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读后感精品多篇

免费
[寄语]《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读后感精品多篇为范文海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
习工作带来帮助。
《 克思恩格斯 集》 后感 篇一马 选 读
在家休假及 BB 出生后的这段时间,我零零星星用了将近半年时间,将《马克思恩格斯选
集》1-4 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大致浏览了一遍。整个过程虽是走马观花,且刚读
时确实觉得难解其中之意,但耐着性子,便慢慢体会到此经典著作中乾坤之大。总之,整
个过程如同一次苦旅,但苦中有乐,令人回味无穷。读完之后,自觉收获甚大,感触良
多。
马克思、恩格斯的广阔视野、渊博知识令人钦佩。《选集》资料博大精深,包罗了哲学、
历史、政治、经济、宗教、文学、考古以及自然科学方面等的知识,充分反映马克思、恩
格斯的博学多才。也正是在渊博知识之基础上,他们方能创立天才的新世界观和方法论。
“对此,列宁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 只有了解人类创造的一切财富以丰富自己的头脑,
”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 这启示我们,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决不应仅仅局限于本专业
的知识。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其研究对象是存在复杂心理变化的人。每个人都处于
日趋多元复杂的社会环境当中,深受方方面面关系的影响;每个人都有寻求自由全面发展
的自觉或不自觉。因此,不论是开展科学研究,还是做好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忙每个人
自由全面发展,都需要我们具备宏观的视野,懂得运用综合系统的知识和方法,而决不能
形而上学、作茧自缚,仅就思想政治教育谈思想政治教育。
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者、传播者和实践者,马克思、恩格斯无疑是共产主义革命事
“ ” “ ”业的 权威 人物。他们的 权威 ,主要源自两个方面:一是源自他们天才般的才华横溢和
——先哲式的先知先觉 这当然是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加上勤奋刻苦的主观因素的结果。如,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正式诞生的《共产主党宣言》问世于 1948 年2月,科学预言了资本主
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这一年,马克思、恩格斯都不超过30 岁!(马克思马
克思生于 1818 年5月5日,恩格斯生于 1820 年11 月28 日)在此一年龄段,我们绝大多
数青年人都在做什么,又取得了什么成就呢?与马克思、恩格斯相比较,芸芸众生显得多
么渺小! 克思、恩格斯就像两座高 入云的。世界高峰,巍然屹立于人 展史中,其马耸类发
——地位无可撼动。二是源自马克思主义理论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 这是马恩用心在革命实
“践中将科学理论用于武装群众的结果。 马克思由于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成就已经赢得了
这样的地位,各国工人运动的最优秀的人都充分信任他。他们在紧要关头都向他请教,而
……且总是发现他的推荐是最好的并不是马克思把自己的意见,更谈不上把自己的意志强
加于人,而是这些人自己来向他求教的。马克思所起的特殊的、对运动极端重要的影响,
正是建立在这种基础
”上的。 换句话说,马恩的权威,一靠自身远大理想和勤奋努力,二靠用心投身革命实
践,做好群众的宣传鼓动工作。由此联想,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工作者、实践工
作者,要提升影响力、吸引力,树立起自身的权威,就应从两个途径去努力:一是树立远
大共产主义理想,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念,并以此为动力,勤奋学习科学理论知识,
“ ” “深入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前沿问题、热点难点问题研究;二是克服 书斋学问或轻
”视思想理论宣传 的倾向,用心投身社会实践,大力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
众化,在实践中树立起科学理论工作者自身的权威。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最大价值,在于其带给了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是思想和行动
“ ”的 科学指南 。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过程中,发现处处充满着精彩绝妙的阐述,鞭辟
入里的论断,天衣无缝的推理,磅礴宏大的气势,这些都给人以深刻的震撼、淋漓的快
“ ”感,让人体验到 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 的魅力。情不自禁地,我将精彩之处用笔勾
画出来,打算日后反复朗诵,以备写作之需。然而,仅满足于此,就会陷于肤浅的、片面
的,教条主义的漩涡。在随着阅读的深入,我越来越体会到,读经典著作,最重要的是,
还要将之视为指导实践的科学指南,用于指导我们的实践。事实上,马恩两位伟人,也早
预料到有人会以歪曲或僵化的态度对待他们创立的理论。为此,他们多次对此问题作了强
“调。比如,恩格斯指出: 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带给的不是现成
”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他还批评了德国的许多青
“ ” “年作家,把 唯物主义 当作一个套语, 他们把这个套语当作标签贴到各种事物上去,再
”不作进一步的研究,就是说,他们一把这个标签贴上去,就意味问题已经解决了 。恩格
“ ”斯还指出: 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务必背的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 马
克思也
“对一些人歪曲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表示反对,比如,对于当时德国出现的一些所谓 马克
” “ ”思主义者 ,马克思就曾说过: 我只明白我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在给《祖国纪事》
杂志修改部的信中,马克思也对俄国的一位教条主义者表示反对:他必须要把我关于西欧
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彻底变成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一切民族,不管他们所
……处的历史环境如何,都注定要走这条道路, 他这样做,会给我过多的荣誉,同时也会
”给我过多的侮辱。
经典的魅力,在于能够启迪智慧、洗礼思想、开拓思维、常读常新。惭愧至极的是自己的
肤浅与无知---较长时间来都对经典阅读重视不够,甚至曾觉得读了亦无用。也就是读研
以来,才第一次强迫自己从头到尾浏览了马恩选集。浏览之后,我才深深感觉到,作为思
政专业的研究生,熟读经典,这是一件多么重要事情!
《 克思恩格斯 集》 后感 篇二马 选 读
马克思主义关于道德的观点是贯穿于其整个思想体系的价值原则,笔者通过对《马克思恩
格斯选集》的研读,对道德的来源、本质以及其指向问题做了一些探讨。
道德其来源:道德本原上是经济关系的产物
道德不是从来就有的,其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恩格斯指出,人们)范文海网
●www.fanwenhai.com(在从事改造客 物 世界的 践 程中,自然会形成各种社会性观质实 过
的关系。在人们的社会活动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个体社会、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出于各种目
的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些矛盾,也出于调和社会关系的需要,就逐渐形成了一些抽象的、
相对固化的观念和准则,道德就这样产生了。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归根结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社会经济关系是道德
产生的根本原因之所在,这是道德本质的核心观点。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观点,
我们对于人的任何行为品德,都应根据其所处的社会关系去考察,人们不能脱离社会生活
和行为,人们在参与社会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一定社会关系,即个体的人之间的关系、个体
的人之于社会的关系。人们的道德观念、行为和规则是在生产关系中、人与人的交往中形
成的社会意识。总之,人们在社会中的生产实践活动和以此产生的各种关系是社会性的道
德产生的本原。
道德其本质:道德是历史的、阶级的
道德的内涵: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也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是社会上层建筑的组成部
分之一。简而言之,道德是依托于无形的、但却真实存在的力量来调节社会个体之间以及
个体与集体之间行为规范的总和,同时也是社会关系的一部分。
道德的属性:历史性、阶级性。人类社会的历史昭示我们,无论何时、何地,统治阶级都
以各种努力宣称自己代表的道德是超越阶级的,并试图使这些带有阶级烙印的道德得以普
世与永恒。这无疑是可笑而立不住脚的,尽管由于存在着某些共同的历史背景,不同阶段
的社会里也会存在着相似的道德,但无论如何,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道德始终是当时社
会经济关系的反映,道德始终具有历史性,离开了具体的历史环境而只谈道德是毫无意义
的。例如,在奴隶社会时期,奴隶们被奴隶主视为私人财产而进行自由买卖,强迫其做苦
“ ”力乃至殉葬,这些行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符合 道德 的,可是如果这些行为发生在当
今社会,无疑是反人类的。
人 由于在社会 关系中所 的地位不同,他 所代表的 利益必然也会不同, 直们 经济 处 们 阶级 这
接表现为不同阶级间的矛盾对立。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体现并服务于本阶
级的社会意志,这就决定了道德天然带有鲜明的阶级性。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道德
往往被统治阶级当作用以统治社会的思想工具,甚至成为压迫被统治阶级反抗势力的精神
武器。统治阶级会把自身的利益夸大为超越阶级的、代表最普遍大众的利益,并借此定义
何为道德的、何为不道德的,道德也由此被深深烙刻上了阶级的属性。而历史的发展总会
伴随着新旧更替,当被统治阶级逐渐成长,终于登上历史舞台能够与统治阶级抗争或是取
“”“”代统治阶级,这样新的统治阶级就诞生了,随之而来的是 新道德 会取代 旧道德 ,但其
本质上仍服务于统治阶级的,始终带有不可磨灭的阶级性。
不同阶级的道德,从根本上来说是对立的,但是不同阶级之间还是存在共同的道德因素,
这是可以有继承性的。比如,长久以来社会公共生活中的某些基本观念和准则是可以继承
的,如在绝大多数历史时期的绝大多数地域和民族中,人们都认同在遭逢自然灾害时,应
“ ”从物质上和精神上帮助受害者,所谓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又如类似尊老爱幼这样的道
德底线也都是人们在长期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并不断得到巩固并延续了下来,超越了地域
和民族。
“ ”道德其指向:把人的世界及人的关系回归到人自身
“ ”道德就是要以现实的人 为出发点,始终关注个体的、群体的人的发展、关注个体与个
“ ”体、个体与群体关系的和谐,把人的世界即各种关系回归于人自身,真正体现并服
“ ”务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 。
马克思主义认为,个人是通过劳动和实践来改造自然和社会的,人类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
“历史。马克思认为现实的个人既是历史的剧作者,又是历史的剧中人,也就是说 现实的
”人 是通 自身在社会 展中去 理想和价 的,即社会的 展是依靠 人的社会过 发 实现 值 发 实现劳
“ ”而取得的, 的人 才是社会的主体,只有人才能 造出 史。正因如此,社会主动 现实 创 历 义
“ ”道德建设要坚持 以人为本 ,以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最终目标。马克思认为在消灭
了资产阶级社会以后,新社会道德建设的立足点就是解放人和发展人,让人的自由发展不
再是一句口号。
标签: #读后感
摘要:
展开>>
收起<<
[寄语]《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读后感精品多篇为范文海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克思恩格斯集》后感篇一马选读在家休假及BB出生后的这段时间,我零零星星用了将近半年时间,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大致浏览了一遍。整个过程虽是走马观花,且刚读时确实觉得难解其中之意,但耐着性子,便慢慢体会到此经典著作中乾坤之大。总之,整个过程如同一次苦旅,但苦中有乐,令人回味无穷。读完之后,自觉收获甚大,感触良多。马克思、恩格斯的广阔视野、渊博知识令人钦佩。《选集》资料博大精深,包罗了哲学、历史、政治、经济、宗教、文学、考古以及自然科学方面等的知识,充分反映马克思、...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
作者:shokzz
分类:心得体会
价格:免费
属性:4 页
大小:41.89KB
格式:DOCX
时间:202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