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贺兰山的导游词(精选16篇)

免费
宁夏贺兰山的导游词(精选 16 篇)
宁夏 山的 游 篇贺兰 导 词 1
贺兰山岩画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游牧民族的艺术画廊 。贺兰山在古代
是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吐蕃、党项等北方少数民族驻牧游猎、生息繁衍的地方。他
们把生产生活的场景,凿刻在贺兰山的岩石上,来表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再现了
他们当时的审美观、社会习俗和生活情趣。在南北长 200 多公里的贺兰山腹地,就有 20
多处遗存岩画。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贺兰口岩画。岩画分布在贺兰山全长 250 余公里、
从北到南的十多个山口中。在贺兰山树林口、黑石峁、归德沟、贺兰口、苏峪口、回回
沟、插旗口、西蕃口、口子门沟、双龙山、黄羊山、苦井沟,发现岩画群 20 多处,画面
总数约在万幅以上。
这是自远古以来活跃在这一地区的羌戎、月氏、匈奴、鲜卑、铁勒、突厥、党项等民
族的杰作,时间大致从春秋战国到西夏时期。贺兰山岩画在不同的地点有着不同的内容:
石嘴山一带以森林草原动物为主,如北山羊、岩羊、狼等形象;贺兰山一带多以形形色色
的类人首为题材;青铜峡、中卫、中宁一带的岩画则以放牧及草原动物北山羊为主。在贺
兰山白芨沟等地,还发现了成片彩绘岩画,内容以乘骑征战人物形象及北山羊、马等动物
形象为主。彩绘岩画的发现,为贺兰山岩画增添了新的内容和形式。
贺兰口距银川城 50 余公里,位于 山中段的 金山 境内,山 高峻,海拔贺兰 贺兰县 乡 势
1448 “ ”米,俗称 豁了口 。山口景色幽雅,奇峰叠障,潺潺泉水从沟内流出,约有千余幅个
体图形的岩画分布在沟谷两侧绵延 600 多米的山岩石壁上。画面艺术造型粗犷浑厚,构图
朴实,姿态自然,写实性较强。以人首像为主的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其次为牛、马、驴、
鹿、鸟、狼等动物图形。
人首像画面简单、奇异,有的人首长着犄角,有的插着羽毛,有的戴尖形或圆顶帽。
表现女性的岩画,有的戴着头饰,有的挽着发髻,风姿秀逸,再现了几千年前古代妇女对
美的追求。有的大耳高鼻满脸生毛,有的口衔骨头,有的面部有条形纹或弧形纹。还有几
幅面部五官似一个站立人形,双臂弯曲,两腿叉开,腰佩长刀,表现了图腾巫觋的造型形
象。
动物图形构图粗犷,形象生动,栩栩如生。有奔跑的鹿,有双角突出的岩羊,有飞驰
的骏马,有摇尾巴的狗,有飞鸟的图形和猛兽的形象,有部分人的手和太阳的画面,还有
原始宗教活动的场面。
宁夏 山的 游 篇贺兰 导 词 2
贺兰山岩画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游牧民族的艺术画廊。贺兰山在古代是
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吐蕃、党项等北方少数民族驻牧游猎、生息繁衍的地方。他们
把生产生活的场景,凿刻在贺兰山的岩石上,来表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再现了他
们当时的审美观、社会习俗和生活情趣。在南北长 200 多公里的贺兰山腹地,就有 20 多
处遗存岩画。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贺兰口岩画。岩画分布在贺兰山全长 250 余公里、从
北到南的十多个山口中。在贺兰山树林口、黑石峁、归德沟、贺兰口、苏峪口、回回沟、
插旗口、西蕃口、口子门沟、双龙山、黄羊山、苦井沟,发现岩画群 20 多处,画面总数
约在万幅以上。
这是自远古以来活跃在这一地区的羌戎、月氏、匈奴、鲜卑、铁勒、突厥、党项等民
族的杰作,时间大致从春秋战国到西夏时期。贺兰山岩画在不同的地点有着不同的内容:
石嘴山一带以森林草原动物为主,如北山羊、岩羊、狼等形象;贺兰山一带多以形形色色
的类人首为题材;青铜峡、中卫、中宁一带的岩画则以放牧及草原动物北山羊为主。在贺
兰山白芨沟等地,还发现了成片彩绘岩画,内容以乘骑征战人物形象及北山羊、马等动物
形象为主。彩绘岩画的发现,为贺兰山岩画增添了新的内容和形式。
贺兰口距银川城 50 余公里,位于 山中段的 金山 境内,山 高峻,海拔贺兰 贺兰县 乡 势
1448 “ ”米,俗称 豁了口 。山口景色幽雅,奇峰叠障,潺潺泉水从沟内流出,约有千余幅个
体图形的岩画分布在沟谷两侧绵延 600 多米的山岩石壁上。画面艺术造型粗犷浑厚,构图
朴实,姿态自然,写实性较强。以人首像为主的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其次为牛、马、驴、
鹿、鸟、狼等动物图形。
人首像画面简单、奇异,有的人首长着犄角,有的插着羽毛,有的戴尖形或圆顶帽。
表现女性的岩画,有的戴着头饰,有的挽着发髻,风姿秀逸,再现了几千年前古代妇女对
美的追求。有的大耳高鼻满脸生毛,有的口衔骨头,有的面部有条形纹或弧形纹。还有几
幅面部五官似一个站立人形,双臂弯曲,两腿叉开,腰佩长刀,表现了图腾巫觋的造型形
象。
动物图形构图粗犷,形象生动,栩栩如生。有奔跑的鹿,有双角突出的岩羊,有飞驰
的骏马,有摇尾巴的狗,有飞鸟的图形和猛兽的形象,有部分人的手和太阳的画面,还有
原始宗教活动的场面。
宁夏 山的 游 篇贺兰 导 词 3
游客们,贺兰山岩画记录了贺兰山一带远古游牧民族的生活,在北至石嘴山,南至中
卫的 250 多公里的十多个山口,分布着 1000 多幅岩画,单个图案超过 2万个。贺兰山口就
是有着众多岩画的山口之一。
从苏峪口往北走约5000 米,就到了贺兰口。大家看,在沟谷两岸绵延 600 多米的山
岩石壁上分布着贺兰山岩画 300 多幅,岩画题材广泛,大至表现日月宇宙,小至描画动物
足蹄,并有狩猎、放牧、舞蹈的场面,岩画艺术造型粗犷奔放,构图朴实,具有独特的意
境和艺术价值。其中数量最多的是各种各样的人面形。许多人面形画面简单,多数有眉
毛、鼻子和嘴,而偏偏缺少一对眼睛,这可能与作画民族的习俗和信仰有关。还有一个耐
人寻味的有趣现象,即人面形中有似一个站立人的轮廓,双臂弯曲,两脚叉开,腰佩长
刀,表现了一化身图腾的巫觋为中心的造型形象,这种独特的崇拜和敬仰,是其它岩画所
少有的。
人面形岩画中有的人首长着犄角,有的插着羽毛,这些可能是表现狩猎时的伪装;有
的还带着尖型和圆顶帽。表现女性的岩画,有的戴着头饰,有地挽着发髻,风姿秀逸,楚
楚动人,再现了几千年前古代妇女对美的追求。还有一些表现生活的欢乐和情趣,或大耳
高鼻满脸长毛,或嘴里衔着骨头,可能是表现人民在欢庆狩猎丰收时跳舞的情景。另外,
还有多种多样的动物岩画,有奔跑的鹿,有双较突出的岩羊,有风驰扬鬃的骏马,还有摇
尾巴的狗以及飞禽走兽,各个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据考证,贺兰山岩画不是一个时期一个民族的作品,其前后延续时间可能达 20_年之
久,在贺兰山生活的诸多古代民族前后相继,共同完成了这一艺术画库。岩画是他们表达
”情感、愿望、信仰的艺术心态录 。岩画的创作,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一是先秦至汉
时,匈奴游牧部落所作;二是五代至西夏建国之初,党项族游牧民族所作。他们在狩猎与
劳作之余,用这种方式表达他们的思想感情和生活习俗,展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和无穷的创
造力。如今,这些石头的史书已成为宝贵的艺术文化遗产。
各位游客,贺兰口岩画的镌刻,有些是先凿后磨,线条光滑;有些是先勾轮廓,在加
深线条。艺术表现手法古朴稚拙,向儿童笔下的形象。即刻画其所见,有直抒其所想,流
露出自然与粗犷的神秘魅力。百闻不如一见,今日之行,想必大家一定受益匪浅。
宁夏 山的 游 篇贺兰 导 词 4
在银川市的西北部,有一座雄伟峻峭的山脉,它峰峦起伏,装入一批奔腾的骏马,由
东北向西南驰骋于银川平原和阿拉善高原之间,这就是著名的贺兰山。
“ ”贺兰 一词来自于蒙古语,是骏马的意思。贺兰山又称阿拉善山,位于宁夏回族自治
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之间,是宁夏和内蒙古的分界线。山脉呈南北走向绵延 250 余
公里,东西宽20—40 公里,最宽处60 公里,在浩瀚沙漠中拔地而起,北接乌兰布和沙
漠,南连卫宁北山,西傍腾格里沙漠,东临银川平原,俨然是银川平原的一道天然屏障。
整座贺兰山又大小山峰 46 个,较大的山口 38 个。贺兰山平均海拔在20xx 米以
“ ”上, 贺兰之山五百里,极目长空高插天,就是赞美最高峰敖包疙瘩的,其海拔 3556
米,比我国著名的五岳都要高得多。敖包疙瘩,是蒙古族人在贺兰山巅的最高处,用石头
“ ”堆起的一个 敖包 ,是他们祭神的地方。他是贺兰山顶峰的标志。贺兰山主峰也就以此为
名。
“ ”贺兰山是我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对银川平原发展成为 塞北江南 有着显赫
功劳。它不但是我国河流外流域内流区的分水岭,也是季风气候和非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山势的阻挡,既削弱了西北高寒气流的东袭,阻止了潮湿的东南季风西进,又遏制了腾格
里沙漠的东移,东西两侧的气候差异颇大。贺兰山还是我国草原与荒漠的分界线,东部为
半农半牧区,西部为纯牧区。
宁夏 山的 游 篇贺兰 导 词 5
各位游客:
在银川市的西北部,有一座雄伟峻峭的山脉,它峰峦起伏,装入一批奔腾的骏马,由
东北向西南驰骋于银川平原和阿拉善高原之间,这就是著名的贺兰山。
“ ”贺兰 一词来自于蒙古语,是骏马的意思。贺兰山又称阿拉善山,位于宁夏回族自治
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之间,是宁夏和内蒙古的分界线。山脉呈南北走向绵延 250 余
公里,东西宽20—40 公里,最宽处60 公里,在浩瀚沙漠中拔地而起,北接乌兰布和沙
漠,南连卫宁北山,西傍腾格里沙漠,东临银川平原,俨然是银川平原的一道天然屏障。
整座贺兰山又大小山峰 46 个,较大的山口 38 个。贺兰山平均海拔在20xx 米以
“ ”上, 贺兰之山五百里,极目长空高插天,就是赞美最高峰敖包疙瘩的,其海拔 3556
米,比我国著名的五岳都要高得多。敖包疙瘩,是蒙古族人在贺兰山巅的最高处,用石头
摘要:
展开>>
收起<<
宁夏贺兰山的导游词(精选16篇)宁夏山的游篇贺兰导词1 贺兰山岩画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游牧民族的艺术画廊。贺兰山在古代是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吐蕃、党项等北方少数民族驻牧游猎、生息繁衍的地方。他们把生产生活的场景,凿刻在贺兰山的岩石上,来表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再现了他们当时的审美观、社会习俗和生活情趣。在南北长200多公里的贺兰山腹地,就有20多处遗存岩画。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贺兰口岩画。岩画分布在贺兰山全长250余公里、从北到南的十多个山口中。在贺兰山树林口、黑石峁、归德沟、贺兰口、苏峪口、回回沟、插旗口、西蕃口、口子门沟、双龙山、黄羊山、苦井沟,发现岩画群20多处,画...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
作者:littere...
分类:实用范文
价格:免费
属性:16 页
大小:45.29KB
格式:DOCX
时间:202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