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湖南岳麓山的导游词(精选10篇)

免费
20xx 年湖南岳麓山的导游词(精选 10 篇)
20xx 年湖南岳麓山的 游 篇导 词 1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您们来到千年学府 岳麓书院参加游览,我非常荣幸能够
作为大家这次游览的导游。我将尽力使大家通过的讲解,对岳麓书院的历史、书院的文化
内涵有一定的了解,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多提宝贵的意见。(岳麓书院大门口)岳麓书院位于
岳麓山的清风峡口,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位置主是岳麓书院的前门口了。请大家往上面
“ ” “ ”看,有一块 千年学府 的匾,为什么岳麓书院有 千年学府 之称呢?原来,岳麓书院从潭
州(现在的长沙)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 976 年,距今已经来 1027
年的历史了,所以有千年学府之称。
上面大家所见到的这块匾是 1986 年岳麓书院举行 1010 周年庆典时,湖南大学长沙校
友会赠送给岳麓书院的,这四个字是根据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的字镌刻而成的。经过一千
多年历史的发展,沉积在岳麓书院各种建筑之上的浓厚的文化气息,使得今天的岳麓书院
更加充满了文化的魅力,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千年学府浓厚的文化气息吧!
(岳麓书院平面示意图前)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岳麓书院的平面图,大家可以发现岳麓书院
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主体建筑有头门、大门、
二门、讲堂、御书楼,这些建筑都位于中轴线上,其中讲堂是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
个书院的中心位置;在中轴线的两侧主要是斋舍和祭祀的专用实祠堂,这种布局体现我国
儒家思想文化中尊卑有序、等级有别、主次鲜明的社会伦理关系。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
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祭祀,此外还有活动区和生活区,下面我们将按照书院的布局
按顺序游览,我们讲解的重点放在赫曦台、讲堂及御书楼等处。(赫曦台
“”“”上,寿、佛字前) 我们现在所站的这个地方便是赫曦台了。
“ ”赫曦 的意思是: 的太阳升起来了。当年,朱熹 著名的理学大 栻的邀 ,红红 应 师张 请
千里迢迢的从福建省的崇安来到长沙岳麓书院讲学,在长沙停留了两个多月,清晨的时
候,朱熹常常和张栻一起登上岳麓山顶看日出,每当见到旭日腾空,霞光万丈,山川市
井,万物一切都沐浴在朝阳中的时候,便激动不已,拍手道:赫曦!赫曦!,于是便将他们
“ ” “ ”观日出的这个地方定名为 赫曦 ,后来,张栻便在此修筑发一个戏台,名为 赫曦台 以示
“”“”纪念。不知道大家是否已经注意到了赫曦台内壁两侧的两个大字: 寿 、 佛 ?关于
“”“”这 寿 和 佛 这两个字还有一个传说。
在唐代,每年的乡举考试后,放榜的第二天,州县的长官都要为得中的举子举行宴
会,名为鹿鸣宴,因为在宴会上要歌唱《诗经" 小雅"鹿鸣》而得名,这一传统一直沿袭
到了明清;重返鹿鸣会,是指参加鹿鸣会的举人在六十年后再次赴宴。能够重返鹿鸣宴的
人是少之又少的,在岳麓书院的历史上,以山长的身份重返鹿鸣宴的,罗典是第一人,这
个传说便发生在罗典重返鹿鸣宴的这一天。这一天,书院格外热闹,达官贵人、名门望族
都前来道贺,并且吟诗作赋一显自己的才华。正当大家正在乐着的时候,一个乞丐模样的
“老道想进来,守门的人拦也拦不住,老道来到厅堂,向罗典打了一揖首,,说道:众位
”施主,贫道也来凑热闹 。
众人见他这模样,都看不起他,想戏弄他一下,叫他写几个字来看看。老道听了,知
道这不是容人之地,一把就捉起堂前的扫把,沾了些黄泥,瞅准赫曦台上的一面白墙,
刷!刷!“ ”就是两笔,写下了一个丈余高的 寿 字。众人看得目瞪口呆,半天说不出话来,当
回过神来的时候,老道已不知所踪了。再看这字,健笔如飞、力透骨肌,知道这定非凡人
所能为,罗典后悔不已,托人四处去寻找这老道士的下落,但还是无法找到。为了弥补过
“ ”失,同时也为了对称,罗典便亲自在对面的白墙上补写了一个 福字,是一笔写成的,但
“ ” “ ”这个福字的笔力就无法与寿 字相比了。大家再看这个 寿 字有点像什么?是不是有点像
“ ”龙蛇缠绕在一起,不是 藏龙的意思吗?“ ” “ ”而那个福字则有点像猛虎下山,意为 卧虎 之
意,两个字合在一起,也就是在暗示着岳麓书院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请大家往前走,看
一下赫曦台的全貌。赫曦台在古代实际上是一具戏台,现在台前台后的壁檐上,还有不少
戏曲故事的堆塑,造型别致、形态自如,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赫曦台同时也
是清代书院学子们进行课余文化活动的一个场所,看来,古代的学生也不像我们想象中的
只会摇头晃脑苦读诗书,而不懂得娱乐。
( 大 门)沿着中轴线,我们便来到了岳麓书院的大门,原先的大门在江滨牌楼路一带
“ ”的,旧称 中门 ,现在我们所见到的大门建于明代,清代同治年间进行过翻修,采用的是
南方将军门式的结构,五间硬山顶。在北宋第二个皇帝宋真宗执政以前的几十年间,由于
国家动荡不安,所以官府无暇去兴办学校,所有学校都是私人开办的,宋真宗执政以后,
国家比较安定,于是采取了重文的政策,他听说岳麓书院的办学很不错,又听说山长周式
以德行著称于世,于是便召 了周式并准 留他在京城 学做官,但周式心系着岳麓山见备讲
“ ”院,坚拒不从,真宗被他的精神所感动,就亲赐了 岳麓书院 四字及经书等物,岳麓书院
从此名闻天下,求学者络绎不绝,成为北宋四大书院之一。大家请抬头看一下大门上面的
“ ”匾, 岳麓书院 原匾在抗日战争中被日机飞机所炸,现在大家所看到的是 1984 年复制
的。
“ ” “ ”大家再看一下两边的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上联 惟楚有材出自《左传"襄
“ ” “ ”公二十六年》原句是: 虽楚有材,晋实用之 ,下联于斯为盛出自《论语"“泰伯》 唐虞
” “ ”之际,于斯为盛。据说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原本是付对联的上联,因为出得太好了,
无人能对得出下联,后来有人发现,两句一拆开也可以成为一付对联,而且也对得挺好
的,所以就一直是这两句了。这一付对联也道出了岳麓书院作为天下最辉煌的英才荟萃之
地的历史事实,现在大家所见到的这对联也是 1984 年依照照片复制的。请大家看安放在
大门两旁的这一对汉白玉石鼓双面浮雕,这是一件非常珍贵的艺术品,相传是清道光十八
年,也就是公元 1838 年,岳麓书院的著名学生、两江总督陶澍在没收贪官曹百万的财产
中发现的,为了报答母校的培育之恩,特捐给了岳麓书院珍藏。大家可能会问了,这石鼓
原本是官宦人家的东西,而且是抄家没收来的,怎么可以放在书院的大门口呢?其实这也
反映了清代岳麓书院教育的官学化,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封建知识分子读书做官的一仕途理
想。
在古代,书院是最高形式的私学,一般都建在山林之中,书院的院长之所以被称为山
长也就是这样来的。 (二门)“穿过大门,我们就来到了二门,在二门的门额上悬来名山坛
”席匾,这里的名山反映的是南岳衡山,因为衡山的 72 “ ”峰,回雁为首,岳麓为尾,麓为
尾的意思,即南岳的最未一峰。岳麓书院因山而得名,岳麓山也因为有了岳麓书院而更加
的有灵气;“ ”坛席 即席位,除地为坛,上设席位,以示学生对老师的尊重,两旁的对
“ ”联 纳于大麓,藏之名山说岳麓书院被浩瀚青翠的树林所掩映,藏在地大物博的岳麓山之
中。这样的环境正是修身养性的好地方,难怪乎岳麓书院能够培养出如此多的名人大家。
“ ” “ ” “在二门的背面有一匾: 潇湘槐市,槐市为文化市场,是汉代读书人聚集的地方,潇
” “ ”湘 泛指湖南, 潇湘槐市是说岳麓书院是湖南文化名人、士子学者聚集的场所,引申为
岳麓书院人才之盛,就有如汉代槐市之盛。(教学斋" 半学斋)穿过二门,我们便进入了院
内,在左右两边,左边是教学斋,右边为半学斋,它们都是昔日师生们居舍,相当于我们
现在的大学集体宿舍。古代书院的教学方式和现在是不一样的,我们现在大部分时间是在
教室里听老师讲课,而古代,大部分时间是在寝室里自修,老师定期开讲,解答学生的问
题。当年的王夫之、曾国藩以及毛泽东等人均住在这里。
(讲堂) 讲堂是书院的核心部分,位于书院的中心位置,是书院教学重地和举行重大
活动的场所,也是我们今天讲解的重点,是最能体现岳麓书院作为教学作用的地方。讲堂
“ ” “ ”又称静一堂 或 忠、孝、廉、节堂,历史上有 8次重建,30 余次小规模的修缮,现存建
筑为清康熙年间重建,又经过同治年间的大修后遗存下来的。讲堂内有三块匾,分别
“ ” “ ” “ ”是 实事求是、学达性天 和 道南正脉。
“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块匾: 实事求是 为民国初期湖南工专校长宾步程撰。1917 年湖南
工专迁入岳麓书院办学,匾悬挂在此,抗日战争时期被日本飞机所炸,这是后来重新制作
“ ”的。 实事求是源于《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汉书》在评价献王的时候,有一句话
“ ”是这么说的: 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1917 年前后,正是我教育制度发生重大变革的关键
“ “时期,各种观点层出不穷,莫衷一是,校长手谕实事求是 作为校训,旨在教育学生从社
会的实际出发,求得正确的结论。在教育制度发生变革的关键时期,这一校训起到了辨别
方向的作用,并对这里的学生乃至整个中国的命运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毛泽东青年时曾
“ ”寓居半学斋, 实事求是 对他的思想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后来的革命实践中,他丰
“ ” “ ”富和发展了 实事求是 的内涵,使 实事求是 成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作为中国共产党第
“ ”二代领导核心的邓小平,更是毛泽东 实事求是 的思想上升为邓小平理论的基础,成为指
“ ”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方针原则。现在, 实事求是 已成为中国建设现代化进程
“ ”中自理一切复杂疑难问题的最好的解决方法。大家再看第二块匾: 学达性天 ,是康熙皇
帝御赐的。
“ ” “ ” “ ”学达性天 是一种理学思想。这里的性指的是人性,天是指天道,朱程理学认
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赋的,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复伯天命之性,达到天人合一的境
界。皇帝所赐匾,意在勉励学子张扬理学,加强自身的修修养,同时告诉人们在这里求
学,可以获得德性修养,达到天人合一的学问的最高境界,原匾在战乱中散失,现匾为
1984 “ ”年根据康熙手迹重制的。最里面的那块道南正脉匾是乾隆皇帝为了表彰岳麓书院在
传播理学方面的功绩所赐的,其意思是岳麓书院所传播的朱张湖湘学是理学向南传播后的
“ ”正统。匾为原物,这里的道 指的就是理学。说了这么多,大家可能会问,什么是理学
呢?理学就是儒家学说发展到了宋代的一种称法。北宋时期,理学在洛阳传播,后来,福
建学者杨时到洛阳向程颢、程颐兄弟学习理学,到程家门口时,天正下着大雪,两位老师
正在午休,杨时不敢入内惊扰,就站在门外雪地里等老师醒来。直到老师醒来,他才上前
去请教,而屋外雪地里已经留下了两个深深的足印,当杨时学成南归时,和颐目送并且非
“ ” “ ”常高兴的说:吾道南矣。程门立雪的故事不仅教育大家要谦虚谨慎,勤奋好学,同时
也成了理学南传的一个重要标志,而朱熹、张栻的理学思想是直接继承于杨时的,所以说
岳麓书院所传播的思想是理学南传的正统。大家再往下看,讲堂的正中是一个高约1米的
长方形讲堂,这是以前老师讲课的地方,上面摆着两把椅子是为了纪念张试和朱熹这两位
大师论讲于坛上而设的,表示两位大师平起平坐,不分秋色。
当年两位会讲的时候,盛况空前,从全国各地赶来听讲的人数达数千,就连池塘里的
水都被喝干了,可见当时朱、张两人名声之大。古代上课的时候,学生不能坐在凳子上,
摘要:
展开>>
收起<<
20xx年湖南岳麓山的导游词(精选10篇)20xx年湖南岳麓山的游篇导词1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您们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加游览,我非常荣幸能够作为大家这次游览的导游。我将尽力使大家通过的讲解,对岳麓书院的历史、书院的文化内涵有一定的了解,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多提宝贵的意见。(岳麓书院大门口)岳麓书院位于岳麓山的清风峡口,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位置主是岳麓书院的前门口了。请大家往上面“”“”看,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为什么岳麓书院有千年学府之称呢?原来,岳麓书院从潭州(现在的长沙)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经来1027年的历史了,所以有千年学府之称。 上面大家所见...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
相关推荐
-
VIP免费2025-02-08 999+
-
VIP免费2025-02-08 999+
-
VIP免费2025-02-08 999+
-
VIP免费2025-02-08 999+
-
VIP免费2025-02-08 999+
-
VIP免费2025-02-08 999+
-
VIP免费2025-02-08 999+
-
VIP免费2025-02-08 999+
-
VIP免费2025-02-08 999+
-
VIP免费2025-02-08 999+
作者:littere...
分类:实用范文
价格:免费
属性:13 页
大小:55.6KB
格式:DOCX
时间:202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