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不良行为》教学设计
![](/assets/c5106e1f/images/icon/s-docx.png)
免费
《预防不良行为》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通过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小时候的不良行为若任其发展,最终可能走上犯罪
的道路
(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 14 条、16 条的有关 定,并能自 按规 觉
14 条的有关 定 束自己的行 。规 约 为
2、过程和方法:通过多媒体教学,直观、生动的展示材料,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判断,
并在实际体验中提高分辨是非善恶,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开展系列活动,认识各种不良行为的危害,从而在日常生活
中自觉地抵制各种不良行为,追求健康、充实的生活,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
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少年。
二、教学重难点:认识三种不良行为,联系实际,想办法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
三、教学手段:本节课采用多媒体平台进行教学。歌曲、图片等,能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
上造成冲击,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快速、有效的落实本课的教
学目标。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课前准备:不良行为自查表吹塑纸做的课题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引出 。创设 课题
课件出示一张未成年人犯罪的图片:
师:这是一张未成年人犯罪的图片,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日渐攀升,我们来看一组统计:
( 梁 同学朗 )请 忆 读
(出示 件)据 ,在我国,课 统计 25 周岁以下的人犯罪占犯罪总人数的 70%以上,青少年犯
罪日渐攀升,每年新产生的青少年犯罪人数高达 15 万人数。这些犯罪行为的形成,除了
受某些外界因数的影响外,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自身原因很重要。
提问学生:同学们,你认为这是自身的什么行为任其发展造成的后果呢?
对,这是自身的不良行为造成的后果。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主题是《预防不良行为争做
优秀少年》
出示主题:预防不良行为争做优秀少年
(二)、了解不良行为的三种类型,以案说法。
师:同学们 ,在我们身边,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现在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我们
将不良行为分为三种类型轻度、中度、重度不良行为的表现。(课件展示,边展示边解
说)
我们把不良行为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不良行为。
1、轻度不良行为的认识:轻度不良行为是泛指与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公
众道德规范相背的一些行为以及心理障碍的总和。课件出示:
就校内生活而言:(学生齐读)
(1——)课堂上
迟到;抄别人作业;东张西望,精神不集中;随便下座位;不专心听讲,讲小话;
(2——)课间
………追逐打闹,大声喧哗,乱丢果皮纸屑,
——就校外生活而言
………不按时回家, 上学、放学路上追逐打闹;不遵守交通法规;
经常搞恶作剧,有的会发展到有意或无意识地伤害别人(结合案例重点讲一下搞恶作剧带
来的危害)
案例一:某小学三年 学生小林,平 喜 开玩笑, 同学搞 作 。一年夏天, 近级时欢 爱对 恶 剧 临
期终考试时,老师让同学们在教室自己复习功课。小林身旁有一个比较胖的同学,大家都
习惯地叫他胖胖。胖胖晚上在家常常看电视看到很晚,第二天睡眠不足,就趴在桌上打瞌
睡。今天胖胖又迷迷糊糊地打起瞌睡来。小林先是摸摸他的头,没有反应,又叫了几声,
还是不醒。于是小林就用笔画胖胖的眼圈,结果把胖胖的眼睛刺瞎了。在这种情况下,小
林的行为又是什么呢?
小林的行为:犯罪,属伤害罪。小林搞恶作剧,造成了胖胖眼瞎的终身残疾,后果十分严
重。
(4 ) 自己有没有轻度不良行为?请同桌帮你提提自己有哪些轻度不良行为?为了帮助我
们纠正自身的不良行为,请同学们将自己身上存在的轻度不良行为填在不良行为自查表格
中。(播放音乐)
2、中度不良行为的认识: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 14 条 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 人和学校, 当教规监护 应
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九种不良行为(分别请学生说说出现以下行为的害处)
(1)旷课,夜不归宿;
(2)携带管制刀具;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以案说法)
案例二: 某小学五(2)班学生小云和小科之间有意见。一天下课后,两人发生争吵。当
时正是夏天,小云穿了一件白衬衫在前面走,小科在他后面边走边吵。小云心急说了句难
听话,小科一时发火,就从书包里拿出一瓶黑墨水向小云身上扔去,把他的白衬衫弄脏
了。小科这样做是什么行为呢?
小科的行为:违法,但还没构成犯罪。他用黑墨水弄脏了小云的衣服,只是一种较为严重
的损害,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案例三:一天 休息 ,学生李某从四楼往走廊外吐了一口痰,正巧落在楼下的 某课间 时 陈 头
上。怒火中烧的陈冲上四楼,责问李为何把痰吐到了自己头上,李矢口否认、二人便吵起
来并相互推搡,老师及时发现,制止住二人。经过一番批评、教育,责令二人各写一份检
讨书,事情本应该到此结束,可李某却耿耿于怀。星期天下午,李和几名同学一起在路上
碰巧遇见了陈某,李几人便围上去对陈拳打脚踢。李越打越顺手,顺手掏出一把水果刀,
对陈连刺几刀,致使陈重伤。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李某很快被公安机关逮捕归案。
(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以案说法)
案列四:小 ,今年辉16 岁了,为凑钱上网,持匕首把一学生堵在小巷内抢去现金2元,
案 后、小 以 劫罪被判发辉 抢 4年有期徒刑。他的家人不明白;抢2元 咋被判了那么重钱
呀?实在想不通。法官解释说:我国刑法对抢劫罪的构成并没有数额的限定,不论抢到或
没有抢到,也不论抢到的数量多少,都可以定罪,更何况小辉又有持匕首采取暴力威胁的
情节。所以小辉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 4年是罪有应得。
看了这个案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没想到区区 2元,既然 来了换4年的牢狱之灾,所以
我们一定不要去向他人索要财物。
(5)偷窃,故意损坏财物;
(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和诉营业歌舞等成所;
(9)其他严重违背社会的行为;
要求:
请1—8 号小班长带领本小班同学分别逐条讨论:出现以上不良行为的害处。(1号小班讨
论第一条安排一名请同学在全班汇报交流)
学生从 1号小班开始逐条汇报,其他小班可以补充。(由于第(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是学生经常出现的问题,因此引入案例,以案说法)
摘要:
展开>>
收起<<
《预防不良行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通过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小时候的不良行为若任其发展,最终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14条、16条的有关定,并能自按规觉14条的有关定束自己的行。规约为2、过程和方法:通过多媒体教学,直观、生动的展示材料,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判断,并在实际体验中提高分辨是非善恶,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开展系列活动,认识各种不良行为的危害,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抵制各种不良行为,追求健康、充实的生活,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少年。二、教学重难点:认识三种不...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
作者:Jazy
分类:教学资源
价格:免费
属性:6 页
大小:41.88KB
格式:DOCX
时间:2024-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