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精选31篇)

免费
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精选 31 篇)
定不移走 村振 道路心得体会 篇坚 乡 兴 1
乡村振兴,大有可为。3月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围绕
乡村振兴做出了重要部署,为乡村振兴之路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奋斗
“ ”在一线的基层党员干部,我们要贯彻落实好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常怀 三心 ,强服
务、重改革、落实处,照亮乡村振兴路。
“ “ “照亮乡村振兴路,少不了为民服务的 初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为人民服务是我
”们党的宗旨,我们要围绕着人民群众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来实践。 乡村振兴的出发点
和落脚点就是广大农民的幸福安康。因此,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我们必须时刻秉持着一
颗为民服务的初心,聚焦于农民生活的痛点、难点,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交
通邮电、村居环境、文化设施、生活服务等方面下苦功夫,落到实处,补齐农村基础设施
这个短板,不断缩小城乡差距,真正提高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让广大农民实
实在在享受到乡村振兴的民生红利。
“ ”照亮乡村振兴路,少不了深化改革的 决心 。农业强则农民富,农民富则国家盛。一
旦农业强盛,乡村振兴就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因此,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我们必须下
定决心,深化农村改革,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
和经营体系。一是要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开展农业技能指导和培训,提高新时代农民的
科学技术水平,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二是要用好用活农村丰富的资源要素,立足地
区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推动生产要素创造性转化。三是要对接当前市场需求,不断优化
农产品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借改革之力促乡村振兴之路平稳顺畅。
“ ” “ ”照亮乡村振兴路,少不了久久为功的 恒心 。 农,天下之大业也。 乡村振兴是一个
涉及农村、农业、农民的系统工程,涵盖农村工作的方方面面,道路艰,任务重,绝不是
轻轻松松、一蹴而就的事情。尤其是随着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
标的开启,乡村振兴的要素将会更加丰富和活跃,面临的状况也会愈加复杂。我们必须要
“ ” “ ”坚定信念,以 功成不必在我 的精神和 功成必定有我 的担当,久久为功,持之以恒,一
“ ”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往前走,让以 实干 铸就的乡村振兴之路坚实而可靠。
“ ”乡村振兴路虽难, 三心 常亮伴前行。当前乡村振兴已经到了关键的时刻,出现了许
“ ” “ ”多新的 娄山关 和腊子口 ,沟沟坎坎层出不穷,越是这种时候,我们越是要坚定信念,
“ ” “ ” “ ”常怀为民服务的 初心 、深化改革的 决心 和久久为功的 恒心 ,在农村这片大有可为的
土地上努力耕耘,走出一条亮亮堂堂的乡村振兴路。
定不移走 村振 道路心得体会 篇坚 乡 兴 2
近年来,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沈高镇河横村党委始终坚持以党建为统领,大力发展高
“ ”效农业、生态立体农业、旅游观光农业,推动 绿色经济 蝶变,实现了产业链、价值链和
生态链的三链深度融合,全面吹响了乡村振兴的号角。
以党建引领、先锋示范,率领村民创业致富。积极倡导党员干部带头富、带领富,引
“ ”领群众在党组织的带动下跟着干、跟着富。一是坚持干部带头。村 两委 牵头成立河横种
养专业合作社、星河观赏鱼农技股份合作社,推动农场主、小微种养企业抱团发展,彻底
打消村民疑虑,形成了大众创业的良好氛围。二是坚持本土育才。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
民,村党委与扬州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大学等院校联合办学,定期邀请农业技术专
家、教授到村讲课,到农场进行技术指导,全村 217 名农民通过职业农民资格考试,成立
家庭农产 18 个、专业合作社9个,种植大棚蔬菜 1050 亩、优质葡萄 1230 亩。三是坚持筑
巢引凤。积极招引青年学子、技术专家、在外能人返乡创业。青年党员孙飞大学毕业后回
村创办了汉土家庭农场,尝试稻鱼共养、稻虾共养等生态立体种养模式,取得较好收益
“ ”后,他积极引导农场主摆脱 稻麦两熟 的思维定势,推广稻田养鸭、稻田养鱼等生态种养
模式,生态大米、汉土大米等有机品牌市场反响良好。
“以产业为船、项目作桨,驱动村级经济发展。河横村党委传承发扬一双铁手改天
”地 的精神,走农、工、贸一体化道路,以项目建设推动农业产业集成化、规范化,持续
壮大村集体经济。一是坚持生态发展。依托村自然生态优势,在尊崇自然规律的基础上,
科学推广林粮、林饲间作、稻田养殖等生态种养模式,打造葡萄园、水蜜桃园基地和蝴蝶
兰基地,培植出蚊帐大米、稻田养鸭、稻田养鱼等特色品牌,生态农业效益显著提升。二
是积极招贤引资。20__年,该村成功获批建设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后,党委迅速牵头推
“ ”行党员招商、乡贤招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整合利用乡贤名人资源,成
功引进江苏松柏岭茶业有限公司等12 家企业,构建农副产品加工链,进一步提高农产品
“ ” “ ”附加值。形成了 河横 牌大米、灰天鹅系列产品、 如春 牌蛋品等 5大系列10 多个品种
的绿色食品支柱产业。三是做优产业服务。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村党委班子成员分别挂
钩联系园区企业,当好企业服务专员,示范带动其他村干部积极投身园区服务,为农产品
集中区企业提供政策宣传、项目上争、技术支持等全方位服务,助力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园区年综合效益达到15 “ ”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 绿色食品之乡 。
以生态做引、旅游拉动,催生乡村发展活力。近年来,村党委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
“ ”务大局,策应姜堰区委一城三区 战略部署,调结构、促转型,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
断的活力。一是主动融入大局,调整产业结构。村党委围绕里下河生态经济区、溱湖生态
经济区建设,注重把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设立农业生产观光通道,大力发展蔬
果采摘、民宿、农家乐、农业科普等特色旅游项目,主动承接度假区游客餐饮、住宿等旅
游服务,多渠道、多途径增加村级收入。二是做足生态文章,释放绿色动能。以省特色田
园乡村试点为契机,实施千亩葡萄园、国家级稻麦示范基地、河横生态广场、生态小区等
景点旅游配套工程建设,打造院士工作站、稻麦示范基地观景台、村史馆等项目,项目建
成后,将进一步推动河横村农村发展、农业转型、农民致富。三是坚持文旅融合,促进惠
农富农。注重培植河横水乡文化,连续举办4届乡村旅游节,吸引全国各地大批游客前来
“ ‘ ’ ‘ ’ ”休闲观光,今年以 生态家 境、味稻河横为主题,引导游客到河横观赏生态风光,回
“味田园乡愁,不断擦亮游生态河横、赏梦幻紫云英;‘ ’”尝农家美食、品家乡 味稻的农业旅
游品牌。
定不移走 村振 道路心得体会 篇坚 乡 兴 3
“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诚如这句诗所表达的感
——情,我对于我的家乡 山东郯城,也有着深深的眷恋。建设家乡、发展家乡一直是我的
梦想。20__年7月31 日,我成为了一名郯城街道岭南头村选调生。转眼间已经在基层工
“作了一年,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见证了一个村庄从落后到振兴的蜕变,也体会到 农村
”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 的真正含义!
回想初入村时,我觉得自己是名大学生,有知识、有能力、有技术,肯定比农民强。
可结果第一次下田,我的鞋就陷进了泥里。旁边还有人小声嘀咕道,这大学生下地还得跟
个提鞋的。我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为了让村民们尽快接纳我,我开始入户走访、学做农
……活。每天到百姓家干活,除草、挖番薯、剥玉米慢慢地,和村民们也熟络了,大家从
自家娃娃都啥学校、看病到哪里就医,再到调解日常矛盾,都愿意找我帮忙。现在,村里
“ ”人对我的称呼也渐渐从 那个大学生 变成了小杨。
在走村串巷过程中,对村情也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岭南头村地理位置偏僻、思想落
“后,在管理上一直是块烫手的山芋。社区书记左金建是名年轻的基层干部,他常讲 说一
”万句好话,不如给老百姓干件实事。为了让村子改头换面,入职的这两年,他从未真正
“休过一天假。针对村里留守妇女较多的现状,他主动联系包扶企业,率先开展了 巧媳妇
”工程 ,让留守人员做到赚钱、顾家两不误。村民王美红曾经在郑州打工多年,现在就在
“家附近的就业点工作,她说 以前打工除去租房等成本,顶多能拿到20__,现在在家就能
赚3000 ”,还能照顾孩子,再叫我出去打工,我真不愿意。巧媳妇们守住了家、看住了
“ ”娃,村子里也变得更加热闹、有活力了。另一方面,通过以找家训,树新风为主题,修
缮文化广场、制定村规民约,让全村的人通过学习家风、对标榜样、反观自己、要求自
己。如今,岭南头村容村貌有了极大改善,不仅各项管理都纳入制度化轨道,还在街道文
明乡村评比中获得了二等奖。乡亲们都说,有这样一位好书记在我们村儿,我们心里踏
实,干劲儿也更大了。
县纪委派驻的第一书记吴江、邵长青更为村子的振兴发展插上助力的翅膀,不仅带来
了用于村庄美化亮化的帮扶资金,在一年内就硬化道路 2378 平方、绿化村街2460 平方、
铺设路沿石 3050 米。在内心深处,他们也把这儿当成了自己的家。清晰记得,当我们第
“一次把慰问品送到贫困户陆大爷手中时,陆大爷的小孙女忽闪着大眼睛说,叔叔阿姨,
我们不缺米和面,您能给我送个书包吗?”小家伙朴实的话语深深触动了大家的心。为了
让孩子们能够安心学习,第一书记也与团委儿童之家进行对接,开展志愿送暖活动,为孩
子们送去书包、铅笔等学习用具,志愿者们还义务每周五晚上帮孩子们补习功课。看到孩
子们一个个无邪的笑脸,村民们也直言,这第一书记不是来化缘的,是真的干实事!
“ ”有了像左金建、吴江、邵长青这样年轻的 基层领路人 ,带领党员干部真抓实干,村
民们也看在眼里、感在心里,用自己的行动助推着村庄的发展。
网格员王会仁,不仅是政策的传声筒,更是百姓的贴心人。当改厕的浪潮遇上钉子户
张大妈时,是他,忙前忙后做思想工作,最终使得厕改顺利实行。兄弟社区来观摩张大妈
“家时,就连连赞叹 这农家院儿倒像个小花园!” “张大妈也不好意思地摆摆手, 这老王
啊,快把我家的门槛踏平了。以前旱厕,污水横流。气味刺鼻,亲戚们都不愿意上门,现
”在家里敞亮了,串门也多了,这日子确实比以前舒坦多了。
“ ”在今年被评为最美街道人 的谢春祥,是现年已经74 岁的老党员。虽然年纪大了,
但不管是村里的户户通工程,还是日常党团活动,都能看到他的身影。还记得户户通开展
中期,面临工程量大、村里筹资资金不足的难题,他不仅自掏腰包拿出1万余元,还带头
出工40 多天,肩膀都拉伤了,还咬牙坚持,瞒着家人继续干。在今年2月份, 春祥老谢
人还将自家种植 45 “年的棕榈树免费捐给社区。有村民问,老谢一大把年纪还那么拼命干
” “啥,别把身体给累坏了。 他却说, 这些都是小事儿,干部们出钱出力为了咱村,咱自己
”可不能扯后腿啊。
标签: #心得体会
摘要:
展开>>
收起<<
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精选31篇)定不移走村振道路心得体会篇坚乡兴1 乡村振兴,大有可为。3月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围绕乡村振兴做出了重要部署,为乡村振兴之路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奋斗“”在一线的基层党员干部,我们要贯彻落实好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常怀三心,强服务、重改革、落实处,照亮乡村振兴路。 “““照亮乡村振兴路,少不了为民服务的初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我们要围绕着人民群众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来实践。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广大农民的幸福安康。因此,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我们必须时刻秉持着一颗为民服务的初心...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
作者:文海小编1
分类:心得体会
价格:免费
属性:24 页
大小:75.03KB
格式:DOCX
时间:2024-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