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广西阳朔西街的导游词范文(精选11篇)

免费
介绍广西阳朔西街的导游词范文(精选 11 篇)
介 广西阳朔西街的 游 范文 篇绍 导 词 1
“ ”俗话说得好: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百闻不如一见,这个暑假,我就
来到了繁华的阳朔西街。
古老的街道,有 1400 多年的历史,全长 517 米,古朴典雅。最有名的莫属洋人街
了,外国的朋友每天大约有 1000 多人在此逗留,欣赏中国的民间艺术,只要你会英语,
还可以跟他们搭话呢!……外国朋友在西街上悠然踱步,悠然吃中餐或西餐,悠然谈话 充
满了异国情调,风情万种,风俗浓郁。
街道上最多的是酒馆,一面古代的酒旗挂在店门口,浓浓古风情味。地面用槟榔纹的
“大理石,暗青油亮, 老板,来碗酒!”“好嘞!”颇有鲁智深和店小二的说话风度。阳朔
西街散发着浓郁的历史文化,这里还是孙中山演讲的地方呢!克林顿、尼克松、基辛格、
撒切尔夫人、胡志明、西哈努克等许多名人在此都留下了足迹。
西街的夜景可谓是灯光闪烁,五颜六色,大街上车水马龙,好不热闹!每一家店铺前
……都挤满了人,有卖传统手工、糖画、刻笔 各种各样,眼花缭乱。灯火更是让你挪不开
……眼,多彩的灯光像一颗颗点缀的繁星,在西街的街头、街尾、各个角落散发着灯光
我走进一家刻笔店,挑了一只活灵活现的龙猫刻笔,店主还在笔后面刻上了我的名
…… “字,我拿着笔喜滋滋地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挤出去 晚上,还有精彩的水上表演, 刘
”三姐对歌 ,路人总是被水洒到而发出一声声欢乐的尖叫。水下的灯光好似一颗颗璀璨的
宝石,闪闪发亮,水的波纹更加显得美丽。
阳朔西街,让人流连忘返,古老的街道,美丽的夜景,一次又一次地吸引着人们去游
玩。
介 广西阳朔西街的 游 范文 篇绍 导 词 2
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经过漓江,我们终于来到了桂林阳朔这
个美丽而又迷人的地方。
可是这次我们不仅要去观赏阳朔的美景,还要夜游阳朔的西街。听导游说,阳朔的西
街一到晚上就变得五光十色,十分地热闹。这么一句话给我带来了许多向往,真希望能亲
眼目睹那热闹的场景。
夜幕降临,我们一队人马浩浩荡荡地来到阳朔西街。站在街口,只见眼前人山人海,
灯光把整条街变成了灯的海洋;街道上满是人们的吆喝。商铺里柔和的灯光和诱人的商品
吸引顾客忍不住要进去看一看,摸一摸,问一问。我也迫不及待地挤进人群,东瞧瞧西看
看。没走多远,一阵刺鼻的辣椒味带着我来到了一家店铺前,只见一位叔叔手拿着菜刀,
熟练地切着一堆红红的辣椒,原来这就是著名的剁椒。走着走着,我看见一位阿姨坐在一
架古老的织布机前,专心地织着一块十分漂亮的布,也让我清楚地看到了古人是如何织布
的。接着,我的.目光又被吸引到一堆陶泥挂件上,我挤进人群,开始精心挑选我喜爱的
陶泥挂件。后来,我又在许多小店铺里挑来挑去,买了好多的小玩意儿。最后,我满载而
归。虽然,我没逛完整条西街,但我已见识了无数新奇的东西,如鼻烟壶、衣服上的画像
……和很多的木制工艺品
阳朔真是一个既美丽又有趣的地方!
介 广西阳朔西街的 游 范文 篇绍 导 词 3
西街是阳朔最有历史的街道。西街始建于 1674 年,它东临漓江,直对东岭,西对膏
泽峰,旁靠碧莲峰,宽约8米, 近长800 米的路面,用本地 的 榔 大理石 成,暗青产槟 纹 铺
油亮,两旁是清代遗留的低矮砖瓦房,白粉墙红窗,透着岭南建筑的古朴典雅。阳朔西街
是中西文化在阳朔最早的接触和融合地。现在的西街,虽然已经成了阳朔主要的旅游服务
街,西街人仍保持着忠厚淳朴的品格。
西街是阳朔最有历史的街道。西街始建于 1674 年,它东临漓江,直对东岭,西对膏
泽峰,旁靠碧莲峰,宽约8米, 近长800 米的路面,用本地 的 榔 大理石 成,暗青产槟 纹 铺
油亮,两旁是清代遗留的低矮砖瓦房,白粉墙红窗,透着岭南建筑的古朴典雅。
当年的十字街部分是县城繁华的商业中心,四大商家各踞十字路口一角。这里有经营
日杂烟酒的万利祥,有经营南货土产出名的陈公兴,另有蒲同昌和元安商号,都是实力雄
厚的粤商,是阳朔商界中的大款。另外本地商家刘来兴等,他们对阳朔的经济生活起着举
足轻重的作用。抗战胜利后,十字街商业中心逐步走向衰落。
早期的西街西段由于城墙围住,并不像今天这样直通公路边的膏泽峰下。要从西街出
城须经过江西会馆对面一段小街叫西横街的折向正西门才行,所以说西横街实际上也是西
街的组成部分。
后来,修了桂林至荔浦的公路后,为从西街方便出城便将城墙拆开一段直接公路,并
在旁边修建有最早的汽车站。当时,为适应潮流,遂把从东边直到西城边的一段改称西马
“ ” “路。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叫西街,只是文革期间因避忌 西 字而改称东风路,取其 东风压
”倒西风 之意,直到1982 年才得以恢复旧名。
阳朔西街是中西文化在阳朔最早的接触和融合地。左右基督教传入阳朔,由李绍庚夫
妇主持传教,地点在西街东段一带租一间民房进行,有数十人入教。当时负责桂柳区段的
英藉传教士陈法言等(系使用中文名)经常路过阳朔,均到李先生家探访,并在西街江西会
馆大门处拉手风琴唱诗以吸引群众,进行布道,引得一街群众围观。所以说阳朔西街的群
众是最早接触洋人的。
李绍庚夫妇早年就读于梧州建道学堂(香港建道神学院在梧州设立的学校),毕业后到
各地传教和教书为业,30 “ ”年代始定居阳朔, 七七事变后,全国抗日战争爆发,沦陷区难
“ ”民纷纷南逃,当时广西政府成立了难民赈济委员会 ,阳朔也相应设立了分支机构。李先
生出于教义博爱之心,积极参与赈济工作,负责难民收容事宜。一天,在难民登记册上发
现有来自上海商务印书馆的英文校对马泽生,李先生念及国难之际,有用人才沦为难民,
实为可悲可惜。通过面谈,请其为家庭老师,为自己子女教些英语,解决其生活问题。当
时西街一些商号老板闻讯后也将子女送来学习。因求教人数逐步增多,家中容纳不下,马
先生遂将课堂迁往广东会馆(马泽生系广东番禺人)继续教学。使用的课本为正中书局出
版,当时桂林中学普遍采用此书。这就是阳朔有史以来第一个英语学习班。学习班一个叫
“ ”李春茂的英文进步很快,不久便用英文为西街上的 西林照相馆设计了中英文的广告牌,
受到称赞,可以算得上是西街的第一块英文招牌了。
国民政府南京中央研究院部分机构也南迁到达阳朔,大部分入驻西街尽头体育场后的
中山纪念堂,继续从事研究工作,其中有历史及生物所的研究人员,他们的文化层次很
高,也非常爱好体育运动,经常与当地群众举行篮球、足球演练和比赛。
另一南迁到达阳朔的群体是国民政府军官外语补习班。该班为国民政府培训驻外武官
和军事代表及翻译人员而设,有英、法、德、日、俄五个语种。老师以中国人为主,也聘
有部分外籍人员任教。我国著名科学家李四光、竺可祯都曾到外语班作演讲和授课。一时
间碧莲峰下、西街处处外语声声,另有一番景象。
外语班在阳朔开办约半年,后迁往重庆,抗战胜利后迁回南京。
“ ”除此之外,随迁到阳朔的尚有敌国人民收容所,他们是德、日、意等国侨民。驻桂
林的美英盟军人员也经常到阳朔来,西街成了多国人员的集散地。当时的阳朔县城由 2500
多人猛增至一万多人,人员纷杂,语言南腔北调、中西合璧。这是阳朔西街在历史上曾经
最辉煌的时期。
当时到阳朔的各界名人有何香凝女士、宋哲元将军、柳亚子、郭沫若、茅盾等一大批
革命人士及文化名人。艺术大师张大千、徐悲鸿、齐白石、黄宾虹都在西街住过,他们都
创作了以阳朔和漓江为题材的绘画作品。
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到阳朔游览时,在西街与一叫陈家晃的小学生亲切交谈
“ ”并合影留念,当时传媒誉为 爱国华侨与祖国同胞相聚,陈陈一家巧遇朔城相亲,为西街
增添了一段佳话。
新中国成立后,中苏关系处于良好阶段。50 年代中期,一些援华的苏联及东欧国家的
专家不时也到阳朔游览,这是解放后最早到阳朔的外国人。当时苏联的著名油画家马克西
莫夫以及一些摄影家都到过阳朔。苏联的《鳄鱼》画报及《苏联画报》等刊物都发表有阳
朔水东门码头及西街街景的美术作品和照片。
60 年代到阳朔的外国人比较少,但作为贵宾的代表团游览阳朔还是有的,重要的有越
南的胡志明主席、丹麦女王伊丽莎白、尼泊尔首相比斯塔及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等一批国
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他们在阳朔码头上岸以后大都步行游览西街,阳朔人民都自觉地在西
街两旁夹道欢迎。到访次数最多的要算西哈努克亲王。
70 年代以后至90 年代有将近40 多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到西街参观游览。议会领
袖、副总统、副总理及内阁部长级的外宾更是不计其数。曾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卡特、
布什曾到阳朔并在西街上漫步游览,卡特与夫人更是在街上骑自行车观光,他们都对阳朔
的风光和民风称赞不已。1998 年7月2日克林顿总统访问阳朔渔村和西街后,在国内外更
是掀起一股阳朔西街热。
西街是中西文化完美的结合。历史上西街除了几家店铺外,居民大多数是农民,相当
“ ”长一段时期保持着半是乡村半是店,可为生意可为耕的半商半农状态,使西街人形成了
城里人豁达和乡里人忠厚的双重性格。现在的西街,虽然已经成了阳朔主要的旅游服务
街,西街人仍保持着忠厚淳朴的品格。西街仍然较好地保持着朴实无华的迷人古貌:一条
暗青色石板路,两排清代遗留下来的低矮的砖瓦房,翘角飞檐、雕梁画栋的江西会馆,展
示着幽幽古色,散发着浓浓的古香。走进西街,就像走进了一座整洁的农家大院,你会受
摘要:
展开>>
收起<<
介绍广西阳朔西街的导游词范文(精选11篇)介广西阳朔西街的游范文篇绍导词1 “”俗话说得好: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百闻不如一见,这个暑假,我就来到了繁华的阳朔西街。 古老的街道,有1400多年的历史,全长517米,古朴典雅。最有名的莫属洋人街了,外国的朋友每天大约有1000多人在此逗留,欣赏中国的民间艺术,只要你会英语,还可以跟他们搭话呢!……外国朋友在西街上悠然踱步,悠然吃中餐或西餐,悠然谈话充满了异国情调,风情万种,风俗浓郁。 街道上最多的是酒馆,一面古代的酒旗挂在店门口,浓浓古风情味。地面用槟榔纹的“大理石,暗青油亮,老板,来碗酒!”“好嘞!”颇有鲁智深和店小二的说话风度...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
作者:littere...
分类:实用范文
价格:免费
属性:19 页
大小:58.61KB
格式:DOCX
时间:202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