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教学”继续教育学习总结
![](/assets/c5106e1f/images/icon/s-docx.png)
免费
“”单元教学 继续教育学习总结
“”单元教学 跟传统的单课时教学的一个明显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系统教学,后者是先分
散后总结式的教学。新课程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
目标,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实现科学素养提升的多个
侧面。然而我目前的教学设计大多拘泥于单课时内容的就课论课,一方面缺少了整体上的
把握,另一方面对各种教学要素的选择和应用缺乏回旋余地。学习了今年的继续教育全员
培训内容之后,我对单元整体教学的确定方法、实施策略、核心把握有了整体认识。在学
习的基础上,我自己对《元素周期表周期律》进行了单元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元素周期律及其具体表现形式元素周期表知识是中学化学重要的基础理论知识,也是整个
“化学领域研究的重要基石。唐有琪院士曾经多次指出: 化学家的主要工作就是耕耘元素
”周期表 。
元素周期律揭示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将成千万计的物质归于系统之中,是科学研
究的有效工具,在中学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中,元素周期律是学生有效学习元素化
合物性质的理论基础,它所承载的学科思想能帮助学生有效建构化学知识体系。基于上述
分析,在本章复习教学中,应该将学生停留在识记层面的基础知识加以整合,运用建构主
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对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
中,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凭借自身已有的知
识和经验主动建构的过程。)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认识、比较物质性质的一般思路和
方法。加强从元素视角看物质,明确物质性质的不同根本原因在于原子结构的不同,帮助
学生建立起基于元素周期律的元素化合物认识模型。
二、教学背景分析
1、学习内容分析
元素周期律知识是构成中学化学知识的基础,教学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1)元素周期律揭示了不同元素性质之间的内在联系,即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结构的变
化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使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摆脱了零散、庞杂的窘状,而变得系
统、有规律;
(2)元素周期律的学习过程,是学生重新认识物质性质、发现规律的过程,能够培养学
生通过实验现象和实验事实进行分析、归纳得出规律,并应用规律解释实验现象的能力,
“ ”对物质的认识从宏观现象进入到微观解释层面,进一步理解了 结构决定性质 的化学学科
思想。
(3)元素周期律丰富了学生认识物质性质的角度和方法,发展了学生对于元素观的认
“ ” “ ” “识,即认识到物质是由元素构成的 、 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物质可以按照元素
” “ ” “组成进行分类、 元素化合价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有关、 用化学式表示元素的组
” “ ” “成 、 物质间的转化本质是原子间的重新组合 、 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周
”期性的 化 。变
(4)元素周期律指导探索物质性质的研究,预言新元素、新材料的发现,是学习化学的
一种重要工具。
在必修阶段,学生应掌握的主要知识有以下五方面:
(1)元素性质周期性的变化规律;
(2)单质性质的变化规律;
(3)元素化合物性质的变化规律;
(4“——”)元素 位置 结构 性质 之间的关系;
(5)元素周期律的本质原因及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2、学习者特征分析
在必修1模块中,学生获得的大量具体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大多依靠于实验的感性认知,由
于缺乏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的知识,学生不能从原子结构出发对物质的性质加以解释和
“ ”预测,学习时间一长,很多知识开始在头脑里 打结 ,不少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感觉是学
起来容易,但真正记住,能运用却很难,导致在处理实际问题时缺乏解决问题的基本思
路,为此在必修2学习过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一章后,我们对学生的认知情况进行了问
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涉及元素性质的比较、物质性质的比较及对陌生物质的性质进行预
测,结果反映出来学生还存在以下问题:1、学生对于元素周期律知识的认知更多地停留
在简单识记层面,在解释具体问题时较少从结构角度入手探讨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递变规
律。2、有一些学生将元素周期律知识中几组概念弄混,如元素的金属性与单质的还原
性,非金属性与单质的氧化性混同。3、预测陌生物质的性质时缺少分析问题的角度。
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1、课时内容及设计意图
课时安排
第1课时
第2课时
第3课时
课时主题
— —梳理位 构 性关系,
“ ”回顾 二维图。
“ ”基于元素周期律与 二维图,形成物质认识的思维模型
应用思维模型解决元素化合物性综合问题
核心内容
将核心元素(S、Cl、N 、Si、Na、Al、Fe 等)放回元素周期表,体会位-构-性关系,再
从元素到所构成物质,用类别通性和化合价进行物质转化的复习巩固
通过S、Cl 两组二维图中最高价氧化物、气态氢化物等典型物质性质的比较,引领学生形
成基于周期律进行元素性质比较方法,通过Se 与Cl、S与Br 等元素性 比 与 方案质 较 实验
的评价,建立位-构-“ ”性关系与 二维图研究方法的深层次联系,初步构建元素化合物系统
认识模型
“ ”学生完成典型金属元素 二维图中典型物质性质的比较,并系统预测 Ba 元素的性质。设
计并动手实验验证C、Si、N的非金属性强弱。
设计意图
让学生体会必修1所学具体物质家族实际上是同种元素形成的,再次理解由物质上升到元
素,并通过元素周期表体会由元素到丰富的物质世界,建立从元素到物质及从物质到元素
的双向联系,为后续教学打下基础
“ ”将元素周期律 用活 ,深层理解原子结构对元素性质的影响,建立元素周期律与具体物质
“ ”性质比较的深层次联系,初步理解结构决定性质 的化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比较、解
释、预测、评价的能力
应用基于元素周期律的元素化合物系统认识模型,发展学生预测元素性质、设计实验进行
验证的能力,完善元素观,完善物质性质研究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第1课时主要内容是将核心元素放回周期表,体会位-构-性关系,从元素到所构成物质,
用类别通性和化合价进行物质转化的复习巩固,第2课时通过两张二维图的比较,引领学
生基于周期律进行元素性质比较,建立元素周期律与具体物质性质比较的深层次联系,第
3课时应用基于元素周期律认识元素化合物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处理综合实际问题。最
终达成的目标是学生在三节课过后能够基于元素周期律建立对元素化合物的整体认识思
路。第2课时是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核心。
四、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单元教学要求教师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科思想和学科方法角度整合教学内容,确定
“ ”课时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师要牢牢把握课标要求,合理使用教材,贯彻以 单元整合 为纽
“ ” “ ” “ ”带,贯彻以 思考探究 为核心,以 学生活动 为途径,以 实际应用 为源泉的教学思想。
一个有效的单元教学设计不是教材中内容的简单重复和堆砌,而是围绕一个主题,由浅入
深,层层递进的推进。各个课时任务之间应该联系紧密,前一课时应该为后一课时教学提
供支架,后一课时是对前一课时的提高和拓展。在教学安排上贴近生活,结合生活、生产
实际,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重视学生知识体系的
形成。
“ ” “ ”单元教学实践的价值是促进教师从 教教材 向 用教材 转变;有利于整合教学内容和资
源,促进教法和学法的转变;有利于用实验引领教学,充分发挥实验的功能;有利于以学
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有效促进三维目标的达成等。
摘要:
展开>>
收起<<
“”单元教学继续教育学习总结“”单元教学跟传统的单课时教学的一个明显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系统教学,后者是先分散后总结式的教学。新课程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实现科学素养提升的多个侧面。然而我目前的教学设计大多拘泥于单课时内容的就课论课,一方面缺少了整体上的把握,另一方面对各种教学要素的选择和应用缺乏回旋余地。学习了今年的继续教育全员培训内容之后,我对单元整体教学的确定方法、实施策略、核心把握有了整体认识。在学习的基础上,我自己对《元素周期表周期律》进行了单元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元素周期律及其具体表现...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
作者:shokzz
分类:心得体会
价格:免费
属性:3 页
大小:39.57KB
格式:DOCX
时间:202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