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言文的有效教学

VIP专免
3.0
2024-08-12
999+
42.22KB
5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浅谈文言文的有效教学
文言文教学有两种倾向,一种只重字词教学,一种偏重整体感悟,前者教师讲得口干舌
燥,学生听得头昏脑涨,课堂气氛沉闷;后者教师架空分析,学生茫无头绪,课后一无所
获。二者的实质都是满堂灌,学生的主体意识没有确立,教学效益低下,甚至是无效。在
当前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做到既重视文言基础知识的积
累,又能引导学生整体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从而实现文言文的有效教学呢?笔者以为,
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授之以渔,掌握规律。
学生对文言文之所以感到生涩难懂,最主要是因为字词意义和语法结构的古今差异。因
此,字词教学是文言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不可忽略的一个教学环节。长期以来,我们
奉行的字字落实、句句翻译的教法被实践证明是不可取的,这种做法不但事倍功半,收效
甚微,甚至直接抑制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更可怕的是久而久之使学生对文言文产生
排斥、抵触、逆反的心理障碍。文言文字词教学究竟该如何进行?笔者以为,要遵循三条
原则:一是精要好懂、循序渐进的原则,二是探究规律、主动建构的原则,三是新旧联
系、古为今用的原则。具体来说,有以下一些方法。
1、古今联系,互为印证。这是指教师讲解教材中的某个字词时可以引用现在常用的含有
“该词的成语、俗语来佐证,以达到加深理解,强化新知的作用。如讲解 口有百舌,不能
” “ ” “名其一处也 (《口技》)、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醉翁亭记》)、 望峰息
” “”“”“”心 (《与朱元思书》)等句中 名 、 临、息三个词语的意思时分别联系学生熟知的
“ ” “ ” “ ” “成语 莫名其妙、兵临城下 、 川流不息作为印证。又如讲解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 “ ” “者 (《秋水》)、 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两句的倒装句式可举出 时不我
”待这一成语加以说明。如此,学生学得轻松、易懂,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效果。
2、归类整理,制作卡片。文言文字词的积累是一个循序渐进、回环往复、长期坚持的过
程。对此教师不能越俎代疱,而要引导学生每学习一篇新课文时要对文中重要的实词、虚
词、特殊句式、活用现象等采用前后联系、内(课内)引外(课外)联的方法进行归类整
理,主动建构知识网络,形成规律性认识。如给实词中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制作知识卡
片:
类别:一词多义
词语
例句
意义
出处
谓
太守谓谁
是
《醉翁亭记》
予谓莲,花之君子者也
认为
《爱莲说》
此之谓失其本心
叫做
《鱼我所欲也》
类别:古今异义
词语
例句
古义
今义
出处
痛恨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痛心 憾遗
十分憎恨
《出
师表》
卑鄙
先帝不以臣卑鄙
地位低微
见识浅陋
品质恶劣
布衣
臣本布衣
平民百姓
用布料做的衣服
涕
临表涕零
眼泪
鼻涕
3、积累词汇,学以致用。文言文教学要与现代文教学联系起来,为现代文教学服务。古
文中有许多美词雅句,言简意丰,表达生动,至今仍然广为使用。教学中如果有意识地引
导学生养成搜集整理的习惯,必然会丰富学生的语言仓库,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
“ ” “ ” “古文中的四字词语特别丰富:《桃花源记》中的 落英缤纷 、芳草鲜美 、怡然自
” “ ” “ ” “ ” “乐、豁然开朗 ,《醉翁亭记》中的 风霜高洁 、水落(而)石出 、 前(者)呼后
” “ ” “ ” “ ” “ ” “(者)应 、 山肴野蔌 、苍颜白发 ,《岳阳楼记》中的 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气
” “ ” “ ” “ ” “象万千 、 心旷神怡 、春和景明 、 皓月千里 ,《送东阳马生序》中的 德隆望
” “ ” “ ” “ ”……尊、援疑质理 、 朱缨宝饰 、 深山巨谷 教师还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对这些词语进
行多角度的解读,如从构词方式看,有并列式、主谓式、动宾式等;从语意的角度看,有
写景的、状物的、论人的。在解读与积累过程中,学生发现了古汉语的一些构词规律,感
悟到了古汉语用词凝练、生动、准确的特色,增强了对词汇的敏感性,而学习的过程也必
须充满了快乐与激情。
二、诵读感悟,审美熏陶。
诵读是我国上千年来传统的读书方法,是一种目视其文,耳闻其音,心悟其情,意会其理
的综合的语言思维活动。新课标把文言文的诵读摆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如在《教书用书》
“ ” “ ”中不断强调要 反复朗读 、诵读感悟 ,并将它作为一种基本的教学方法和一项主要的教
“ ” “学活动贯穿在每一篇文言诗词的教学过程。《语文课程标准》也在 课程目标 中指出 诵
”“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背诵
优秀诗文80 ”篇。可见诵读文言诗文,好处是多方面。一是可以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培
养语感;二是可以感受文言文节奏鲜明、音韵优美的特点,进而感悟作品的语言艺术;三
是通过朗读,加深理解,从而进入作品的情境之中,与作者意气相通,感情交融,受到美
情美意的熏陶。如《与朱元思书》是南朝山水小品的佳作,全文多用四字对句,对仗工
整、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节奏感极强,非朗读无以体会其语言美,非朗读无以体会
其情趣美、意境美。
开展诵读教学,教师要注意创设情境,营造气氛,激发学生强烈朗读欲望,引导学生在反
复朗读课文的过程中达到三个境界。第一层境界要读准字音,读准节奏,把握好停顿,读
“ ” “出语气来,以形成 语感 ;第二层境界要读懂文意,领悟技巧,读出文气来,以形成 文
”感 ;最后一层境界要读出感情来,读出精神来,要与作者高尚的道德情操、积极的人生
标签: #教学
摘要:
展开>>
收起<<
浅谈文言文的有效教学文言文教学有两种倾向,一种只重字词教学,一种偏重整体感悟,前者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头昏脑涨,课堂气氛沉闷;后者教师架空分析,学生茫无头绪,课后一无所获。二者的实质都是满堂灌,学生的主体意识没有确立,教学效益低下,甚至是无效。在当前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做到既重视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又能引导学生整体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从而实现文言文的有效教学呢?笔者以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授之以渔,掌握规律。学生对文言文之所以感到生涩难懂,最主要是因为字词意义和语法结构的古今差异。因此,字词教学是文言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不可忽略的一个教学环节。长期以来...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