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开展效益审计认识与实践

VIP专免
3.0
2024-08-16
999+
38.77KB
2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基层开展效益审计认识与实践
《审计法》从实施那一天起,就把效益列入审计监督之中。相隔近 XX 年,审计署制
定的审计工作五年规划中,再次把效益审计列为工作重点,并加大比重。五年规划临近尾
“ ”声,可效益审计仍处在上层的探讨和试点阶段,基层大多依然 裹足不前 ,推进缓慢。其
中主客观制约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区域间情况的差异,又有上级指导培训上的缺位等
等。笔者早年曾从事过农村经济管理,参与过农村收益分配工作。现仅结合自己的经历,
对基层开展效益审计的认识与实践谈几点粗浅看法。
首先,提高认知程度是推进效益审计的基础。效益审计也是所谓的绩效审计,在国外
普遍盛行,甚至成为国家审计的核心。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
展,对效益审计的社会需求越来越大。效益审计已成为现代审计发展的基本趋势,也是审
计自身发展在现阶段内在规律的基本要求,同样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与国际接轨
的发展方向。但是,基层审计干部对效益审计的认知程度仍然囿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
“ ”的 初级阶段 。有的自身素质不适应效益审计的需要,对效益审计存有畏难情绪,总
“ ”想 绕道走 。有的对效益审计的理解过于简单化,认为效益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区别不
“ ”大,是一种 换汤不换药 的审计,极易走过场,表面化。有的不能面对效益审计的挑战,
“ ”心存等靠思想,等上级出路子,靠别人拿模式,仍处于 按兵未动 态势。还有的认为审计
范围在缩小,审计对象实行财务集中核算,效益审计可有可无等等。当然,各地情况不
同,效益审计进展不快的因素也会各种各样。
人们常说,理念决定观念,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国家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和
“起点上,制定了*”规划,确立了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因此,基层审
计机关开展效益审计,必须在理念、观念、思路上尽可转变。这个基础打不好,就不会加
快速度,也难以大面积推进,审计本身的效益也就发挥不出来。所以,基层审计本身要在
上级审计机关指导下,从转变观念入手,以创新观念推动效益审计的创新。
其次,扩张审计手段是推进效益审计的前提,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人们追求的
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这种和谐在一定程度上要通过经济效益、社
“ ”会效益、生态效益反映出来。新形势下的效益审计,不再是 一大二公 时代生产队收益分
“配与工厂企业剩余价值 2-1”式的简单核算,也不可能是财务收支中收入扣除支出的简要
表述。效益在新形势下有着更深层次的内涵和包含着不同意义的范畴。效益既有经济效
益,又有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既有短期效益,又有长期效益;既有显性效益,又有隐性
效益;既有建设项目的效益,又有公共服务和管理的效益;既要体现效益,又要衡量效
率。效益审计必须围绕这些内涵和范畴去进行,去适应社会需求,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效
益最大化。因此,原有的审计手段已明显跟不上形势的需要,必须在审计方式方法上创
“ ”新,在审计手段上扩张,效益审计虽然处在 摸着石头过河和渐进发展阶段,没有统一模
式和统一技术方法不等于不搞或慢搞,奢望走捷径和一蹴而就是没有发展的。形势对基层
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需要立足为县域经济发展服务,在较变观念的同时,勇于
实践,善于探索,抓住抓实扩张审计手段这个前提,选择适应技术和方法,并从实际出
发,逐步深化,有序实施。即使上级有了统一方案和模式,也要与当地实际相结合,达到
有所创新,总结经验教训,典型引路和幅射,效益审计才会加快进程,实现围绕中心,服
务大局的目标。
再次,把握审计评价是推进效益审计的关键。面对日渐推进的效益审计,基层审计干
部普遍有一种心态,就是认为效益审计难,效益审计评价更难,达到高质量的审计评价和
建议更是难上难。20 多年的审计实践,使不少基层审计干部的思维定式依然滞留在收支审
计评价上。评价的仅仅是收支是否真实、合法,依据的是财经法规,评价内容单纯,风险
系数较小。而效益审计是向深层次的发展,审计评价缺少一定的参照系,不可能用简要的
合法合规等语言去概括。尚且效益审计又与部门的公共责任有关联,有些效益如长期效
益、隐性效益、工作效率等难以计算和预见,无疑加大了效益审计的风险量,稍有不慎,
将使审计成果体现不出应有价值,导致事倍功半的审计成果。因此,审计评价成为效益审
“ ”计的 重头戏 ,也是实施审计的焦点和难点,其质量关系到部门决策的准确性和行为的规
范性以及效益审计的成败。基于此,就要正确把握效益审计评价的原则和方法,坚持突出
重点和求真务实,做到评价时既有客观性又有相关性,围绕所审事项实际评价,并注意证
据的充分性和依据的明确性。同时,要把效益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专项
审计和审计调查有机结合起来,从中寻求突破口,用以补充和完善效益审计的含量和内
容,使效益审计的评价足以推动科学决策、管理规范、责任到位和维护群众利益。
标签: #审计
摘要:
展开>>
收起<<
基层开展效益审计认识与实践 《审计法》从实施那一天起,就把效益列入审计监督之中。相隔近XX年,审计署制定的审计工作五年规划中,再次把效益审计列为工作重点,并加大比重。五年规划临近尾“”声,可效益审计仍处在上层的探讨和试点阶段,基层大多依然裹足不前,推进缓慢。其中主客观制约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区域间情况的差异,又有上级指导培训上的缺位等等。笔者早年曾从事过农村经济管理,参与过农村收益分配工作。现仅结合自己的经历,对基层开展效益审计的认识与实践谈几点粗浅看法。 首先,提高认知程度是推进效益审计的基础。效益审计也是所谓的绩效审计,在国外普遍盛行,甚至成为国家审计的核心。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