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争议案例(通用18篇)
![](/assets/c5106e1f/images/icon/s-docx.png)
免费
工资争议案例(通用 18 篇)
工 争 案例 篇资 议 1
夏某等 100 余名农民工于 20xx 年陆续到 A建筑公司在外省的建筑工地工作。期间,该
建筑公司拖欠夏某等 100 余名农民工工资合计 420 余万元,夏某等于 20xx 年1月向当地劳
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递交了劳动争议仲裁申请书,请求裁决 A建筑公司承担工资给付义
务,并提交了张某等 4名工程承包人制作的欠薪表等证据。
A建筑公司辩称:本案属于合同纠纷,不属于劳动争议仲裁管辖范围。同时认为夏某
等100 余名农民工提供的工资表未经己方确认,不具有法律效力。就仲裁主体问题,该公
司还辩称,该案中,该建筑公司下属分公司以总公司名义与 B 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外省某
工程协议,因这家开发有限公司违约,分公司未进场施工就撤出外省某工程,并终止了与
开发公司的承建合同 (但就此 A公司未提交相关证据)。因此,A公司认为,本案与自身无
关。
查明事实
仲裁委调查发现,20xx 年1月A公司承包了 B公司的外省某工程,A公司项目部将部
分工程发包给张某等 4名自然人,张某等 4人招用了夏某等 100 余名农民工在外省工程从
事建筑工作,其所欠工资数额 A公司也无相反的证据加以否认。
裁决结果
该案的裁决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立案后第三天,仲裁委员会认定 A公司作为外省某工程的总承包企业,应
对所承包工程项目的农民工工资承担用工主体责任。鉴于春节将至,为暂时缓解夏某等
100 余名农民工生活困难,在夏某等 100 余名农民工的请求下,先予裁决 A公司自收到先
予执行裁决书之日起,先行给付夏某等 100 余农民工工资 120 万元; 夏某等 100 余名农民
工的工资不足部分待开庭审理后再进行终结裁决。
先予执行裁决书下达后,仲裁委员会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 44 条的规定,
及时将案件移送当地人民法院先予执行,该部分先予执行款已经执行到位,并兑现给了夏
某等 100 余名农民工。
第二阶段,20xx 年2月,当地仲裁委员会作出裁决,裁决 A公司在裁决书生效之日起
15 日内一次性给付夏某等 100 余名职工工资 420 余万元(含先予裁决执行的 120 万元)。
权威分析
该案的审理中,首先需要准确认定用工主体责任。
原劳动保障部 《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认定的通知》 (劳部发[20xx] 12 号)规
定了认定劳动关系应当具备的四项要件:一是当事人双方主体资格合法,即一方必须是依
法成立的用人单位,另一方应当是符合法定最低就业年龄的个人;二是用人单位各项规章
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包括工资报酬、劳动纪律、奖惩规则等;三是劳动者接受用人单位管
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也就是说劳动者为了获取报酬,在用人单位的指
挥和监督下从事劳动; 四是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该 《通知》还
特别规定:建筑施工、矿山企业等用人单位将工程(业务)或经营权发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
资格的组织或自然人,对该组织或自然人招用的劳动者,由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发包方承
担用工主体责任。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意见》(国办发[20xx] 1 号)规
“ 定: 在工程建设领域,施工总承包企业 (包括直接承包建设单位发包工程的专业承包企
业) 对所承包工程项目的农民工工资支付负总责, 分包企业(包括承包施工总承包企业发
包工程的专业企业)”对所招用农民工的工资支付负直接责任 。本案中,相关证据证明,A
公司外省某项目部将部分工程发包给张某等 4名自然人,A公司作为施工总承包企业,其
下属项目部擅自将工程发包给自然人,由此所产生的后果,应由A公司承担用工主体责
任。
其次,需要从严把握仲裁裁决先予执行事项。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 44 条规
定:“仲裁庭对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的案件,根据当事人的
申请,可以裁决先予执行,移送人民法院执行。仲裁庭裁决先予执行的,应当符合下列条
件: (一)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二) 不先予执行将严重影响申请人的生活。 劳动
”者申请先予执行的,可以不提供担保 。
由于先予执行裁决书会立即生效且对被执行方来说没有救济渠道,仲裁委员会应对适
用条件严格把关,防止给用人单位造成利益损害。本案处理时正值年关,如不裁决先予执
行,将会影响 100 余名农民工回家过年,因此,本案适用先予执行。
工 争 案例 篇资 议 2
一、案情简介
刘某给个体老板王某当司机,双方未签订劳动合同,现在王某拖欠工资不给,刘某能
不能直接到法院起诉王某索要工资?
二、律师解答
在本案中,刘某不能就向王某索要工资问题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
刘某虽然未与老板王某签订劳动合同,但劳动关系依然成立,刘某可以申请劳动仲
裁,但刘某需要提供证据能够证明事实上劳动关系的存在,例如:打表记录、工资条、工
作证、工作服、同事等等。但刘某不能直接到法院进行起诉,因为本案的争议属于劳动争
议,而我国实行的是劳动仲裁前置程序,未经仲裁裁决法院不予受理,即劳动争议仲裁程
序是诉讼的必经程序,劳动争议当事人要想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就必须先向劳动争议仲裁
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裁决不服的,当事人自收到裁决书之
日起十五日内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由民事庭依民事诉讼程序进行审理。
三、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七十九条规定: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
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
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不服
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
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
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工 争 案例 篇资 议 3
江苏苏州某台资企业,为了控制人力成本特别是企业流动人员成本的开支,在规章制
度中规定试用期支付给员工相当于同岗位正式职工工资的 50%,其理由是新员工试用期主
要是岗前的培训和教育,本身并不为企业创造价值。同时,其规章制度还规定,新员工在
试用期内的社会保障暂不缴纳,如果员工能够能通过试用期考核,将补缴试用期间的社会
保险;如果新员工不能通过试用期考核,则企业在解除劳动合同的同时,并不负责补缴试
用期间社会保险,其理由是新员工不能按期转正,说明该员工不符合企业生产经营要求,
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所以企业并不需要为期补缴社会保险。此种制度实生了 5年之久,
并未有人提出异议。20xx 年2月1日,制造部小李因未通过3个月试用期考核,被该企业
解除劳动合同。
同年 2月12 日,小李即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要求某台资企业补齐
其试用期至少相当于同岗位正式员工 80%的工资,同时要求该企业为其补缴试用期 3个月
的社会保险。
处理结果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经审理,支持了小李的申诉请求。
律师点评
本案中,某台资企业的做法首先违反了我国劳动法律关于试用期工资标准的强制性规
定。试用期工资应严格遵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执行。《劳动合同法》第 20 条规
“定: 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
”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为避免此条的理解产生歧
义,《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 15 “条进一步规定: 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
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 80%或者不得低于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 80%,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
”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因此,某台资企业在规章制度中规定试用期支付给员工相当于
同岗位正式职工工资 50%的做法是违法的,小李要求某台资企业补齐期试用期至少相当于
同岗位正式员工工资 80%的要求正当合法,故得到了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支持。
其次,本案中,某台资企业规章制度规定员工在试用期内的社会保险暂不缴纳也是违
法的,侵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社会保险作为国家和企业对劳动者履行的社会责任,具
有强制性、保障性、福利性和普遍性等特点,企业在员工与其存在劳动关系期间即应履行
相应的缴纳义务,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本案中,小李可以在某台资企业出具解除劳动合
标签: #议案
摘要:
展开>>
收起<<
工资争议案例(通用18篇)工争案例篇资议1 夏某等100余名农民工于20xx年陆续到A建筑公司在外省的建筑工地工作。期间,该建筑公司拖欠夏某等100余名农民工工资合计420余万元,夏某等于20xx年1月向当地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递交了劳动争议仲裁申请书,请求裁决A建筑公司承担工资给付义务,并提交了张某等4名工程承包人制作的欠薪表等证据。 A建筑公司辩称:本案属于合同纠纷,不属于劳动争议仲裁管辖范围。同时认为夏某等100余名农民工提供的工资表未经己方确认,不具有法律效力。就仲裁主体问题,该公司还辩称,该案中,该建筑公司下属分公司以总公司名义与B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外省某工程协议,因这家开发有...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
作者:文海小编2
分类:实用范文
价格:免费
属性:18 页
大小:61.3KB
格式:DOCX
时间:2024-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