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原晋祠导游词(通用4篇)

免费
山西太原晋祠导游词(通用 4篇)
山西太原晋祠 游 篇导 词 1
晋祠最著名的建筑为圣母殿,创建于宋代天圣年间(公元 1023—1032 年)。圣母传
“ ”为姬虞之母邑姜。圣母殿原名 女郎祠 ,殿堂宽大疏朗,存有宋代精美彩塑侍女像 43 尊
(含后补塑 2尊), 些彩塑中,邑姜居中而座,神 庄 ,雍容 , 冠霞帔,是一这 态 严 华贵 凤
尊 廷 治者形象。塑像形象逼真,造型生 ,情 各异,是研究宋代雕塑 和服 的宫 统 动 态 艺术 饰
珍贵资料。
鱼沼飞梁,建于宋代,呈十字桥形,如大鹏展翅,位于圣母殿前,形状典雅大方,造
型独特,是国内现存古桥梁中仅有的一例。
“ ”金人台四尊铁人姿态英武,因铁为五金之属,人称之为 金人台 。西南隅的那尊铁
人,铸于北宋绍圣四年(公元 1097 年),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不但保存完整,而且神
态威武,英姿勃勃,气概不凡,销明甲亮,闪闪泛光,颇为独特。据说,一年夏天气候特
别炎热,身披铁甲的西南隅的铁人忍受不了这难熬的痛苦。独自走到汾河边,只见汾河滔
滔而流,怎么 河呢, 人犯了愁。正在着急,忽 从上游不 沿岸 下一条小船。过 铁 见 远 边驶 铁
“人赶忙上前招呼,要求船家把他渡到对岸。船家沉吟一阵,方才慢腾腾地说: 渡你一
” “人,人太少,可再稍候一时,再等等有无旁人。 铁人一焦急,赶忙说道: 你能渡过我一
” “个,就算你有能耐啦 船家看了看铁人说: 你能有多重,一只船不止装一人,除非你是铁
”铸的。 话一落音,一语道破了铁人的本相。瞬间,铁人立在汾河边,纹丝不动,怎么这
人不说话了?船家抬眼一看,面前立着一位铁人。多眼熟啊,嗬,可不是嘛,是晋词的铁
人。船家不敢怠慢,赶忙找了一些乡亲,把铁人抬回金人台。圣母勒令手下将领,把铁人
的脚趾上连砍三刀,表示对铁人不服从戒律的惩罚。今日的铁人,脚上还留着连砍三刀的
印痕。
“ ” “ ”唐碑亭,即 贞观宝翰 亭。亭内陈列唐太宗李世民手书碑刻 晋祠之铭并序 。全碑
1200 多宇,书法行草,骨骼雄健,笔力奇逸含蓄,有王羲之的书法神韵,是书法艺术的珍
“ ” “ ”品。圣母殿右侧,是千年古树 卧龙周柏 。难老泉,俗称 南海眼 ,出自断岩层,终年涌
“ ” “ ”水,生生不息,北齐时有人据《诗经鲁颂》中永锡难老之句起名 难老泉 。周柏、难老
“ ”泉、侍女像誉称 晋祠三绝 。
晋祠南部名奉圣寺,相传这里曾是唐朝大将尉迟敬德的别墅。奉圣寺此,有舍利塔,
塔高 38 米,七级八角形。在奉圣寺附近,有巨槐一株,干老枝嫩,苍郁古朴,独具一
格。据传,原来这株槐树历史久远,早已干枯,也不知过了多少年,到清代乾隆二十一年
(公元 1756 年)农历三月廿一日,奉圣寺内集会,人来人往熙攘非凡。恰好,有一个老
“道士在枯槐下叫卖,出售膏药。口里喊着: 膏药灵应、能汉百病,有福来买,无福不
” “信。叫卖半晌,没人买他的药。这位老道继续叫卖: 如此仙药,来购无人,凡人无福,
”枯槐宜生。 说罢,他将膏药贴于枯槐身上。拂袖扬长而去。说来真巧,不到一个月,这
株枯槐,死而复生。生枝展芽,甚为茂盛。人们见状,都惊呼这株枯槐叫复生槐。实际
“ ”上,俗话说得好:千年柏、万年松,老槐一睡几百春。 这株枯槐复生,大约是因为多年
长睡而碰巧苏醒的缘故。
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叔虞励精图治,利用晋
水,兴修农田水利,大力发展农业,使唐国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造成日后八百年的
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呈现出一派兴旺景象。
叔虞死后,后人为纪念他,在其封地之内选择了这片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地方修建
“ ”了祠堂供奉他,取名唐叔虞祠 。叔虞的儿子燮父继位后,因境内有晋水流淌,故将国号
“ ” “ ” “ ” “ ” “ ”由唐改为 晋 ,这也是山西简称晋的由来,祠堂也改名为 晋王祠 ,简称 晋祠 。
晋祠在太原市西南 25 公里悬翁山下,晋水发源处。北宋天圣年间,追风唐疏虞为汾
王,并为大母邑姜修建了规模大的圣母殿,殿内有 43 尊宋代彩塑,殿前 沼 梁喂国内鱼 飞
所仅见。殿内两侧为难老、善利、二泉,晋水主要源头由此流出,常年不息,水温17℃,
“ ” “ ”清澈 底。祠内 宝翰 有唐太宗写的 御碑 、 晋祠之 并 。晋祠内 有著名的周见贞观 厅铭 续 还
柏、唐槐,周柏位于圣母殿左侧,唐槐在关帝庙内,老枝纵横,至今生机勃勃,郁郁苍
苍,于常流不息的难老泉和精美的宋塑 42 “ ”歌侍女像、圣母像誉为 晋祠三绝 。
山西太原晋祠 游 篇导 词 2
山西省太原市西南郊二十五公里处的悬瓮山麓,晋水源头,有一片古建园林,统
“ ”名 晋祠 。这里,山环水绕,古木参天,在如画的美景中,历代劳动人民建筑了近百座
殿、堂、楼、 、亭、台、 、榭。在 郁的 木掩映之下,清澈 底的泉水蜿蜓穿流于阁桥苍 树 见
祠庙殿宇之同,历史文物与自然风景荟萃一起,使游人目不暇接,留连忘返。晋祠作为全
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和著名的游块胜地,常年接待着国内外成千上万的游客。
关于晋祠的故事,说来话长,据《史纪·晋世家》的纪载,周武王之子成王姬诵封同
母弟叔虞于唐,称唐叔虞。叔虞的儿子燮,因境内有晋水,改国号 晋。后人 了奉祀叔为 为
虞,在晋水源头建立了祠宇,称唐叔虞祠,也叫做晋祠。晋祠的创建年代,现在还难以考
定。最早的记载见于北魏郦道元(公元 466 或472 ——?527 年)的《水经注》,书中写
“ ”道: 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水侧有凉堂,结飞梁于水上。 坐时的风景文物已大有可
观,祠、堂、飞梁都已俱备了。由此可见,晋祠的历史,即使是从北魏算起,距今也有一
千好几百年了。
在漫长的岁月中,晋祠曾经过多次修建和扩建,面貌不断改观。南北朝时,文宣帝高
洋,推翻东魏,建立了北齐,将晋阳定为别都,于天保年间(公元 550——559 年)扩建
“ ”晋祠, 大起楼观,穿筑池塘 。隋开皇年间(公元 581—600 年),在祠区西南方增建舍
利生生塔。唐感观二十年(公元 646 年),太宗李世民到晋祠,撰写碑文《晋祠之铭并
序》,并又一次进行扩建。宋太宗赵光义于太平兴国年间(公元 976—983 年),在晋祠
大 土木,修 竣工 刻碑 事。宋仁宗 于天圣年 (公元兴缮时还记 赵祯 间1023——1032 年),
追封唐叔虞为汾东王,并为唐叔虞之母邑姜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圣母殿。
自从北宋天圣年 修建了圣母殿和 沼 梁后,祠区建筑布局更大 改 。此后,间 鱼 飞 为 观铸
造铁人,增建献殿、钟楼、鼓楼及水镜台等,这样,以圣母殿为主体的中轴线建筑物就次
第告成。原来居于正位的唐叔虞祠,座落在旁边,退处于次要的位置了。
祠区内中轴线上的建筑,由东向西,依次是:水镜台、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钟
鼓二楼、献殿、鱼沼飞梁和圣母殿。这组建筑和它北面的唐叔虞祠、昊天神祠和文昌宫,
及南面的水母楼、难老泉亭及舍利生生塔等,组成了一个综合建筑群。东西一条主线上的
建筑,配合上南、北两组建筑,本来是不同时期搞起来的,集中在一起,却好像都服从于
一个精巧的总体设计,并不是杂乱无章地生拼硬凑的,显得布局紧凑,既象庙观的院落,
又象皇室的宫苑,反映了我国古代芳功人民创造的匠心。
中轴线最前端为水镜台,始建于明朝,是当时演戏的舞台。前部为单檐卷棚顶,后部
为重檐歇山顶。除前面的较为宽敞的舞台外,其余三面均有明朗的走廊,建筑式祥别致。
慈禧太后曾照原样在颐和园修建了一座。
——“ ”从水镜台向西,有一条晋水的干渠 智伯渠 ,又名海清北河。相侍春秋末期,晋
国世卿智伯为了攻取赵襄子的采地,引汾、晋二水灌晋阳而开凿此渠。后人在旧渠的基础
上加以修浚,成为灌溉田地的水渠。
通过智伯渠上的合仙桥,便是金人台。金人台呈正方形,四角各立铁人一尊,每尊高
两米有余。其中西南隅的一尊铸造于北宋绍圣四年(公元 1097 年),经历八百多年的雨
雪风霜,迄今明亮不锈,生动地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在北宋时所达到的高度冶炼和铸造水
平。
穿过对越坊及钟楼、鼓楼就到了献殿。此殿原为陈设祭品的场所,始建于金大定八年
(1168 年),面宽三间,深两间,梁架很有特色,只在四椽袱上放一层平梁,既简单省
料,又轻巧坚固。殿的四周除中间前后开门之外,均筑坚厚的槛墙,上安直栅栏,使整个
大殿形似凉亭, 得格外利落空敞。献殿于一五年用原料按原式 翻修,保持了金代建筑显 样
特点,是我因古建中的瑰宝。
献殿以西,是连接圣母殿的鱼沼飞梁。全沼为一方形水池,是晋水的第二泉源。池中
立三十四根小八角形石柱,柱顶架斗拱和梁木承托著十字形桥面,就是飞梁。东西桥面长
十九点六米,宽五米,高出地面一点三米,西端分别与献殿和圣母殿相连接;南北桥面长
十九点五米,宽三点三米,两端下斜与地面相平。整个造型犹如展翅欲飞的大鸟,故称飞
梁。飞梁始建年代和旧址都不详,根据《水经注》纪载,北魏时已有飞梁之设。现存此
桥,可能是北宋时与圣母及同时建造的。一五年曾按原样翻修。建筑结构有宋代特点,小
八角石柱,复盆式莲瓣尚有北魏遗风。这种形制奇特,造型优美的十字形桥式,虽在古籍
中早有记载,古面中偶有所见,但现存实物仅此一例。它对于研究我国古代桥梁建筑很有
价值。
飞梁南北桥面之东,两端各卧伏一只宋雕石狮,造型生动。桥东月台上有铁狮一对,
神态勇猛,铸于北宋政和八年(1118 年),是我国较早的铁铸狮子。
在中轴线末端,是宏伟壮丽的圣母殿。圣母殿背靠悬瓮山,前临鱼沼,晋水的其他二
——“ ” “ ”泉难老和 善利分列左右。此殿创建于北宋天圣年间(公元 1023——1032 年),
崇宁元年(公元 1102 年)重修,是现在晋祠内最为古老的建筑。殿高约十九米,重檐歇
山顶,面宽七间,进深六间,平面布置几乎成方形。殿身四周围廊,前廊进深两间,廊下
敞。在我国古代建筑中,殿周 廊,此 存最早的一个 例。殿周柱子略向内 ,四宽围为现 实倾
根角柱显著升高,使殿前檐曲线弧度很大。下翘的殿角与飞梁下折的两翼相互映衬,一起
一伏,一张一弛,更显示出飞梁的巧妙和大殿的开阔。殿、桥、泉亭和鱼沼,相互陪村,
“ ”浑然一体。圣母殿采用减柱法营造,殿内外共减十六根柱子,以廊柱和檐柱承托殿顶屋
“ ”架,因此,殿前廊和殿内十分的宽敞。减柱法的熟练使用。
摘要:
展开>>
收起<<
山西太原晋祠导游词(通用4篇)山西太原晋祠游篇导词1 晋祠最著名的建筑为圣母殿,创建于宋代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圣母传“”为姬虞之母邑姜。圣母殿原名女郎祠,殿堂宽大疏朗,存有宋代精美彩塑侍女像43尊(含后补塑2尊),些彩塑中,邑姜居中而座,神庄,雍容,冠霞帔,是一这态严华贵凤尊廷治者形象。塑像形象逼真,造型生,情各异,是研究宋代雕塑和服的宫统动态艺术饰珍贵资料。 鱼沼飞梁,建于宋代,呈十字桥形,如大鹏展翅,位于圣母殿前,形状典雅大方,造型独特,是国内现存古桥梁中仅有的一例。 “”金人台四尊铁人姿态英武,因铁为五金之属,人称之为金人台。西南隅的那尊铁人,铸于北宋绍圣四年(公...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
作者:littere...
分类:实用范文
价格:免费
属性:7 页
大小:46.26KB
格式:DOCX
时间:202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