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试卷分析报告(通用3篇)
 
                                        VIP专免
            
                3.0
                        2024-07-12
        999+
                        43.96KB
                        7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考试试卷分析报告(通用 3篇)
考 卷分析 告 篇试试 报 1
    期中考试已经落下帷幕,在这我就我们学校八年级数学考试试题和学生的答题情况以
及以后的教学方向分析如下:
    一、总体情况分析
    本次考试共有参考人:537 人;最高分:111 分,最低分:0分;平均分:62.34;优秀
率:19.45% 及格率:50.89% 。
    一、试卷分析:
    试卷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三个大题,共 120 分,对于整套试题来说,容易题
较少、中档题较多。主要考查了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第十二章《全等三角
形》、第十三章《轴对称图形》三章的知识点。这次数学试卷检测的范围应该说内容全
面,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检测,同时又有一定难度,能如实反映出学生数学知识的
掌握情况。无论是试题的类型,还是试题的表达方式,都可以看出出卷老师的别具匠心的
独到的眼光。试卷能从检测学生的学习能力入手,细致、灵活地来抽测每章的数学知识。
打破了学生的习惯思维,能测试学生思维的多角度性和灵活性。
    二、试题分析和学生做题情况分析
    1、选择题:共 8题,24 分。看似简单的问题,要做对却需要足够的细心,含盖的知
识面广。主要考察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但大部分得分在 15—21 分之间,错误较多
的试题依次为 3、6、8。 原因是有的学生 不准 ,有的学生 算不准,有的同学错误 读 题 计 审
题不清楚,更多的是很多学生都掌握不好,在做题时不能灵活的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
题,导致失分,以后要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灵活应用。
    2、填空:共 10 题,30 分。大多得分 18—27 分,其中第 14、16、17、18 题失分较
多,第 14 题学生不能充分挖掘使用题中的已知条件,第 16 题两个等边三角形的条件不会
使用,不能灵活的找出全等的三角形全等,第 17、18 题考查了学生思维的多角度性和整
合知识的能力,说明学生在这方面需加强。
    3、解答题:总共七小题,总分 66 分。这七道题主要考察学生尺规作图、全等三角形
的性质与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最短路径和平面直角坐标系,轴对
称,旋转,平行线的判定等知识。其中第 19、20 题针对全等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基础
知识的考察,得分率较高;第21、24 题考察有关平面直角坐标中图形面积,轴对称,点
的'坐标,其中 21 题较为简单,但由于学生粗心大意以及计算错误,得不全分的学生大有
人在,第 24 题失分较多,平时旋转的题目接触较少,学生审题不准,思路混乱,不知从
何下手,第二问将数字换成字母,思维转化较慢,有点不知所措。第 22 题,尺规作图和
最短路径 ,第一 原因作 不 范,作 痕迹不明 ,第二 ,很多学生 写问题 问错误 图 规 图 显问书 过
程不规范,求最短周长时因果关系表述不清楚。第 25 题失分最为严重,考察角平分线,
三角形外角之间的角的转换及角与边之间的关系,进而证明三角形全等,由三角形全等的
性质证明两直线平行,失分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学生刚接触证明题,比较生疏,无从
下手,不知从哪分析起。其二,学生书写的格式不规范,不懂地利用几何语言来表述。暴
露出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运用知识点十分不熟练,思维缺乏想象能力,缺乏灵活
性,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上的能力不足。
    三、存在问题
    1、学生应用能力有待加强。
    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还只处于表面,不能灵活的应用。对于稍微有一点变化的题目就无
法独立理解,思维出现混乱。
    2、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待提高。
    后进生情况令人担忧,缺乏学习目的,学习的知识点非常容易遗忘,两级分化严重。
    3、学生独立思考及解题能力有待提高。
    由于在平时的训练中,学生更多的是在教师读一道题,答一道题的情况下答试卷,学
生还是不能适应独立审题、思考,应在以后的教学中提高学生独立审题、思考的能力。
    四、改进措施:
    1.进一步加强思想教育.八年级是学生数学学习分化加剧的关键期,每个班级中都存
在着一定数量的差生,他们对学习数学缺少信心,厌学情绪较重,有的甚至放弃数学学
习.鉴于此,我们有责任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端正学生学习态度,让其明
白八年级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充分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重视双基训练.在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对学生双基的训练.要把运算的准确性落在实
处,把书写规范化的训练落在实处.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几何训练、强化格式、知识点和思
维。
    3.教学中要重在突显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尽
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尤其是在几何题的教学中,要让学生
充分展示思维,让他们自己分析题目设计解题过程,强化学生的书写格式。
    4、精心备课,力求每一堂课新颖且有创新,努力改变以往沉闷、呆板的课堂气氛,
力争使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且有较强的教学效益,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
积极性和兴趣。
    5、增加平时检测密度,多出好题、新题,拓广学生知识面,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充
分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力求使学生学习数学课生动有趣。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重点,重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基
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加强对学生课后学习和练习的监管和督促力度,加强学生分析问题的
能力,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数学打好基础。
考 卷分析 告 篇试试 报 2
    九年级数学试卷是一份知识覆盖面广、基础性和创造性都强的试卷。它集检测反馈与
训练提高于一体,对实践新课标具有必须的指导好处。
    一、基本状况
    (一)考生答卷基本状况
    本次考试,根据抽样卷统计,得分状况是:人平分 79。8分;及格率94%;优秀率
38%;多数得分在 70 —分85 分之间,各试题的得分状况如下表:
    题号1、2、3、4、5、6、7、8、9、10
    得分率 98%、98%、98%、86%、70%、41%、88%、98%、60%、76%。
    题号11、12、13、14、15、16、17(1)、17(2)、18(1)、18(2)
    得分率 82%、100%、62%、85%、50%、95%、96%、80%、96%、84%。
    题号19(1)、19(2)、20、21、22、23、24、25、26、27
    得分率 98%、94%、89%、96%、61%、52%、86%、81%、42%、62%。
    (二)知识分布
    第二章有理数(14 分):其中填空题第 1、2、3题,共 4分;选取题第 13、8题,共
2分;计算或化简第 17(1)、(2) ,共题8分。
    第三章用字母表示数(19 分):其中填空题第 4、5、6题,共 5分;计算或化简:第
17(3)、(4) ,共题8分;解答题:第 26 题,共 6分。
    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19 分):选取题第 1题,共 2分;简答题第 19(1)、(2)
题,第 24 题,共 17 分。
    第五章走进图形世界(14 分):选取题第 12 题,共 2分;简答题第 21、25 题,共 12
分。
    第六章平面图形的认识(34 分):填空题第 7、8、9、10 题,共 6分;选取题第
14、15、16 题,共 6分;解答题第 20、22、23、27 题共 22 分。
    二、试卷特点
    1、公正性和导向性并举。
    试卷中第 17 题选自课本71 页第8题(1)、(2), 卷中第试18 题选自课本108 页第
6题(5), 卷中第试20 题选自课本199 页第3题,试卷中第 21 题选自课本169 “页试一
”试 第 3题改编;试卷中第 22 题选自课本212 第11 题改编。以上各题共占37 分。这样考
查,体现了考试的公正性和导向性。
摘要:
                        展开>>
                        收起<<
                    考试试卷分析报告(通用3篇)考卷分析告篇试试报1 期中考试已经落下帷幕,在这我就我们学校八年级数学考试试题和学生的答题情况以及以后的教学方向分析如下: 一、总体情况分析 本次考试共有参考人:537人;最高分:111分,最低分:0分;平均分:62.34;优秀率:19.45%及格率:50.89%。 一、试卷分析: 试卷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三个大题,共120分,对于整套试题来说,容易题较少、中档题较多。主要考查了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第十三章《轴对称图形》三章的知识点。这次数学试卷检测的范围应该说内容全面,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检测,同时又有一定难度...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