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调研报告多篇
免费
【导读】上海市调研报告多篇为范文海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
助。
【第 1篇】上海市政 研 告: "科 中心"建 建言协调 报 为 创 设
“上海市政协日前以纲要的形式,公布了一份重量级调研报告,关注点落在上海今年的 一
”号课题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该报告
“ ”毫不隐晦地梳理出上海创新的 五大瓶颈 ;而在对策部分,报告提出的第一项建议就是希
“ ” “ ”望上海依托自贸区和张江自主创新区,建设 国际科技创新特区 和 国家科学中心 。
可视可感数据直指瓶颈所在
“ ”日前,市政协召开了今年第一次以议政建言为主题的常委会议。就在这 新年第一会 上,
这份聚焦科创中心的报告纲要首次亮相。据介绍,相关课题研究于去年下半年启动,前后
经历了 30 多次调研、研讨,市政协多个专门委员会跨界参与,另外还有相当一批院士、
专家参与其中。
根据报告,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存在五大瓶颈,分别是:对外开放力度与有效度不足、政府
与市场定位不清、高端人才不足与作用发挥不够、知识产权保护与成果转化不力、企业创
新动力与能力不强。
“ ”这些 瓶颈 看似宏观、抽象,实际上都有实际案例或是数据支持。例如,提升科创中心的
国际影响力,势必要考察本地研发活动的国际化与开放度;但调研发现,在财富全球 500
强企业中,落户上海的跨国公司总部只有 8家,而纽约、伦敦都超过 20 家,北京则有 48
家;“即便放低标准,观察 年营业额超过 10 ”亿美元的跨国公司亚太总部,上海也只有 7
家,不足北京的一半,而新加坡有118 家。
“ ”谈到政府在配置创新资源方面的不足时,报告经调研发现了一个高度 可视可感 的数据。
市政协常委吴捷说,在每周的5个工作日中,科研人员有一天半(相当于 30%的时间)用来
处理杂事,主要是争取立项、争取经费。究其原因,既有科研经费制度之弊,更重要的是
基础研究占r&d(研发)投入的比重太低。吴捷说,上海的这个数字是7.1%,而创新能力领
先国家基本都在 15%甚至 20%。
“市政协常委杨建荣在介绍报告时说: 中国是在 13 亿人中选人,美国则面向全球,在 70
” “ ”亿人中争取人才。 这种局面,解释了为何真正具有国际水准的 大师在上海严重紧缺。
打造高端人才离岸创业平台
一共有5位市政协常委走上讲台,详细介绍这份报告。在列举一系列问题后,第一个发言
“的薛沛建代表课题组正式提出建议:依托上海自贸区和张江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国际
” “ ”科技创新特区 和 国家科学中心 。
“ ”如果说国家科学中心 侧重于重大基础研究设施和项目的集聚,是聚焦科研本身,那
“ ”么国际科创特区 的意义就在于体制机制创新的探索上-- “ ”报告表示, 国际科创特区 可以
“ ”成为 上海乃至全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引领区 。
“ ” “ ” “ ” “实际上, 科创特区 本质就是推动 自由贸易与 自主创新 做加法,使得 1+1>;2”。在
具体做法上,薛沛建说,可借鉴自贸区金融改革和贸易便利化成果,降低企业的研发成
本;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开放、完善监管,营造更宽松自由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研
发中心、企业总部落户。
“ ”对于借力自贸区 政策红利 提升科技创新实力,报告中还散落着其他一系列设想。比如,
“”“”为扶持有活力的创新主体,课题组建议借鉴 负面清单 模式,按 非禁即入 原则,放开可
供民资进入的行业领域;“ ” “为了 择天下英才而用 ,建议上海为高端人才打造 离岸创业平
”台,培养相关孵化器和支持系统。
建立华裔科学家数据库
这份报告针对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梳理出了五大瓶颈、近20 项问题;针对每类问题,报告都
立即提出了针对性建议,汇总起来也有25 条。
这些建议中还有不少颇有亮点的提法。比如建议上海在继续吸引跨国研发中心落户的同
“ ”时,激励国内机构 走出去 建研发中心;或是利用世界经济低迷复苏之机,借鉴以色列等
国的做法,建立华裔科学家数据库,重点引进这批人才;为了更好地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定
“位,报告表示,应该让不能'犯错'的政府和反复'试错'” “的企业相衔接 ,并从 点球式政
”策突破,转向系统性政策设计。
“ ”根据此前部署,今年二季度,上海的 一号课题 就将形成总体方案。市政协相关人士表
示,市政协将整理委员们与科技创新相关的提案与建言,汇总后最终形成一份更完善的调
研报告提交市委。
【第 2篇】20xx 年上海市柔性延 退休制度的 效 研 告迟 实 调 报
弹性退休制度,即柔性延迟退休制度,其诞生并发展完善于西方,源于人均寿命的延长,
其给予劳动者更多的自由选择,较刚性的退休制度更受劳动者欢迎。XX 年上海市试水出台
了柔性延迟退休政策,截至日前,该制度已施行4年,虽有成效,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其
遇冷的看法和评价广泛见于各媒体和口碑中。
“ ”一、柔性延迟退休制度遇冷 现状
4年来,申报延迟领取养老金的人员数低于 1000 人,而且申报延迟退休的劳动者几乎全部
是技术人员和高级管理者,其中技术人员与高级管理者所占比例分别为 78.6%与21.4%。
1、申报总数低
根据上海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工作人员给予的数据,上海市每年退休的职工300 多万
人,返聘比例达33%,以二者为对比对象,申报人数仅仅是年退休职工的三千分之一左
右,在决定返聘的人员中有约千分之一的人会选择延迟退休,所占比例实在是微不足道。
2、申报延迟退休的技术人员就非常少
若是以 XX 年公报上公布的技术人员的总数(见表 1)为基数,申报比例则为 0.023%; 若是
以50 岁至 60 岁的技术工作人员为级数的话,申报比例为 0.077%(见表 2)。
3、对上海市柔性延迟退休制度知之者甚少
“在对上海市弹性延迟退休制度的调查中,有一道问题是 您知道在上海各类企业工作的
话,现在(从XX 年始)”就可以和企业协商,延迟领取养老金吗。在被调研的 222 人
“ ”中, 不知道该政策的占53.8% “ ”,稍微了解的占43.5% “ ”, 清楚的占2.5% “,非常清
”楚的为 0。
“ ”二、柔性延迟退休制度遇冷 的原因分析
如果说需要经验的技术和管理岗位是弹性退休制度茁壮成长的土壤,那么城市化程度高、
农业人口非常少、脑力劳动类岗位占比相当大的上海市似乎能更大程度上满足人们对弹性
退休制度的期许。然而,实施情况并非如此,上海柔性延迟退休收效微乎其微,原因为
何?
1、机会成本大
同返聘相比,上海的柔性退休政策实际上对企业和个人都没什么特别的优惠,在员工延退
期间,企业一样要支付养老保险金,企业认为这是负担; 而对于劳动者来说,也觉得不
划算,因为多交一年养老保险,退休能够多拿到的钱并不多,在养老金的社会统筹部分,
缴费年限每增加一年,养老金的正向激励仅增加1%。此外,延 期 的工 要 个人迟 间 资还缴纳
所得税,养老金却没有税收负担。
2、宣传力度小
《意见》出台后,宣传渠道很是狭窄,仅上海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网站、政府公报上
有记载,媒体着墨也并不多。所以临退休的劳动者即便有想再工作的意向,也只会选择返
聘、另谋出路。
3、延长工作时间的抵触心理
根据调研数据来看,不论是退休人员还是非退休人员,大部分人都认为现行退休年龄的规
定正好,很少部分人认为应把退休年龄的做延迟规定,甚至有部分人认为退休年龄嫌大。
针对非退休人员的 《对弹性延迟退休制度的调查问卷》 共有222 份有效问卷,其中有
17 人认为现行关于退休年龄的规定偏低,161 人认为正好,44 人认为偏高。
三、完善柔性延迟退休制度的建议
1、给予劳动者优惠
对于劳动者而言,如果越晚退休能够得到的退休工资比例越大自然是很好的鼓励。在养老
金的社会统筹部分,缴费年限每增加一年,养老金的激励仅增加1%。而在一些欧美 达国发
家,职工延迟退休 5年,所能拿到的养老金将比正式退休得到的多出 40%。此外,若是延
迟退休期间能享受到个人所得税税收优惠,相信劳动者的抵触心理会大大降低。
2、给予企业优惠
摘要:
展开>>
收起<<
【导读】上海市调研报告多篇为范文海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第1篇】上海市政研告:"科中心"建建言协调报为创设“上海市政协日前以纲要的形式,公布了一份重量级调研报告,关注点落在上海今年的一”号课题--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该报告“”毫不隐晦地梳理出上海创新的五大瓶颈;而在对策部分,报告提出的第一项建议就是希“”“”望上海依托自贸区和张江自主创新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特区和国家科学中心。可视可感数据直指瓶颈所在“”日前,市政协召开了今年第一次以议政建言为主题的常委会议。就在这新年第一会上,这份聚焦科创中心的报告纲要首次亮相。据介绍,相关...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
作者:shokzz
分类:工作总结
价格:免费
属性:9 页
大小:49.17KB
格式:DOCX
时间:2024-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