸣沙山位距城南五公里,因沙动成响而得名。山为流
沙积成,沙分红、黄、绿、白、黑五色。汉代称沙角山,又名神沙山,晋代始称鸣沙山。
其山东西绵亘 40 余公里,南北宽约 20 余公里,主峰海拔 1715 米,沙垄相衔,盘桓回环。
沙随足落,经宿复初,此种景观实属世界所罕风。
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其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古称沙井,又名药泉,一度
讹传渥洼池,清代正名月牙泉。面积 13.2 亩,平均水深4.2 米。水质甘冽,澄清如镜。
流沙与泉水之间仅数十米。但虽遇烈风而泉不被流沙所掩没,地处戈壁而泉水不浊不涸。
“ ”这种沙泉共生,泉沙共存的独特地貌,确为 天下奇观 。
“ ”鸣沙山和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一对孪生姐妹, 山以灵而故鸣,水以神而益秀 。游人
“ ”无论从山顶鸟瞰,还是泉边畅游,都会骋怀神往。确有鸣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 之感。
近年随着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当地政府地对风景区采取了各种建设和保护措施,使
其面貌大为改观,同时还开展了沙疗、涌滑沙、滑翔跳伞,骑驼遨游等沙漠娱乐项目,使
游人趣味盎然,络绎不绝。
20xx 年甘 的 游 篇肃导词 3
大地湾遗址位于天水市秦安县东北五营乡邵店村,距天水市 102 公里。遗址分布在清
水河与阎家沟交汇处的第一、二、三级台地上,总面积约达32 万多平方米。1958 年文物
普查时发现,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78 年至1983 底,发掘清理房址 200 余座,窑址
30 多座,共出土各类文物 8000 多件。1988 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发掘所获资料看,大地湾遗址,是甘肃东部地区目前发现较完好的一处原始社会新
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存,距今4900-8120xx 年。
从出土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可以看出,出土的器物明显地反映出生产技术由粗到精
的发展过程。 生活用具中的陶器,已出土的有红陶、灰陶、彩陶; 有手捏制、敷贴模
制、轮制; 有夹砂陶,泥质陶;有小、中、大各型器物; 如钵、罐、盆、瓶、杯、尊等。
陶器上装饰纹有绳纹、弧线、三角、条纹、勾叶纹;有变体鱼纹、鸟纹;有两兽相朴的写实
纹、蛙纹;有圆点、条线、弧线、组成的几何图形等;有紫红色、黑色、白色和朱色彩绘。
特别是出土的人头形器口彩陶
大地湾遗址是一处规模较大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截至1984 年,共揭露面积 13700 平
方米,遗址总面积为 110 万平方米。出土房址 238 座,灰坑 357 个,墓葬 79 座,窑 38
座,灶台 106 座,防 和排水用的壕沟护8条,各种骨、石、蚌、陶器、装饰器和生活器物
共计8034 件。大地湾遗址最早距今7820xx 年,最晚距今4820xx 年,有 3020xx 年文化的
连续,其规模之大、内涵之丰富,在我国考古史上亦属罕见。除陶器、骨角器、石器、蚌
器、原始雕塑等艺术珍品外,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大地湾的房屋建筑遗址,不仅规模宏伟,
而且形制复杂。尤其是属于仰韶文化晚期(距今约5020xx 年前)的F405 大房子,是一座有
三门开和带檐廊的大型建筑,其房址面积 270 平方米,室内面积 150 平方米,平地起
建,1木骨泥墙,其复原图为四坡顶式房屋。这一房屋的规模在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
化中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更引人注目的是 F411 房屋居住面上,还给有地画,图案由人
与动物构成,是我国目前最早的原始地画,这一发现为研究我国古代绘画史提供了极为珍
贵的资料。大地湾遗址的房屋,多采用白灰面,多种柱础的建筑方法,充分显示了当时生
产力的提高和建筑技术的发展。大地湾遗址出土的石斧、石刀、陶刀等农业生产工具数量
很多,贮存物品的大袋形窑穴的建造,大型陶瓮、缸、罐等贮藏器的大量出现,都说明和
反映了其经济形态属于定居的以农业为主的类型。
20xx 年甘 的 游 篇肃导词 4
在我国美丽辽阔的大西北,不仅仅有戈壁荒滩和那苍茫无边的孤烟沙场,而且还有许
多如诗如画的风景名胜,如那颇具盛名的鸣沙山。远远望去,晴空万里,山体恍如一条横
卧着的黄色巨龙,绵延柔软平滑似镜,山脊如刃峰若削,好一派罕见的流沙景观,让人叹
为观止。
人要上山只有赤脚踏沙,人行沙中,顿感一种细软滑圆,踩入沙坑,表层蒸热里面凉
爽又是另一番微妙。登沙山虽无惊险却很艰难,沙流软绵绵,进一步偏又下塌半步;踩着
他人脚印好像省点力气,偶尔也小跑一阵往前冲刺。如此这般向上攀登,虽汗水淋漓,但
也其乐无穷。
登上山峰,举目远视,天苍苍,沙茫茫,一览无遗,令人心旷神怡。远处层层叠叠的
峰峦,挥洒出道道优美的曲线;“ ”近处沙浪萦回,看似澎湃汹涌却如波涛凝固。鸣沙 之说
更给此山抹上一层神秘色彩。阳光下掬沙细撒,指缝间倏然流下,五彩俱全,晶莹闪亮,
沙脊两边阴阳分割呈强烈反差。一边是黑乎乎清凉凉,一边呈金灿灿热腾腾。真是东边日
出西边凉。
再俯瞰山下,沙山环抱的荒漠中,一形似月牙之泉透露着粼粼波光;泉边芦苇垂柳摇
曳,湖中轻波涟漪荡漾。据说,自东汉以来便有此泉记载,千百年来,不为流沙淹没不因
干旱枯竭,创造了沙泉共存的奇迹,无愧于天下沙漠第一泉之美称。面对着蓝天、沙海、
碧泉,和谐恬谧相映成趣,人们无不赞叹着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化之神奇。
下山时,不妨滑沙而下,虽有几分惊险但也有几分刺激、几分好奇。只需坐上竹条
板,顺坡而下,两手一伸似双翼展翅,沙浪滚滚如山洪奔腾,耳边风声阵阵好似沙鸣声
声,恍然犹如全身腾空而起,惊心动魄一刹那,即已到得山脚下,真正是一种无法言喻的
飞流直下之飘飘然感。
摘要:
展开>>
收起<<
20xx年甘肃的导游词(通用4篇)20xx年甘的游篇肃导词1 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城西12公里处,东瞰西安,西接兰州,南邻宝鸡,北抵银川,是古丝绸之路西出关中之要塞。 崆峒山景区面积84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123米,集奇险灵秀的自然景观和古朴精湛“”“的人文景观于一身,具有极高的观赏、文化和科考价值。自古就有西来第一山、西镇”“”奇观和道源圣地之美誉。 崆峒山属六盘山支脉,是天然的动植物王国,有各类植物1000多种,动物300余种,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其间峰峦雄峙,危崖耸立,似鬼斧神工;林海浩瀚,烟笼雾锁,如缥缈仙境;高峡平湖,水天一色,有漓江神韵。既富北方山势之雄伟,又兼南方景色...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
作者:littere...
分类:实用范文
价格:免费
属性:3 页
大小:40.9KB
格式:DOCX
时间:202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