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调研报告(通用多篇)
免费
[编辑]乡镇调研报告(通用多篇)为范文海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
帮助。
研 告 篇一乡镇调 报
为了深入了解我市乡镇经济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探讨乡镇经济发展规律和
加快发展的有效途径,XX 年9―10 月期间,市政协乡镇经济发展专题调研组一行,由副主
席徐少伟、陶春元同志带队,分赴修水、都昌、庐山区以及萍乡市等地开展调研活动。通
过听取汇报、实地考察、查阅有关资料和发放调查问卷、座谈研究等形式,形成了专题调
研报告。现作如下汇报:
一、乡镇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和亮点
我市共有 81 个乡、99 个镇、12 个街道,下辖 1795 个村、34 个居委会。XX 年末,乡
(村)总人口 354.76 万,约占全市总人口的 75% “。近年来,各 真 市委 一个定乡镇认 贯彻
” “ ” “ ”位 、 四个打造 、 五大战略 的总体部署,坚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农业产业
化、招商引资上项目,作为发展乡镇经济的总抓手,不断提高乡镇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
业现代化水平,为县域经济和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产业优势逐渐显现,民营经济快速发展。近年来,全市各乡镇普遍加大了招商引资力
度,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注重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或原有产业的基础优势,上项
目、兴产业、培税源,初步确立了本地的优势产业和工业主导项目。庐山区近两年来各项
经济指标保持高位增长态势,乡镇财政收入约占全区收入三分之二以上,一个根本原因就
是该区乡镇充分发挥了临江临湖临路临市的优势,在经济结构上确立了自己的主导产业和
“ ”重点项目,分别打好 工业立镇、文化旅游兴镇、商贸活镇 三张牌。修水县立足山区资源
发展生态农业,延长农产品加工产业链,仅蚕桑业一项就形成了从制种到销售的一条龙专
业化体系。都昌县努力克服工业底子薄、财政实力弱的困难,着力培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
业,鄱湖水产、华意珍珠贝类加工、春天食品等一批创品牌企业、农字号企业、个体民营
企业都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2、农业结构渐趋合理,产业化进程扎实推进。经过多年努力,全市乡镇经济结构已得到
一定程度的改善。粮棉油等传统优势产业稳定发展,特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布局渐
成雏形。XX 年,种植 在 中所占比重已下降到业 农业 45.6%,养殖业比重上升至 47.7%。全
市初步形成了棉花、油菜生产区域,茶叶、油茶生产区域,蚕桑生产区域,水产养殖区
域,蔬菜、花卉苗木生产区域,早熟梨生产区域以及速生工业原料林生产区域等块状经
“ ” “ ”济。修水的古市镇、三都镇还分别被冠以 江南花椒之乡 、 江南蚕桑第一镇 的美誉,都
“ ” “ ”昌县周溪镇荣获 全国最大珍珠核生产基地 和 中国淡水珍珠之乡 两块金字招牌,庐山区
赛阳镇成为我市最大的花卉苗木之乡。随着近年农业税费制度的改革和粮食直补、良种补
贴、农机具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普遍实施,广大农民务农积极性明显提高。各地的农
田抛荒现象少了,农民对土地自觉投入的多了。市财政还每年安排 400 万元实施农业产业
“化,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市委提出的农业产业化 1121”工程得到稳步推进。
3、小城镇建设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各地通过完善小城镇的规模布局,调整
产业结构,鼓励农村人口向小城镇有序流动,使一些集镇规模迅速扩张,人口急剧增加,
小城镇在各地交通枢纽、边贸集市得到快速发展。修水县渣津镇短短几年城镇建设取得了
长足发展,集镇面积达到 2.5 平方公里,集镇人口 1.8 万,成为湘、鄂、赣三省交界的商
贸重镇。特别是在开展新农村建设中,各地以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村庄规
“ ”划和 三清三改三配套 为切入点,大大提升了集镇、村庄建设品位,全市 647 个新农村建
设试点村工作成效明显,一大批各具特色的产业村、生态村等示范典型纷纷涌现,一大批
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
4、支农投入逐年增大,财政增收机制灵活。近年来,国家扩大了公共财政对农村的覆
盖,财政支农资金、预算内建设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资金比重、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
活条件的资金都逐年大幅提高。XX 年,上 政共安排粮食直 、良种 等 金级财补 补贴 专项资 2
个多亿,安排乡村两级转移支付 4575 万元。农业税免征后,乡镇财政收支管理体制逐步
得到规范,体制外收费问题基本得到遏制。一些县开始积极探索组织征收新机制,引导乡
镇干部从原来的抓税源转变为抓财源工作上来,既缓解了乡镇财政增收压力,更重要的是
“ ”减轻了乡镇干部一年到头忙于 找 税的负担。修水县自XX 年起未 下达 税任 ,对乡镇 财 务
“ ”而是由税务机关依法据实征收,县财政对乡镇支出实行 六个确保 。庐山区大力实施项目
“带动战略,各乡镇基本形成自己的主导产业,建立了支柱财源,同时,按照 属地征收、
”在地统计,核定基数、超收分成 的原则,支持乡镇做大财政总量。
5、打工经济渐成规模,农民收入持续增长。通过学习浙江创业经验,全市农村劳动力转
移力度不断加大,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农村外出打工、就地从业、回乡创业的人数越
来越多,农民收入有了明显提高。XX 年,全市 外出 工人乡镇 务员约 70 万人,劳动者报酬
40 多亿元,也就是说,70 万务工农民在经济收入上创造出了一个与当年全市财政收入大
致相当的业绩。农民务工收入约占家庭纯收入的 52%,成为部分农民特别是青壮年农民谋
生就业、脱贫致富的主要收入来源。修水县农村劳动力 33 万人,有近 20 万外出打工,XX
年全 收入达县劳务总12.1 亿元,为我市劳动力务工总量和劳务收入最大县。庐山区 XX 年
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 4729 元,务工收入占其总收入的 43.4%。
二、乡镇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肯定乡镇经济发展成绩的同时,还应该看到,我市乡镇经济总量还不够大,实力还不够
强,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还不够高,加之我市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大市,长期受思
想观念、自然条件、产业基础以及城乡二元结构等因素的影响,乡镇经济发展还存在许多
不容忽视的问题。
1、发展思路还不够宽。由于地理位置、资源状况、文化背景、产业基础、领导观念、创
新意识等方面的差异,致使全市乡镇发展还存在较大差异。有的地方县乡两级没有很好地
统筹规划、整合资源、错位发展,以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一盘棋的格局,而是你上你
“ ” “ ”的、我抓我的,甚至还存在 一个锅争食、 大鱼吃小鱼的现象;有的部门不顾乡镇客观
条件和客观经济规律,硬性规定增长项目、指标、比例,不仅影响了乡镇因地制宜、扬优
成势,而且因片面追求产值、项目,迫使一些地方不惜牺牲环境、破坏生态,举债建设、
重复建设;有的乡镇没有着眼宏观谋划,制定适合本乡镇的发展总体规划,而是急于求
成、饥不择食,盲目跟风、朝令夕改;还有的乡镇领导作风不实、玩风较盛,有的不能很
快适应经济转轨、工作重点转移的需要,不仅工作找不到着力点,而且主动性较差,等靠
要的思想比较严重,缺乏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信心和勇气。
2、发展实力还不够强。据了解,萍乡市 5“ ”年来 持采取 放水养 的 惠政策,大力扶坚鱼优
持乡镇经济,全市财政总收入由 5年前 7.32 亿增至XX 年的 27.09 亿元,年均递增
26.6%;XX 年 政收入平均达到乡镇财 1957.7 万元,较上年增长 24.1%;其中,安源区 11 个
镇(街道)财政收入平均达到 4059 万元。新余市仅26 个乡镇,XX 年 政 千万元的就有财 过
23 个,其中超 3千万的 5个,预计 XX 年超 元的亿乡镇 3个。而我市 XX 年 政收入乡镇财 仅
3.21 亿元,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 6.98%;过500 万元的乡镇仅16 个、过千万元的 4个,过
5千万元的没有。XX 年,全市仅4个镇跻身全省百强乡镇。乡镇经济总收入与全市 gdp 总
量比较,规模极小,对提升全市经济总量根本产生不了决定性或重大的影响。在不多的财
政收入大户乡镇,有的还是依靠临城镇周边的土地出让收入充实财政,有的是依靠房地产
开发、项目用地等拉动税收,这样的收入结构很难保证持续增长势头。在不同地区的乡镇
之间,发展也很不平衡。较多的经济实力弱、增长幅度慢的乡镇,相对抵消了发展快、收
入高、总量大的乡镇的经济贡献率。从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引领作用看,全市培育的农
业龙头企业规模偏小,亿元产值的龙头企业仅10 家,超10 亿元产值的还没有,很难在一
个地方大范围带动农业产业结构的根本性调整。3、财源增收后劲堪忧。近年落户我市乡
镇的千万元以上的项目少之又少,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在乡镇没有一家。免征农业税后,
大多数依赖农业、收入结构单一、工商业基础薄弱的乡镇,开始陷入增长乏力、财源不
足、收支平衡难度加大的窘境。由于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不少乡镇为完成税收任务,低
“ ”税率从外地 引税 ,有的`用财政资金甚至干部工资垫交税款。许多乡镇迫于财税任务的
“ ” “ ”压力,把大部分人员和大部分精力都用在 协 税(买税)上,根本无暇服务 三农 、发展
经济。同时,普遍存在的乡镇债务负担问题不容忽视。绝大多数乡镇负债运行,多的负债
达上千万乃至几千万元,少则几百万元,严重制约了乡镇财政发展公共事业的能力,甚至
影响到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
4、支农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农村基层科技等涉农服务体系存在缺位、错位的问题,现有
“ ”科技人员老化,支农服务人员严重缺乏,制约着乡镇 七站八所 在服务农业、引导农民、
发展农村经济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在产业化经营中,各地普遍缺乏成熟的中介组织,即专
“ ”业的流通行业协会和经纪人队伍,制约了农产品闯市场的 三级跳。此外,融资难问题不
仅困扰着许多地方的小城镇建设,也严重制约了乡镇经济的发展。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
企业和专业户,无论产品市场前景如何,如果不提供担保或抵押,很难得到金融机构的贷
款。
5、全民创业氛围不浓、创业环境有待优化。表现为对业文化培植不够,对创业成功典型
宣传不够,对本小利薄的创业者尊重不够,致使创业成功人士没有社会影响,剩余劳动力
“ ”没有创业冲动,不愿就业甚至打牌为 业 的现象没有舆论批评。有的职能部门对各类创业
主体缺乏政策支持,满足于照抄照转上级有关红头文件,而没有把着力点放在细化配套政
策上,放在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上。一些地方的小城镇建设没有形成聚集效应,不能满足
全民创业的需求。全市 99 个建制镇,人口 2万以下的有 43 个,2-5 万的 47 个,有的乡镇
中心人口仅几千人,没有一个镇被列为全省规模乡镇。这些小城镇的发展空间和辐射区域
都比较狭窄,对周边资源的利用能力较低,加之小城镇缺乏非农产业支撑,基础设施又不
完善,因而对农村劳动力和社会资金的吸纳能力都比较弱,影响了城镇聚集效应的发挥。
三、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的建议
标签: #调研报告
摘要:
展开>>
收起<<
[编辑]乡镇调研报告(通用多篇)为范文海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研告篇一乡镇调报为了深入了解我市乡镇经济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探讨乡镇经济发展规律和加快发展的有效途径,XX年9―10月期间,市政协乡镇经济发展专题调研组一行,由副主席徐少伟、陶春元同志带队,分赴修水、都昌、庐山区以及萍乡市等地开展调研活动。通过听取汇报、实地考察、查阅有关资料和发放调查问卷、座谈研究等形式,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现作如下汇报:一、乡镇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和亮点我市共有81个乡、99个镇、12个街道,下辖1795个村、34个居委会。XX年末,乡(村)总人口354.76万,约占全市总人口的...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
作者:shokzz
分类:工作总结
价格:免费
属性:16 页
大小:57.35KB
格式:DOCX
时间:2024-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