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研活动总结(通用13篇)
免费
教师教研活动总结(通用 13 篇)
教 教研活 篇师 动总结 1
教育科研的着力点为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关键
是教学改革。一年来,我校紧紧围绕教育质量效益这一中心工作,很抓课堂教学这一重点
环节,扎实开展教育科研工作、努力提升全体教师的教科研能力素质,彰显学校的办学特
色上,取得了点滴成绩,下面把我校在教科研方面工作总结如下。
一、营造学校科研氛围,提高教师科研积极性
1、加强教师的科研意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
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
”事教育科研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教师从事研究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改进教育实践,还
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从而在工作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的愉悦,提升自己的精神
境界和思维品质。
2、克服教师的畏难情绪。通常,不少教师在谈对教育科研的认识时,往往有人反映
“ ”出对教育科研有畏惧感,认为科研比较高深,中学也有人对教育科研持 负担论 ,认为中
学教师的本职是教好书,搞科研是额外负担,通过一年的宣传教育,使教师克服了畏难情
绪,使他们投身教育科研,并把教学过程与教育科研过程统一起来。
3、强化教师的反思意识。《词典》有云:“反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
”训。反思过去是为了将来。 波斯纳说:“成长=经验+”反思 。教育科研工作就是让教师对
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反思,善于从中发现问题,对日常工作保持一
份敏感的探索的习惯,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工作并形成理性认识。我们在实践过程中,要求
教师每天反思,并记录实验随笔,把有感而发的事情、棘手的问题、小小的案例、一时的
顿悟都记下来,既可以是记叙,也可以是议论,还可以是抒情,内容、形式不拘一格。资
料的积累为日后研究、总结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促进了教师反思意识与能力的发展。
二、转变观念,形成教育科研的良好氛围
我校充分认识教育科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教育科研摆在保证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战
略地位上来,要有开展教育科研的责任感、紧迫感,并且将这种责任感、紧迫感传递给广
“ ” “ ”大教师,引导大家从 教书匠型 走向研究型。领导要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跳出来,带
“头进行教育科研,在抓好科研骨干培养的同时,引领全体教师走上科研兴校的 阳光大
”道 ,形成良好的研究氛围。
三、加强理论培训,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 ”为进一步搞好教科研工作,我校采用请进来,走出去 的办法,为教师提供学习的平
台。从而使广大教师进一步提高了认识、树立信心、理清思路,推进了教法改革在我校的
开展。鼓励教师学习外地先进经验,一年来先后派出多人次,赴外地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
和教学经验,并在学校做专题汇报交流,把学到的经验和方法及时传递给其他教师,以点
带面提高教科研能力。
通过以上途径,落实对教师学习过程的有效管理和指导,促使教师自觉地将教育理论
与科研实践结合起来,并把理论学习的感悟、体验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产生新的
认识、新的思考,不断提升研究水平,为深入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课堂实践,教后反思,用行动研究提升
学校教科研工作的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科研工作的着眼点应该在课堂上。要走
“教育科研的发展之路,就要把课题研究真正落实到课堂中去,为此,学校 多类型、多渠
”道、分层次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始终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
“ ”中反思。积极引导教师在教研组中主动、有效地开展 一课三议 研讨活动,通过开展上
课、听课、评课,着力在课堂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围绕研究课题,在课堂教学中落实
研究方法和策略,检测研究成果,牢固确立服务意识,为教师成长服务,为学校教育教学
质量的提高服务。
五、科研与教研相结合,提高教科研实效
1、教科研与教学活动相结合。我们认为教科研要为教学服务,同时教学中贯穿教学
科研。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十分强调教师应该成为研究的主体,教师应增强研究意
识,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日常
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自身专业成长融为一体。
2、教科研与教研相结合。我们努力探索充分利用好各学科的教研活动时间,使教研
活动围绕科研课题开展,在教科研的理念下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实现教研科研一体化,
推动教研科研化。我们要求课题组人员每学期都上研究课、汇报课,课前课题组人员集体
备课全体教师参加听课,课后课题组人员作重点发言,并向全体教师汇报课题研究情况。
为了建立一支热心于教科研的,具有一定研究水平的教科研队。
建立务实、和谐、向上、创新的研究氛围。完善教科研规章制度。完善有利于推进教
科研工作的导向、评估、激励机制,建立与教育发展相适应的教科研体系。抓好课题过程
管理,完善规划、立项、实施、验收、成果推广的运行机制。
今后我们将以务实奋进,争创一流的精神,努力工作,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科研水
平,为推动教育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教 教研活 篇师 动总结 2
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之一,幼儿园的发展需要优秀的教师个体,
更需要建构一个学习型和研究型的教师团队,我们围绕园本教研组织实施了一下几项活
动:
1、开展读书活动
幼儿园为老师订阅了《幼儿教育》《学前教育》等报刊杂志,及时提供新《纲要》精
神相应的各种书籍,为教师提供学习的资源。让每位教师认真阅读,要求教师每月至少摘
记两篇。通过这一活动,促进教师自觉学习有关幼儿教育书籍,丰富幼儿教育教学理论知
识,更新教育观念。本学期,我园利用外出开会、学习的机会购买各种书籍,存放阅览室
供教师借阅;教师们相互介绍好书,让有益的书籍净化心灵,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增添美
好的色彩。
2、托幼教育衔接研讨活动
托班的宝宝离开托儿所,升入小班学习。但到了幼儿园以后,换了新环境,新的老
师,孩子哭闹,情绪不稳定,幼儿园的老师发现有的孩子在班上行为习惯较差等等方面的
问题。小班年段老师邀请托儿所的老师参加开展了本次研讨活动,为托儿所的幼儿更好地
适应幼儿园做好衔接。
x月26 日晚上,托儿所的老师和我园小班年段的老师参与了本次研讨活动,大家围
绕:
(1)幼儿的行为习惯
(2)幼儿的动手能力
(3)幼儿一日活动的常规教育三方面进行研讨。大家根据实践经验出发,从幼儿的年
龄特点出发,进行分析,通过本次活动,相信对老师们今后如何更好地组织好幼儿在园的
一日活动、开展教育活动,和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幼小衔接,是幼儿教育的终结阶段,是小学教育的开始阶段,幼儿园大班是教育过渡
的关键时期,具有承上起下的作用,衔接过渡的成功与否对义务教育质量影响很大。3月
18 “ ” “日,大班年段教师针对幼小衔接 教研组进行了专题研讨,对本学期全面开展 幼小衔
”接活动进行布置。以大班为试点班,从心理准备入手,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生活习
惯为重点,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互动观摩交流,帮助孩子适应幼小衔接中的断层问题,为
孩子们打下基础,做好小学学习的各种准备。
4、课题《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研讨和学习
我园围绕课题开展一系列有关的研讨、学习。本学期是课题的准备阶段,主要是学习
有关理论,研究课题设计,成立课题小组,制定研究方案,进行开题论证。全园开展两次
的课题专题学习使老师对课题如何开展和实施有了初步的认识。各年段围绕课题开展研讨
活动为下学期更好的实施和开展课题做好前期准备。小班段开展《培养幼儿良好卫生习
惯》研讨;中班段开展《培养幼儿自主学习习惯的研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幼儿自主学习习惯养成学习》研讨;大班段本学期送走毕业生将又迎来一群可爱的孩子
们她们开展《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研讨》开展研讨。
以上是我园在本学期教科研的几点重要工作,另外还有一些常规性工作,如制定计
划,教师备课、环境评比等等,我园都扎扎实实的开展着,虽然工作中有些收获,但也有
许多不足之处。如课题的研究不够深入,教师进行钻研的积极性不够高,有点安于现状;
……教师撰写文章的积极性不太高,质量也不算高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发挥教科研的作用,
促进我园保教质量的提高,实现科研兴园的奋斗目标。
摘要:
展开>>
收起<<
教师教研活动总结(通用13篇)教教研活篇师动总结1 教育科研的着力点为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关键是教学改革。一年来,我校紧紧围绕教育质量效益这一中心工作,很抓课堂教学这一重点环节,扎实开展教育科研工作、努力提升全体教师的教科研能力素质,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上,取得了点滴成绩,下面把我校在教科研方面工作总结如下。 一、营造学校科研氛围,提高教师科研积极性 1、加强教师的科研意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师从事研究的最终目的不...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
作者:shokzz
分类:教学资源
价格:免费
属性:20 页
大小:64.3KB
格式:DOCX
时间:2024-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