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读孔子《论语》读后感1000字以上作文(精选4篇)

免费
高中读孔子《论语》读后感 1000 字以上作文(精选 4篇)
高中 孔子《 》 后感读 论语 读 1000 字以上作文 篇 1
从前,我之所以读一本书是因为它来到了我的手边,而书的主人又有耐心等待我一口
气或分几天读完它。后来,知道了有公共图书馆这等读书的好地方,我也懒得去翻书目卡
片,只是在开放阅览室书架上随手抓一本我能读得进去的书。再后来,通过网络,也约略
知道近来新出的哪几本书是值得一读的,可我也往往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偶尔在浏览的
网页上碰到一两本好书也都是大概的翻翻,很少有时间和心情静下心来看,相逢或相违全
凭运气。所以,我读《论语》也只是因为选了《中西经典选读》这门课,于是从图书馆借
了这本书。
“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我竟然不知出于《论语》。像 父母在,不远游。君子坦荡
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道不同,不相为谋,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朽
……”木不可雕也。三十而立
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我只是在这部书
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
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
提并论。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欢孔
“ ”子的直言不讳: 道不行,乖桴浮于海 ,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打开《论语》去读,像
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
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 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
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非常
“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子曰: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
”之道,可谓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
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
” “ ”孝了。 这里讲了什么是孝,同 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虽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
社会上做事,或是贪污或是抢劫,触犯法律,使父母担心、忧心,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
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所以为父母提供丰
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
的孝。
“治学方面,孔子的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
”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不正是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
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吗?“治学的方法他讲究温 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 “殆,他觉得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 同时孔子认为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
……”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可见学习的重要性,治学是仁信的基础。
“ ”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这是《论语》六则中给我感触最深
的两则。前一则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后一则告诉我们
敏捷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
“ ”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义至大。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
的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甚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
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就说我们班上的吧。在这个近 80 人的班
集体里,就有篮球上的猛将、绘画巧匠、书法好手、象棋大师。有的是上晓天文,有的是
下通地理;有的是满脑子的数字;……有的能歌善舞 多向我们身边的这些平凡的人学习,就
像置身于万绿丛中的小苗吸收着丰富的养分。高山,是那样地雄伟,绵延;大海是那样地
壮丽无边,山之所以高,是因为它从不排斥每一块小石;海之所以阔,是因为它积极地聚
集好一点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须善于从平凡的人身
——“ ”上汲取他们点滴之长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一个几岁的小朋友当然不如四十开外的教
育家;…… “ ”平民百姓同样没有史学家的见识广博 但是正是这样的 不耻下问而造就了许多
伟人。
高中 孔子《 》 后感读 论语 读 1000 字以上作文 篇 2
话外音:老师,如果一个人很贫贱,但他不谄媚;一个人很富贵,但他不骄傲,您说
这怎么样啊?
嗯,还可以,但是最高的境界在于一个人能够安于贫贱,并且能够乐在其中。
他的学生,还是那个子贡曾经问过他,子贡说:老是啊,贫而不谄,富而不骄,何
如?如果一个人很贫贱,但他不谄媚;一个人很富贵,但他不骄傲,您说这怎么样啊?逼着
老是说这好啊,老师也很宽和,子曰:可也,老师说还可以,但是还有一个更高的境界。
老师说: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老师说:最高的那个境界就是一个人安于贫贱,不
仅不谄媚求人而且没有抱怨,他内心有一种清亮的欢乐,这种欢乐仍然不能从他的生命中
被剥夺。大家想想,这是一个多高的骄傲啊,一个人在贫贱之中还能保持着把他的日子过
得觉得很有尊严,有他自己的快乐。其实这说的就是象陶渊明那样的隐士。
话外音:孔夫子教导他的学生们要安贫乐道,但是现代社会竞争如此激烈,每个人都
在努力发展着自己的事业,收入的多少似乎就成为了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志,安贫乐道在
现代人眼中颇有些不思进取的意味,那么我们在这样一个社会环境中应该如何为人呢?能
不能有一个很简单的、在我们现代社会中也能起作用的为人之道呢?其实,两千多年前孔
子的学生就提出过类似的问题,希望有一个字就可以受用一生,这个字是什么?孔子又是
如何回答的呢?
“这就是孔夫子他跟学生在交流中,学生非要苛刻的问他。子贡,老是这个子贡 刁
”难他的老师,说:老师您就跟我说,这一辈子,您就告诉我一个字,我就可以终身受
益。问他老师说: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您告诉我一个字,让我一辈子就遵守
它。你说什么教育能缩成一个字,老师呢也能说出来,老师还特宽和,商量的口气说:岂
“ ”恕乎,就是宽恕的恕。他说,如果有这么个字,那这个字就是恕字。然后老师又为这
“ ” “个恕字加上了八个字的解释,这八个字我一说大家人人都知道,其实这是圣人说的 己
”所不欲,勿施于人 。什么叫忠恕,什么叫宽容,就是你自个儿觉得不想干的事,你就别
强迫别人干。你一辈子做到这一点就够了,就这一个经验够你活一辈子。这就是老师告诉
他学生的话。所以什么叫半部论语治天下,有时候学几个字就够你一辈子用了,所以真正
圣人不会说让你去背《千字文》,记住那么多你才能活明白,记住一个字有时候就够了,
就是宽容一点。所以他的学生曾子也曾经说过:夫而已矣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说我老师
这一辈子,真正的道理也就是忠恕而已。就是这么简单,但是宽容有时候多不容易啊,我
们这个社会上,现在有多少事情,就是事情已经过去了,但是在你的心头过不去。我们每
个人的心灵困顿,有多少都是自我的折磨,有多少时候是一个事情过去了以后我们老在那
里想,觉得这个事情深深的伤害了我,然后我就不断地在自我咀嚼中一次一次再受伤害,
总想着说这么可恶的事我怎么能原谅他呢,我每天早上醒来想的都是复仇。
其实当你一次一次玩味这个痛苦的时候你被折磨得就太深了。佛家有一个有意思的小
故事:一个小和尚一个老和尚,两个人出去下山化缘。走着走着到了河边,这个小和尚因
为刚入道,什么事情都必恭必敬看着他师父,一看那有个姑娘要过河,他师父就过去问
她,说姑娘你想过河呀,那你过来我把你背过去吧,就背过去了。小和尚就瞠目结舌看
着,然后被过去就放下了,姑娘谢谢老和尚,他师父领着他接着走。这个小和尚也不敢
问,说我师父怎么这样呢,走啊走啊走了20 里地,觉得太憋得慌了,终于就问了,说师
父啊我们是出家人,你怎么能背着那个姑娘过河呢。他师父就淡淡地告诉他:你看我把她
背过河就把她放下了,你背了她20 里地还没放下。这个道理其实和孔夫子教给大家的一
样,就是该放下时且放下。你宽容一点,其实给自己留下了一片海阔天空。有什么事老搁
在心里放不下,所以上面叫仁者不忧呢,就是让你的胸怀无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就小了。
就像我们客观的生活中,你说一个人要是遭遇事业呀婚变呀,朋友背叛哪亲然离去哪,这
些事情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他对你算大事还是小事,这个没有客观标准。这就像说
一寸长的口子算是一个大伤还是小伤呢。如果在一个娇滴滴的小姑娘身上那肯定是个大
伤,她能邪乎一星期,她老疼老上药老看着;如果是一粗粗邋邋大小伙子不小心踢球碰破
了,他可能从伤到伤好一直就不知道,这也是个伤口就完了所以其实我们的内心究竟是一
个娇滴滴的小姑娘还是一个粗粗邋邋大小伙子,这件事情靠我们的修炼就能做到。这就是
孔夫子的意义,他告诉你你可以做得到,无非是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不要去强加别人,自己
快乐的事情自己就更多做一点。能够在这个社会上更多地去帮助别人。
高中 孔子《 》 后感读 论语 读 1000 字以上作文 篇 3
孔子主张仁爱。
“ ”爱人就是对一切人的尊重和爱敬之情,把人当作是具有平等人格的人而对待,
” ”即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颜渊》)“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子路》)。
“ ”仁字在上古时代已出现,意为二人以上的人与人之间亲密友善的关系。孔子继承了
“ ‘ ’”仁的基本并作了重要发展,明确指出仁的基本精神是爱。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
“‘比如马厩失火,孔子退朝回来,曰:伤人乎?’不问马。但是孔子的仁爱与基督教
的博爱、墨家的兼爱又有区别,不是不分亲疏远近、一律平等的爱,而是有等差的爱,要
遵循亲亲、尊尊的原则。亲亲、尊尊是西周宗法社会的原则,其本质就是礼。礼是血缘法
则、道德法则和阶级法则的综合体。人的行为不仅要遵守仁,也要符合礼。
孔子关于仁的思想,已内在地包容了中国古代社会的血缘关系和阶级关系。仁学包含
“ ”了道德上的人格平等和尊严等内容,这一点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一命题中表现的很
明显。他既承认人是目的,且承认人在道德上是平等的,人人都有道德上的尊严。这里并
无贵贱、高下之分,只有君子、小人之分。而这同当代社会的人权思想有着共同的契合
标签: #读后感
摘要:
展开>>
收起<<
高中读孔子《论语》读后感1000字以上作文(精选4篇)高中孔子《》后感读论语读1000字以上作文篇1 从前,我之所以读一本书是因为它来到了我的手边,而书的主人又有耐心等待我一口气或分几天读完它。后来,知道了有公共图书馆这等读书的好地方,我也懒得去翻书目卡片,只是在开放阅览室书架上随手抓一本我能读得进去的书。再后来,通过网络,也约略知道近来新出的哪几本书是值得一读的,可我也往往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偶尔在浏览的网页上碰到一两本好书也都是大概的翻翻,很少有时间和心情静下心来看,相逢或相违全凭运气。所以,我读《论语》也只是因为选了《中西经典选读》这门课,于是从图书馆借了这本书。 “人们常挂在嘴边的...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
作者:文海小编1
分类:心得体会
价格:免费
属性:5 页
大小:43.97KB
格式:DOCX
时间:2024-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