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导游词作文300字(通用28篇)

免费
五台山导游词作文 300 字(通用 28 篇)
五台山 游 作文导 词 300 字 篇 1
在《文殊师利涅盘经》中记载到文殊菩萨是古印度舍卫国梵得婆罗门教贵族的儿子,
经神人指点出家求法,皈依于释迦文佛门下,在佛涅盘后四百五十年于大雪山为五百信徒
演讲十二部经因其辩才第一故人称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后唐代宗李豫在平定完安史之乱后
在五台山修建金阁寺并将文殊菩萨钦定为首席上首菩萨。文殊在诸多佛经中站具主导地
位。特别是他亦佛亦菩萨的身份,七佛之师万佛之母!特别是文殊发愿教导所有众生追求
佛性,并教导他们修行,达到无上正等正觉。所以文殊被看做是佛道中的父母,在《大成
本心地观经》称其三世觉母妙吉祥。《十二圆觉经》记载文殊菩萨是十地菩萨。《详见殊
像寺导游词》
五台山佛教开始兴盛的过程,也就是《华严经》传入和文殊信仰开始发端的过程。至
迟在魏孝文帝时,五台山已经发展成了文殊道场和北朝研习《华严经》的圣地。学习《华
严经》的人们纷纷至五台山礼谒文殊,举行法会,著书释论,出现了灵辩及其弟子道昶、
灵源、昙现等一大批华严学者。此外,五台山也出现了其他论师,如弘律的法聪、弘净土
的昙鸾等。
五台山 游 作文导 词 300 字 篇 2
后弘时期藏传佛教在阿底峡、八思巴、宗喀巴等人推进下形成了五大支派宁玛派、噶
当派、萨迦派、噶举派、格鲁派《格鲁派的活佛大家都耳熟能详在带团中讲到菩萨顶大家
“ ”都会介绍到 师徒三尊 会介绍姓氏在这里更正下一世达 lai 不是贾操杰而是宗喀巴的小弟
子根敦朱巴班禅是克珠杰》,五派自成体系,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活佛转世。这样以一个
民族命名的藏传佛教的产生就形成的佛教的三大支派。
唐宋以后,文殊信仰进一步发展。元朝建国,以五台山文殊道场为内地喇嘛教的总禅
林。元朝皇帝将五台山的一些汉传寺庙改为黄教寺院下令八思巴在五台山弘法,这样五台
山成为了汉藏并存显密双修的佛教名山。五台山文殊信仰达到高峰,上至皇帝大臣、文人
学士、大德高僧,下至香客居士、善男信女、黎民百姓,文殊信仰成为最基本的信仰之
一,牢固地占领了人们的意识形态领域。五台山佛教圣地已经深入人心,朝山拜佛,求得
文殊保佑庇护,成为人们希冀实现的宏愿。
经过元末的常年征战到了明代五台山佛教再兴高潮。出身于僧侣的明代开国皇帝朱元
璋,刚一即位就实行了保护佛教,兴隆佛教,尤尊汉藏佛教圣地五台山的政策。他先后诏
见了五台山高僧璧峰、具生吉祥,分别颁赐紫衣、金钵、度牒、御制诗等,命随方演教。
明成祖派人迎请西藏名僧哈里嘛入京,敕封大宝法王,令统领天下释教,遣使送五台山显
通寺安置,又敕修佛舍利塔及 通寺, 于寺中塑哈里麻肖像。显 还
五台山 游 作文导 词 300 字 篇 3
佛教之美:那么佛教的基本教义到底是什么,四圣谛《四真理》:苦、集、灭、道,
现实世界中充满了痛苦《佛主认为人生有八苦,肉体遭受的四种苦:生、老、病、死,精
神遭受的苦:怨憎、求不得、爱别离,对自己永恒追求而得不到产生的苦:五阴盛苦》,
造成痛苦的原因是渴爱,有了渴爱就会有种.种欲望,可现实是这些欲望不可能全部得到
满足因而就有了痛苦。当你知道痛后痛彻心扉之后大家就认识到要消除渴爱所带来的痛苦
和烦恼,消灭了渴爱所带来的痛苦后,人就会摆脱轮回生死达到涅盘的状态,每个人和每
“ ”个人思维方式不同自我调节不同但佛主总结了 八正道 :正见、正语、正命、正行、正
业、正念、正思、正精进、正定,以方便众生找到解脱之道。
而产生苦的来源就是五蕴《色、受、想、行、识》这是人体及心理现象构成问题的认
“ ”识,就如 有的人需要的不多但想要的太多而想要的不是真正需要的 ,看似简单的一句话
但是很好的诠释了在南瞻部洲娑婆世界的众生都在为这为那去最求即使知道自己错也不愿
意承认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然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会一成不变,都会经历从生到灭
的过程具体到每件事都有其特性但每件事都会有其生成原因,在相当的一段时间或相当的
一个空间无大的变化,在这段时间过后就会产生不稳定因素就像量到质的过程,最后事物
“ ” “ ”已经毁灭形体不存在,就会产生 无常而 无我就是在告诫众生一切事物不仅形体不会永
远存在,而且精神也会随之消灭是不有存在一个常恒的精神主体。
五台山 游 作文导 词 300 字 篇 4
“ ”“ ”然而世人的无知错把 无常无我的东西当成有常有我的东西来追求这样就会产生痛
苦认为事事不如意不是安照自己想要的去发展!其实在适当的情况下要善于发现真善美丑
恶本性的东西,这就是佛教的基本教义万物都有缘起才会有《五蕴》要正确认识避免借助
《四谛》摆脱《无常、无我》。就像佛主创法一样从现实到理想到幻想最后还是回到了现
实。
文殊信仰:五台山能成为文殊信仰的中心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在东汉年间明帝刘庄
夜梦金人派人赴西域求法在大月氏遇到四果圣人摩腾和竺法兰,二人带来了佛经与佛像,
并将处理国家外交事务的鸿胪卿改为寺院取名白马寺,二人翻译了汉地第一部经书《四十
二章经》,云游全国来到五台见到五峰环抱中央有阿育王所置五金七宝佛舍利塔山形与佛
主讲法之地相识建议明帝修建寺庙,明帝于永平十一年〔AD68}下诏依山围塔建寺名为大
孚灵鹫寺,这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座寺庙,即现在五台山显通寺。在佛经《大方广佛
华严经》第二十九品菩萨住处记到东北方有国名为震旦,国内有山号为清凉,文殊师利法
王子云游住处,常在此山为五百眷属讲经说法。五台山以岁积坚冰,夏仍飞雪,曾无炎暑
——故又名清凉。中国的佛教徒以五台山对应佛经中的五顶山 清凉山建起文殊道场。
五台山 游 作文导 词 300 字 篇 5
我和妈妈去五台山旅游。五台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
坐了一夜的汽车,窗外漆黑一片,我睡了一路。天亮了,我醒来一看,哇!雄伟壮观
的高山展现在我面前。五台山到了!
我们去了许多寺庙,有万佛阁、菩萨顶、显通寺、镇海寺等等。听导游说,五台山在
唐代有 300 多座寺庙呢!现在有 100 多座。进了寺庙,人们都拿着香,虔诚地拜佛,让佛
祖保佑他们。我也拜了很多佛。
印象最深的是菩萨顶前的108 节台阶,走一个台阶抛掉一个烦恼,不能回头。我一步
一步走了下去,将所有的烦恼抛到了脑后!显通寺里还有金光闪闪的塔,非常漂亮,里面
是铜,外面镀了一层金子。在镇海寺找到了我的生肖守护神,是大势至菩萨。传说清朝顺
治皇帝就是在镇海寺出家的。
明天还会逛景点,希望自己能够有一个快乐的旅程吧!
五台山 游 作文导 词 300 字 篇 6
后弘时期藏传佛教在阿底峡、八思巴、宗喀巴等人推进下形成了五大支派宁玛派、噶
当派、萨迦派、噶举派、格鲁派《格鲁派的活佛大家都耳熟能详在带团中讲到菩萨顶大家
“ ”都会介绍到 师徒三尊 会介绍姓氏在这里更正下一世达 lai 不是贾操杰而是宗喀巴的小弟
子根敦朱巴班禅是克珠杰》,五派自成体系,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活佛转世。这样以一个
民族命名的藏传佛教的产生就形成的佛教的三大支派。
唐宋以后,文殊信仰进一步发展。元朝建国,以五台山文殊道场为内地喇嘛教的总禅
林。元朝皇帝将五台山的一些汉传寺庙改为黄教寺院下令八思巴在五台山弘法,这样五台
山成为了汉藏并存显密双修的佛教名山。五台山文殊信仰达到高峰,上至皇帝大臣、文人
学士、大德高僧,下至香客居士、善男信女、黎民百姓,文殊信仰成为最基本的信仰之
一,牢固地占领了人们的意识形态领域。五台山佛教圣地已经深入人心,朝山拜佛,求得
文殊保佑庇护,成为人们希冀实现的宏愿。
五台山 游 作文导 词 300 字 篇 7
我是导游 。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 于河北省蔚县,面积为21883 公顷,属恒
山余脉,有东、西、个突出的山峰,为区别于山西五台山,称小五台山。五台之中以东
台最高,海拔 2882 米,是河北省境内 高山之最。大家看,小五台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崖壁陡似 削,山石横如断,几乎 90 度垂直的石梯令人心惊胆战。 进小五台,首先映入
眼帘的是五彩石。
在这里,没有哪两块石头的颜色是相同的。大大小小的石块形状各异,颜色对比 强
烈:白石头颜色像雪,红石头颜色似火,绿石头颜色如翠 往里走,会看到 珍珠泉三个醒
目的大字。大家看,泉水清 澈见底,一串又一串的小泡泡从石头缝中挤了出来,好像一
颗颗玻璃弹珠在此起彼伏的溪流中蹦蹦跳跳。不一会儿,一 串串金光闪闪的项链又窜出
来了,原来是太阳公公为它们染上了颜色。真漂亮啊!你会禁不住去捞它们,可你的手刚
碰到它们,它们就变魔术般的消失了。 往前走,这就是传说中的一线天。抬头望,两边
的山崖似乎遮住了天空,只留下天的一条缝,就像一根线。穿过一线天,向左看,陡峭
的飞 崖,奔流的瀑布,震耳欲聋的水声,仿佛走进了壮观的画卷, 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
啊! 继续前进,大家还会看到诡异莫 见底的油瓮,高耸入云的塔林听了我的介绍,大家
对小 五台山更加喜欢了吧? 接下来是自主游览,两个小时后在这里 集合。
请大家注意安全!祝大家游玩愉快!
五台山 游 作文导 词 300 字 篇 8
小五台山属暖温带大陆季风性山地气候。冰冻期长,无霜期短,降雨量大并集中在七
月。这里四季更替明显,每年五月下旬,台峰积雪解冻,六月枯草吐绿,始作春天。小五
台的春天很短暂,并且昼夜温差非常大。夏季,小五台就象是白云身下的空中花园,穿行
其中,心旷神怡。山地小天气常使你防不胜防,一会骄阳似火,一会乌云避日,一会雷雨
倾盆。秋日的小五台更是一个色彩斑斓的国度,红叶纷纷顺水而流,黄草依依随风而笑,
九月的星空最美,银河挂天,星座尽现,你可以蜷缩在温暖的羽绒睡袋里,寻找属于自己
的那个星座,任凭凛冽的秋风拂过眉梢。
标签: #导游
摘要:
展开>>
收起<<
五台山导游词作文300字(通用28篇)五台山游作文导词300字篇1 在《文殊师利涅盘经》中记载到文殊菩萨是古印度舍卫国梵得婆罗门教贵族的儿子,经神人指点出家求法,皈依于释迦文佛门下,在佛涅盘后四百五十年于大雪山为五百信徒演讲十二部经因其辩才第一故人称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后唐代宗李豫在平定完安史之乱后在五台山修建金阁寺并将文殊菩萨钦定为首席上首菩萨。文殊在诸多佛经中站具主导地位。特别是他亦佛亦菩萨的身份,七佛之师万佛之母!特别是文殊发愿教导所有众生追求佛性,并教导他们修行,达到无上正等正觉。所以文殊被看做是佛道中的父母,在《大成本心地观经》称其三世觉母妙吉祥。《十二圆觉经》记载文殊菩萨是十地菩萨...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
作者:littere...
分类:实用范文
价格:免费
属性:13 页
大小:55.78KB
格式:DOCX
时间:202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