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周恩来故居导游词(精选3篇)

免费
绍兴周恩来故居导游词(精选 3篇)
周恩来故居 游 篇绍兴 导 词 1
周恩来故居原名锡养堂,位于绍兴市区劳动路东端,建于明洪武年间。据方志记载,
保佑桥周氏是明嘉靖年间迁居绍兴城内的。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周懋章妻王氏寿至百
“ ” “ ”岁,浙江巡抚特给 百岁寿母之门 匾额一方志贺,故又称 百岁堂 。这里素为周恩来祖辈
聚居之所,后来他祖父出任江苏,才迁居淮安。
周恩来生前一直不准对其祖居进行维修和对外开放。当地政府为隆重纪念周恩来同志
诞生 100 周年,于 1998 年完成了全面修复周恩来祖居。修复后作为周恩来纪念馆对外开
放,其中包括塑有 3米高汉白玉周恩来雕像的瞻仰大厅。
周恩来与故乡陈列、周恩来遗物陈列等。此馆现为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绍兴市
学校德育基地。
周恩来故居 游 篇绍兴 导 词 2
各位游客:
下面我们将要去的景点是周恩来故居
它座落在江苏省淮安市城区镇淮楼西北隅三百米外的驸马巷 7号门内,系全国重点文
物保护单位。
周恩来故居由东西相连的两个普通的老式宅院组成,东宅院临驸马巷,西宅院临局
巷,是曲折的三进院结构。整个建筑青砖灰瓦、古朴典雅,是典型的苏北民居的建筑风
格。这座老式宅院是周恩来的曾祖父周光勋在淮安做官时与弟弟周光熹买的胡干成的房
子。
1898 年3月5日晨 6时左右,万氏十二姑在东宅院面南三间正房东屋,生下第一胎男
“ ” “ ”孩。周攀龙为新生婴儿取了个乳名 大鸾 ,寄托了 神灵之精,见则天下安宁 的美好愿
“ ”望,这个大鸾,就是后来成为 全党楷模 与举世敬仰的开国总理周恩来。
祖父周攀龙祖籍绍兴,他到苏北淮安府山阳县初为师爷,在县衙做幕友,晚年谋得山
阳候补知县,不久即病故。周恩来生父周贻能曾获得过清代国学生的最高学位,但为人忠
厚,长期在湖北、天津和东北等地做文书之类的小职员,工薪微薄,晚年随周恩来生活,
曾在重庆做过有益于革命的工作,1942 年在红岩村逝世,终年68 岁。周恩来的生母万氏
十二姑,是清河县万青选的爱女。他容貌端庄,精明能干,性格爽朗,善于调解纠纷。他
20 岁嫁到淮安与周贻能成婚,并主持了这个破落的封建家庭事务。婚后生育三子:恩来、
恩溥、恩寿。
“现在周恩来故居东大门上方悬挂着一块由中共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亲笔题写的 周恩
”来同志故居 红底金字匾额,在旭日映照下熠熠生辉。一进大门向北拐,第二进两间北屋
和相 的三 屋是周恩来幼年 的地方。大 五 就入家塾念 ,取学名恩来,连 间东 读书 鸾刚满 岁书
字翔宇。与他同窗学习过的同辈兄妹有恩溥、恩硕、恩灿、龚志茹、龚志蕙等。周恩来敏
而好学、博闻强记,每次背诵、认字与默写均属最优,习字也在同辈兄妹之上,深得长辈
和家塾老 的褒 。师 扬
“ ”由读书房向西跨过一道腰门,便是周恩来父母的三间住房,东屋是周恩来诞生的房
“ ”间,西屋是父亲周贻能的书房和休息的地方,从诞生地 向西通过一条南北走向的狭长走
“ ”廊,两间 亭子间便出现在眼前。这是周恩来的过继母亲陈三姑和乳母蒋江氏的住房。
周恩来不满周岁时,小叔父周贻淦得了疾病不久就离开了人间,恩来就一直跟着过继
母亲陈氏生活,陈氏出身于书香门第,爱好诗词、戏曲、小说和绘画,是个才学出众的女
子。 氏守寡后便把幼年的恩来当作生活的唯一希望与依靠,教他 字 、 法, 他陈认 块 练书 给
讲故事吟诵唐诗宋词,为他打下了良好的知识基础。乳母蒋江氏,出身贫寒,为人耿直,
曾教给童年周恩来不少社会常识与劳动技能。恩来九岁时不幸失去两个母亲,蒋江氏给了
他慈母般的关怀,因而恩来对这位勤劳朴实的乳母感情很深,一直亲切地称她为蒋妈妈。
“ ”在亭子间 的北面,是三间祖堂屋,是当年周恩来祖父周攀龙和祖母鲁氏居住的房
屋。在祖堂屋的西北边,是周家后院,有一片较大的园地,去曾有茅屋,种过瓜菜。在过
继母陈氏住房后檐有一眼水井,井水清澈见底,石井栏上被绳索磨出了一道道深深的痕
迹。周恩来童年时曾跟随乳母蒋妈妈从这眼井里打水绕瓜种菜,对这眼水井印象很深。
19xx 年周恩来的生母和过继母亲相继病逝,他的家庭也开始急剧衰落下去,生活的重
担早地落到童年周恩来的身上,他从家庭由盛到衰的境况中感受到了人情冷暖、世态炎
凉,也从此埋下了摧毁旧世界的种子,19xx 年,十二岁的周恩来被四伯父周贻赓接到东北
去读书。大鸾从这儿起飞了,到更广阔的宇宙中翱翔。他离开故居以后就再也没有回来
过,他把自己的毕生精力都献给了人类最壮丽的事业--共 主产义!
“故居西宅院原是周恩来二伯祖父的住房,大门南向,面朝局巷,现巳辟为 周恩来和
” “ ” “ ” “ ” “ ” “ ”邓颖超纪念展览陈列室,分周恩来童年 、 家世 、 故乡 、 怀念、名人字画 (周恩
来书画苑)“ ” “ ”、邓颖超光辉的一生 、 周恩来外祖父万家字画展等七个展厅,恩来离开淮
安后虽然从未回来过,他对大运河滋润过的故乡这块土地,对淮安人民的感情却很深,对
故乡的建设一直十分关心。在展出的文物中就有他给淮安县委的题词、写给县委负责同志
的亲笔信及为《淮安日报》题写的报头等。看到这些珍贵文物,更加激起故乡人民对敬爱
的周恩来总理的深切怀念。
早在解放初期,淮安县委就对周恩来故居中行将坍塌的房舍进行了初步维修,以表达
故乡人民的愿望。可是,当周总理得知这件事后立即写信给淮安县委,制止今后再作维
修,并询问了修缮经费的数目,很快用自己的工资偿付了这笔维修费。并一再告诫在淮亲
属,不准说出他住过的房屋,在故居不要挂他的照片。当他听说不断有人瞻仰旧居时,就
属 :对亲 说 "把房子拆掉,就没人去了"。1958 年和 1960 年,周总理关于处理旧居的三条
指示:一、不要让人去参观;二、不准 住在里面的居民搬家动员;三、房子坏了不准维修。
周恩来总理在处理故居这件事上所表现出的高风亮节,本身就是一座不朽的丰碑。
周恩来故居 游 篇绍兴 导 词 3
周恩来故居由东西相连的两个宅院组成,占地1987.4 平方米,共有大小房屋 32 间,
为青砖、灰瓦、木结构。
“ ”读书房 是周恩来童年读书的地方。19xx 年,刚刚五岁的周恩来就遵祖训入家塾馆读
书, 在与他一起读书的同辈兄弟中,他聪明好学,记忆过人。当时,嗣母陈氏请家塾老
“师邹先生给周恩来起个字。邹先生说:大鸾是吉祥之鸟,与凤凰齐名,同大鹏为伴,翱
” “ ”翔天宇,扶摇直上九万里 ,前程无量,就叫翔宇 吧。
由读书房向西便是周恩来父母住的面南三间房屋,东面的一间是周恩来诞生的地
方。1898 年3月5号,周恩来就诞生在东院面朝南一幢房屋的东厢房里。周恩来祖父周骏
龙给孩子起了个乳名大鸾,谱名恩来。周恩来诞生时,周家已经衰败。 周恩来母亲万
氏,是清河县知县万青选的第十二个女儿,小名冬儿,娘家人称十二姑。她性格开朗,爽
直豪放,办事精明能干,给大鸾留下深刻的印象。周恩来的父亲周贻能出生于 1874 年,
是旧社会的一个小职员,曾在山阳县衙当过差,后来又在武汉等地教书。1942 年7月,周
贻能因病在重庆-红岩村去世,终年69 岁。
“ ”从诞生地 向西横穿一条走廊,周家的主屋便出现在眼前。周恩来的小叔父周贻淦结
“ ”婚不到一年,便得了肺玻为了 冲喜消灾 ,周贻能夫妇便把刚出生六个月的恩来过继给周
贻淦做儿子,但过继后不到两个月,周贻淦便去世了。幼年的恩来就由守寡的小婶母陈氏
养育。嗣母陈氏才学出众,是周恩来文化上的启蒙老师。丈夫去世以后,陈氏便把幼年的
恩来作为自己的唯一的精神寄托和生活希望。在恩来三、四岁时,就教他认字块,练习书
法,五岁时,教他吟诵古诗词。陈氏还经常给他讲一些历代民族英雄的故事,这对周恩来
在思想上、文化上作了最初的启蒙教育。
嗣母陈氏无奶哺育,雇蒋江氏给幼年的恩来做乳母。她经常带恩来在宅院的空地上长
瓜种菜,还曾带恩来到自己家里去玩。万氏妈妈于19xx 年秋,带着6岁的恩来移居清江
浦外祖父家。19xx 年,周恩来 9岁时,生母万氏、嗣母陈氏先后都因染上肺结核而去世,
而父亲周贻能又在外地谋生,周恩来弟兄三人在淮安几乎无依无靠。这个打击是巨大的,
使刚刚 10 “ ”岁的周恩来一下子成为 大人。19xx 年,10 岁的恩来领着 9岁的恩溥和4岁的
恩寿,扶着陈氏的灵柩,乘船返回淮安,借债安葬了对他有教养之恩的陈氏妈妈。家景的
凄凉常常迫使周恩来的叔父和婶母们在家翻箱倒柜,以便找出一些衣物、瓷具、书籍和字
画让恩来拿到淮安城里的当铺去典押。周恩来从小就磨练出同他的年龄很不相称的那种精
明周到的办事能力。他把家族亲戚的生辰、忌日一一写下来,贴在墙上,到了日子便去张
罗应酬。 此时表舅龚荫荪将周恩来接到龚家家塾馆去读书。龚荫荪是孙中山的忠实信
徒,他激励恩来奋发读书,立志成为国家栋梁。
“ ”在过继母陈氏住房亭子间 后檐有一眼水井。周恩来常跟蒋妈妈一起从这口井里打水
来饮用洗漱、浇瓜浇菜。故居院内有两株百年老榆树,高达20 米。据传这两株榆树是周
恩来童年时期亲手所植。19xx 年春天,在东北奉天就是现今的沈阳市做事的四伯父周贻赓
接恩来去东北读书。
周恩来从12 岁离开故乡,到逝世时的 66 年中,周恩来一直没有回来过,但他生前曾
“多次接见淮安县委的负责同志,十分关心家乡的情况。周恩来曾为淮安县委题词:鼓足
”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还为《淮安日报》题写了报头。他多次要
求县委的负责同志把故居处理掉。
1973 年,周恩来又让国务院值班室主任吴庆彤同志给淮安县委打来电话,正式传达周
恩来关于处理旧居的三条指示:1,不准 人去参让 观;2,不准 住在里面的居民搬动员
家;3,房子坏了不准 修。直到维1976 年1月8日周恩来同志逝世以后,淮安县委根据亿万
标签: #导游
摘要:
展开>>
收起<<
绍兴周恩来故居导游词(精选3篇)周恩来故居游篇绍兴导词1 周恩来故居原名锡养堂,位于绍兴市区劳动路东端,建于明洪武年间。据方志记载,保佑桥周氏是明嘉靖年间迁居绍兴城内的。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周懋章妻王氏寿至百“”“”岁,浙江巡抚特给百岁寿母之门匾额一方志贺,故又称百岁堂。这里素为周恩来祖辈聚居之所,后来他祖父出任江苏,才迁居淮安。 周恩来生前一直不准对其祖居进行维修和对外开放。当地政府为隆重纪念周恩来同志诞生100周年,于1998年完成了全面修复周恩来祖居。修复后作为周恩来纪念馆对外开放,其中包括塑有3米高汉白玉周恩来雕像的瞻仰大厅。 周恩来与故乡陈列、周恩来遗物陈列等。此馆现为...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
作者:文海小编2
分类:实用范文
价格:免费
属性:4 页
大小:41.66KB
格式:DOCX
时间:2024-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