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得体会(精选28篇)
免费
教育心得体会(精选 28 篇)
教育心得体会 篇 1
最近经过和家长交流,我发现很多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存在一些问题,结合这些
问题,对于家庭教育我提出几点提议。
“ ”一、家庭教育要坚持 健康第一 。
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或病痛,并且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
态。也就是说健康的人要有强壮的体魄和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并能与其所处的社会及自
然环境坚持协调的关系。
在教育自我孩子的时候,我们必须要看是否有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
适应。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上特长班,吃饭就要应付一下,和孩子的健康相比,特长重
要,还是健康重要?更有一些家长,在孩子发烧打针的时候,不是让孩子好好休息,而是
让孩子做练习题,孩子的身体比学习成绩重要吗?还有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张嘴就
“说: 你看人家_×,你怎样这么笨呢?” “,或者是: 你真给我丢人呀!”等等,这些话对
孩子的心理健康都不利,孩子的健康重要,还是我们释放自我的情绪重要?
另外是良好的社会适应,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多做些题,多学些特长,把孩子的时间
安排的满满的,孩子没时间和同学、朋友玩。我们应当冷静的想一下,孩子学习最终是为
了生活,如果成了学习机器,孩子谈何生活?怎样让孩子学会相处,学会良好的社会适
应。这些问题,我们在安排孩子生活和学习时,要统筹兼顾,要坚持健康第一。
二、家庭教育要人性化。
把孩子当成人,听起来难听,但做起来很多家长真的没把孩子当人对待。在和孩子交
流时,大部分家长摆出家长作风,你要怎样怎样,一副居高临下的姿态。孩子是我们的宝
贝,更是我们家庭重要的一份子,在处理家庭中的问题时,我们要研究孩子的感受,要听
取孩子的意见。
我以往看到一位家长,在孩子学习轮滑时,由于轮滑鞋质量比较差,孩子本身力量又
小,学习速度比较慢,这位妈妈家长一着急,过去就把孩子一脚踢倒。孩子是自我,还是
家长长面子的工具,这位家长拿孩子当人看了吗?我们身边还有一个孩子,此刻上三年
级,家长每一天让孩子练琴、学习,很少让孩子玩,此刻看这孩子,不仅仅运动本事极
差,个子很矮,并且心智年龄很小,基本不会和小朋友交流,我想这位家长没把孩子当人
对待。在学校门口,我还看到过一幕,也是位妈妈走一步踢一脚孩子,孩子显然是有话要
说,但家长不给孩子机会,愣是把孩子踢进了学校,我不明白这位家长是把自我的孩子当
宝贝,还是把孩子当什么,起码不像是人。
作为家长,我们的确很辛苦,孩子有时也的确不听话,但我们在发火前必须尽量克制
一下,尽量用平等的语气和孩子讲道理,孩子和我们一样需要尊重,因为他们是人!孩子
也是她自我,不要把家长的期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因为他会很累!
三、家庭教育不能盲从。
很多家长在孩子的特长发展上选择盲从,_×学跳舞,参加了电视台的演出,我们也
去跳舞吧!_×学小提琴,参加考级了,我们也学小提琴吧!总之,是看到了别人的光彩照
人的一面,很少研究孩子的感受。
我们家的孩子就是受害者之一,李怡萱四岁半开始学钢琴,其实她并不喜欢,我固执
的认为钢琴对女孩子的气质很有用,就坚持让她练。李怡萱很喜欢画画,我以没时间为由
一向没给她学习的机会,直到六岁半,在孩子的一再要求下,我才给她报了画画班。我身
边也有位小朋友,十分喜欢画画,可是妈妈认为跳舞能够增强孩子的气质修养,一向坚持
让孩子学习,孩子不喜欢是一回事,在学习过程中孩子受到的打击对心灵的影响恐怕是很
难弥补的。在孩子班级排练舞蹈时,我看到很多学过舞蹈的孩子也不是异常出众,相反有
的动作很不协调,学习舞蹈究竟是不是该成为女孩的必修课?(当然还有男孩的跆拳道。)
我们在给孩子选择特长发展时,结合孩子自身的特点和爱好,绝不能盲从,仅有爱好了,
学习才会持久,才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另外,很多家长看到一些家庭教育的文章,或者发在班级的帖子,或者听到别的家长
的教子经验,经常感觉好就赶紧用这些方法拿自我的孩子做实验。这些家长可能忘记了,
每一位孩子都有自我的特点,拿别人的办法扣在自我孩子身上,伤害的是自我的孩子。每
一个孩子都有自我的习惯,在教育方法上绝不能盲从,我们要学的是理念,是科学的家庭
教育观念,绝不是别人的操作方法。
四、家庭教育中身教胜于言传。
每一个孩子刚出生时,都没有任何缺点。孩子的很多缺点主要是家庭教育的问题。我
很想提醒各位家长,在你训斥、责备、抱怨自我孩子的时候,先想想自我是怎样做的?有
的家长抱怨自我的孩子不合群、太内向,那平时你和孩子玩的时间多吗?孩子有自我喜欢
的群体吗?你给孩子创造孩子合群的机会了吗?有的家长抱怨自我的孩子学习不认真,你在
处理问题时认真吗?在孩子学习时,你认真辅导了吗?有的家长抱怨自我的孩子说脏话,你
平时说了吗?有的家长抱怨自我的孩子不讲卫生,那你平时怎样做的?当我们静下心来仔细
思考的时候,会发现很多问题是出在家长身上,并且很多坏习惯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和以
后的生活,所以家长朋友们真的要检讨自身的问题,习惯不是一天就养成的,期望自我的
孩子优秀,首先自我先做个优秀的家长。
李怡萱参加了我的硕士论文答辩,当我答辩完后,答辩委员会和旁听的同学给了我长
“时间的掌声。孩子很骄傲,过后她问我是怎样做的,我就给孩子说了一句话: 不管干什
”么,都认真对待,争取做的。 孩子好像听懂了,也像没懂,但此刻看自我的孩子,不管
干什么的确很认真,很上进。
为了孩子,我们的举动必须十分温和而慎重马克思。作为家长,我们要时常提醒自
我,做好孩子的榜样,因为,你给孩子说教一百句,也不如做好一件事教育效果好。
教育心得体会 篇 2
“ ”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 ,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是中国家长的普遍心理。然而
真正落实到实处时,我才发现这是一本难念的经。从孩子哇哇大哭来到这个世上,孩子最
先接触的是父母。为人父母做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所以在这里我想和大家讨论一些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浅谈我的经验与心得。
——关于学前教育 发展兴趣爱好
幼儿时期是奠定一切事物基础的时期,孩子的学习能力,因此多方面发展对于孩子是
有一定帮助的。家长一定要重视孩子的兴趣爱好培养,并为孩子选取合适的培养兴趣爱好
的方式,帮助孩子快速成长!从小我便十分关注孩子的兴趣取向,也会尽可能使孩子接触
一些新奇的东西。但同时,我也会教育她要学会坚持,做任何事情不能半途而废,而我们
“ ”“家长更不能急于求成。对于我家孩子,小时候她说 妈妈,我想学画画 妈妈,我想学跳
”舞对于这些我都很开心的接受了她的想法。当然,这途中肯定不是一帆风顺的,时间长
了孩子的好奇心消失了,慢慢变得抵触反对,这时做家长的就要发挥教育作用,积极引
导,多加鼓励。这个过程是艰辛的,但看到孩子现在能自信地在舞台上展现自己,就觉得
一切都是值得的。
——关于小学阶段 陪伴是关键
都说陪伴是孩子的老师,12 岁之前,孩子如果缺乏陪伴,就不利于人格形成与完善,
同时也有可能造成孩子叛逆,没有责任感,对身心发展都有极大的影响。那么,陪伴是把
自己全部时间贡献给孩子吗?当然不,我们力求在有限的时间内高质量陪伴孩子,我认为
陪伴质量高不高的标准就是父母和孩子在此刻的状态如何。只要双方状态是愉快安详的,
这样的陪伴就是高质量的陪伴。比如做家务,比如做手工,这些孩子能看见,也能明白并
能模仿的,这样的工作就能使双方都处在一个放松的状态。同时,父母陪伴孩子时的状态
极其重要,你是匆匆忙忙为了完成任务而陪伴?还是享受陪伴本身?要知道,孩子吸收的不
光是父母所做的事情,他更有可能吸收的是父母做事时的状态。
——关于中学阶段 给予尊重
初中时期是孩子心理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是父
母的监护,并开始反对父母的所作所为。这令我们家长很是头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
尝试过很多方法。但越是过多的干预,便越适得其反。慢慢的我得出了一个经验:尊重。
而的尊重就是让孩子自己做和他有关的决定。当然我们家长如果已经有倾向性,就要提前
做功课,给孩子分析利弊,引导孩子做正确的决定。同时了解他的思想动态,见缝插针,
把自己的三观传达给他,包括学习的,感情的,人际关系的。一定要润物细无声,不能来
“ ”硬的,不能说教。把话说到他的心坎里面,他就会听。在这里我总结出 三多三少供大家
参考:多引导少训斥;多交朋友少窥探隐私;多商量少命令。
教育是一项宏伟的事业,培养出一个身心健康,积极乐观,人格独立的孩子是我们每
“位父母的目标。在此,作为基础教育的家庭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 成功的家庭造就成功
”的孩子,失败的家庭造就失败的孩子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父母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
性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关注学校对孩子的教育同时,不能忽视孩子的家庭教育。我们的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该多了解学习关于家庭教育的知识,便于孩子能够良好的接
受家庭教育。
教育心得体会 篇 3
校园安全涉及到青少年生活和学习方面的安全隐患有20 多种:食物中毒、体育运动
损伤、网络交友安全、交通事故、火灾火险、溺水等。在全国各类安全事故中,学校安全
事故所占的比重很大。据了解,我国每年约有1.6 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中小学生因
摘要:
展开>>
收起<<
教育心得体会(精选28篇)教育心得体会篇1 最近经过和家长交流,我发现很多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存在一些问题,结合这些问题,对于家庭教育我提出几点提议。 “”一、家庭教育要坚持健康第一。 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或病痛,并且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也就是说健康的人要有强壮的体魄和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并能与其所处的社会及自然环境坚持协调的关系。 在教育自我孩子的时候,我们必须要看是否有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上特长班,吃饭就要应付一下,和孩子的健康相比,特长重要,还是健康重要?更有一些家长,在孩子发烧打针的时候,不是让孩子好好休息,而是...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
作者:Jazy
分类:教学资源
价格:免费
属性:32 页
大小:85.28KB
格式:DOCX
时间:2024-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