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规划建设方案

免费
3.0 文海小编2 2024-08-13 999+ 41.61KB 4 页 免费 海报
侵权投诉
一、指导思想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落实乡村振兴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
效、生活富裕 总体要求,满足现代农业生产、农民生活、乡村生态功能需要,深入推进
城乡融合发展,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江海田园特色美丽乡村,构建城乡高质量发
展一体化新格局。
二、总体目标
建立多规合一、城乡融合、全域覆盖、分级分类的村庄空间规划体系,合理明确乡村发展
空间载体,优化乡村建设用地布局,逐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引领村庄建设规范有序,推
进农村建设用地稳步减量化,实现村庄风貌、人居环境、设施功能的提升。在 20xx 年底
全面完成镇村布局规划优化工作基础上,确保两年内稳步实现实用性村庄规划全覆盖,为
实施乡村振兴夯实规划基础。
三、基本原则
” “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准确把握乡村振兴内涵,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树立 多规合一 和 存
” “ 量规划 理念,按照 集聚提升、融入城镇、特色保护、搬迁撤并 的思路,进一步优化城
镇村空间布局,调整完善村庄分类,加强乡村地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因地制宜,科学编
“ ”制 多规合一 的实用性村庄规划,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
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高标准、高水平引领乡村建设。
四、总体要求
(一)优化完善镇村布局规划
1.明确不同乡村地区发展要求。结合新型城镇化及县(市、区)域国土空间格局优化目
标,合理确定进城、入镇、留乡人口比例,确定差异化的村庄发展思路。
1“ ”)城市及重点镇周边地区应合理控制村庄发展,引导 进城入镇 ,加快形成相对稳定
的村庄格局,每个行政村宜保留 1个规划发展村庄。
2)农业功能区要适度提高规划发展村庄数量,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留乡村
民向规划发展村庄集聚,原则上 3平方公里左右行政村宜确定 1-2 个、5平方公里左右行
政村宜确定 2-3 个规划发展村庄。
2.合理确定不同自然村庄分类。在综合分析研究村庄发展条件基础上,将现状村庄因地制
宜划分为集聚提升类、特色保护类、城郊融合类、搬迁撤并类和其它一般村庄。
1)集聚提升类村庄。优先选择村委会和撤并乡镇政府驻地、省市级特色田园乡村、省
级美丽乡村、三星级康居乡村及有一定规模的农民集中居住区等村庄。其它现有规模较
大、发展条件较的村庄,原则上应尽可能确定为集聚提升类村庄,强化公共资源
建设,实、量力而行村庄适度集聚。
2)特色保护类村庄。历史文化村(传村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有产业特色
等村庄应确定为特色保护类村庄,重历史文化存和传风貌保护,塑造与周边环境融
合的建和空间形态特色。
3)城郊融合类村庄。指城市及县城城镇周边、处于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外的村
庄,应综合考虑城市的发展系,适度发展城市配套服务业,统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公共服务共建共打造城市后园。
4)搬迁撤并类村庄。指城镇发展、产业布局、生态控、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相
需要实施规划控制的村庄。其它需要确定为搬迁撤并类的村庄,应进行充论证防止
大规模撤村并点。
5)其它一般村庄。指目前看不准、暂时无法分类的村庄,留进一步观察
近期应满足农民基本生活需求。
3.引导规划发展村庄合理布局。综合考虑自然村庄的多性、差异性、区域性,加强对水
地区、沿沿海地区传村落空间形态的研究,遵循乡村传统肌理和格局,重在原有
村庄形态和理上改善居住条件,保护乡土文化和乡村风貌。
1依托现状进整治建,合理确定相对集中组团式的村庄布局模,划定空间
控边格控制村庄蔓延,引导村庄有序集中集聚,加快形成布点合理、相对稳
定的村庄格局。
2)合理优化原农民集中居住区,现状建设规模较大的(超过 20 )要加强周边村庄
调发展,引导迁农集中安置,建设新型农村现状建设规模较少于 20
且没有发展需求的,原则上要控制其发展。
(二)推进实用性村庄规划
1.分类指导村庄规划编制。根据村庄发展实需求,合理确定规划编制内深度和工作重
点,因村制宜,分类编制能用、用、用的实用性村庄规划。
1)乡村振兴范村、先进村及有较大建设需求的村庄,要围绕产业发展、居民点建
设、配套设施完善等实需要,合理确定村庄发展目标、土地利用布局优化、地和永久
基本农田保护、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产业发展布局、农村居民点设、历史文化传
“ ”承、公共服务设施和公用设施布局、近期实施划等规划内,编制 多规合一 的实用性
村庄规划。
2)其它村庄可简化规划编制内及深度,规定村域用地布局、国土空间用途管控、
“ ”公共服务设施、通及人居环境整治等基本内,形成 两、两、一、一清单
(村域土地利用现状、规划,规划指标、土地用结构调整,规划数据库,规划
清单)规划成
2.明确村域用地布局。落实上规划约束性指标,合理安排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建设空
间,统筹村庄类用地布局。
1)农业空间。落实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务,明确高标准农田建设布局及粮食
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生产保护区,完善农田水利配套设施,保设施农业和农业产业园
合理发展空间。
2)生态空间。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成化明确生态空间保护范及要求,
优化乡村水系、林网绿道等生态空间格局,系保护乡村自然风和田园景观
3)建设空间。合理安排农村居住、公共服务、公用设施等用地布局及规模,保乡村
产业发展及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落实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不少于 10%的建 用地
指标,重点保乡村产业发展用地。合理留一定比例的建设用地机动指标(不超过
5%),用农村公共公设施和星分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目使用。
4)村庄建设控制区。搬迁撤并类村庄及星分应划入村庄建设控制区,格控
制新建、建、改()建住。其它现状规模小于 20 (不含里下河地区)的立居
民点,原则上应划入村庄建设控制区进行管控。
3.强化村庄居民点设。聚村庄居民点建设重点,延续村落水、田、路、格局,
合理确定村庄空间形态,引导村庄建设自然环境调融合,形成富有化的江海
“ ”田园特色乡村风貌,延续乡村本土记忆避免 千村一面 。
1)村庄平面布局。整治提升为的村庄,应在原有村庄形态基础上改善居住条件,考
虑农村生活理的可行性、经济性,合理划定村庄建设控制边,条状村庄宜控制
1内,防止无蔓延鼓励采补齐合改方式改建建,
活布局独栋双拼联排,有效盘活利用存量建设用地。新建农村居民点要合理确定
建设规模,建空间布局周边环境相调,重村落的自然落有,合理布局公共空
间,多合建筑院落,避免再次形成行列式兵营式呆板布局。
2)村庄风貌引导。依托现状水系、田园、路、植被等构建村庄特色空间,塑造
村庄、田园有融合的乡村风貌。有农避免过装饰,色、风格要周边
调。新建农村居民点风貌要整体一,空间形态原有村庄理相调,不宜欧式
外来风格及明度高、过于鲜艳的色格控制农体量,个人自建住
筑层数一般不超过鼓励吸取当地传民居特色元素和文化符号用地
筑材料和传,传承村庄传风貌。
3)乡村景观挖掘村庄自然、人文要及乡土建特色,结合村庄入口、
水空间、活动广场等公共空间营造体现村庄乡土文化和乡风民特色的景观。村庄入口
过小品植物造景、活动场空间营造突出景观水空间应
水性,合理用水生植物驳岸植草坡驳岸等生态方式就岸建设面状
园,设置滨水步水平休闲小广场。活动广场应结合公共服务功能公共建
配套建设,设置休息健身和文化设施等。
4.加强村庄设施配套。按照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化要求,分级、分类配公共
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合理确定类设施用地布局及其建设规模。
1)分级分类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按政村、规划发展村庄两级配村庄公共服务设
施,政村应统筹置党群服务、文化服务、居家养老服务、等设施,
摘要:

一、指导思想“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落实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体要求,满足现代农业生产、农民生活、乡村生态功能需要,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江海田园特色美丽乡村,构建城乡高质量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二、总体目标建立多规合一、城乡融合、全域覆盖、分级分类的村庄空间规划体系,合理明确乡村发展空间载体,优化乡村建设用地布局,逐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引领村庄建设规范有序,推进农村建设用地稳步减量化,实现村庄风貌、人居环境、设施功能的提升。在20xx年底全面完成镇村布局规划优化工作基础上,确保两年内稳步实现实用性村庄规划全覆盖,为实施乡村振兴夯...

展开>> 收起<<
村庄规划建设方案.docx

共4页,预览4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
作者:文海小编2 分类:企业文化 价格:免费 属性:4 页 大小:41.61KB 格式:DOCX 时间:2024-08-13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4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