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教育的心得体会

免费
教育的一些思考
“邓德说: 读了周国平的《教育的七条箴言》,感觉就像一道闪电炸开了多年萦绕在心头
的阴霾,到 在才 明白我 之 斗二十多年的神圣教育事 的悖 和不合情理,我现 渐渐 为 奋 业 谬 发
”现真正的教育在离我们越来越远,教育的灵魂已经出卖给了功利这个魔鬼。 初读这句
话,我是深不以为然的。但细细想来,这些话又不无道理。
下面我仅就自己的经历谈几点关于教育的想法。
一、重知 行轻
知行统一,教育的追求。陶行知以行知命名,一生孜孜追求,足见其对实践的重视。可现
在的教育多只重知识传播,而轻视实践。
1、教育的目的
“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使每一个受教育者走出校门就能成为一个思想者、探究者,不管今后
”从事什么职业,也改不掉其学习、思考、探究的习惯和爱好。 苏霍姆林斯基如是说。知
识是手段,不是目的。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有两层含义:一是追求每位学生的发
展。每一个学生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也都有受好的教育的权利。我们应该公平地对待每一
个孩子, 了一切的孩子。但 多 候,我 是甄 能 去考学,有的老 坦言,什为 许 时 们仅 别谁 够 师
么是好学生,能考上学的才是好学生。这对学生而言是不公平更是残酷的。二是终身二字
很关键。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我们应该在学生的终身培育上想办法,下功夫。要
用长远的眼光去看待学生,更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使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启迪他们
适应社会的智慧。
2、几亩校田
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后,我突发奇想,每校再有几亩校田那该多
好!师生业余在田间亲自劳作,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领会劳动的艰辛,品尝丰收的
喜悦,体味劳动的快乐。在劳动中学习,在劳动中成长,进而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果实,
尊重劳动者。实践出真知!
3、回归自然
上小学 ,老 曾 我 去黄河岸 野炊,雄 的赫庄 , 的黄河水,青青的草地,时 师 领 们 边 伟 闸 滚滚
悠闲的羊群,茂密的树林,香气四溢的烤鱼(因将浅沟里摸得的小鱼放在燃烧的火上烤熟
而得名),至今 在目。春日,我 去踏青,温柔的春 ,芬芳的泥土, 油油的麦历历 们 风 绿
苗,粉色的桃花,返璞归真拥抱自然。而自己亲手移栽的桃树苗更使我播种了希望。反观
现在孩子们的生活,手机几乎取代了一切,越来越多的孩子醉心于网络。真心希望让孩子
近大自然,在大自然中健康成 。亲 长
二、德育的缺失
德智体美劳,德字当头,德育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可近几年,我觉得学生的品德在悄悄
退化。
第一幅画面
在一个宽敞的教室里,二十几个孩子,正在挥毫铺墨,一笔一划极为认真。老师颔首赞
许。画面切换,铃声响起,老师离开,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将毛笔伸进分饭的舀子里去洗
刷。
第二幅画面
教室的地面上常会出 小刀、橡皮之 ,有些甚至几乎是 新的。 心的同学拾起放到前现类 崭 热
边的讲桌上,让人认领。不久就会堆满整个盒子,奇怪的是几乎无人认领。久而久之,丢
在地上的东西,学生们都视而不见了。
第三幅画面
教室里出 了一件新 光亮的大毛衣,全体同学都 了上来,好一番品 。一 ,班里现鲜 围 评 时间
……的毛衣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还有,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校园暴力,校园欺凌,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种种 象 一点,就是学生道德的缺失。而造成 种缺失的原因是很多的。这 现 归为 这
1、言行不一
身教重于言教。可 起来容易,做起来 。一 是孩子,端着 本,凝神思考;一 是家说难 边 课 边
长,或是推杯换盏,喷云吐雾。或是沉溺于麻将桌,两耳不闻桌外事。或是盯着手机,聊
…… ……天,斗地主,翻视频,刷抖音 一边是老师,喝大茶,侃大山 (当然这样的家长、
老师只是个别现象)。学生是最善于模仿的可塑性最强的人,这样的环境,孩子耳濡目
染,试想孩子还能学得下去吗?我们的教育在现实面前是何其苍白。
2、重智轻德
在校,老师看重的往往是那些学习好的学生,真可谓一俊遮百丑。甚至授予他们特权,比
如不参加 之 。在家,家 关注最多的也是孩子的学 成 , 孩子做得最多的是劳动 类长 习 绩为检
“查作业,辅导学习,购买学习资料。当孩子想替家长分担些家务时,家长们总说: 这不
”用你管,学好习才是你首要的任务。
如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呢?
1、形成教育合力
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群策群力,共同致力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方能事半功
倍。如果家长认为将学生送到学校,自己就高枕无忧了,或是认为学生不会受社会影响,
学校独立于社会之外,那学校苦心孤诣的五天教育,将会被家庭、社会的两天教育所抵消
而功 一 。亏 篑
2、言传身教
言 是必不可少的。学校可充分利用班会、国旗下 、校会等形式, 学生 行思想品传讲话 对 进
德教育,培养其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家长呢,也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与学校的要求保
持高度一致,将孩子出现的坏苗头及时地消灭在萌芽之中。要想让学生不吸烟,老师、家
长都得把烟戒掉,至少不能守着孩子吸烟;要想让学生喜欢读书,老师、家长只有将书端
起,投入其中;要想让学生养成讲卫生、爱护公物的好习惯,老师、家长首先应该自己讲
究卫生身体力行,做他们的表率。
三、终身学习
“”为了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 这一理念正本清源,抓住了教育的核心。可我认为,不论是
面向全体,关注个性差异,因材施教,还是教育的公正平等,这些都取决于教师本身的素
质,而要提高教师全方位的素质,教师的终身学习无疑是一捷径。
(一)、教 伍 状需要 身学师队现 终 习
1、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老龄化现象比较严重,令人堪忧。
有的学校最年轻的老师竟然是 48 岁,许多老师都已近退休年龄。孩子们喜欢什么样的老
师呢?也许大家都有同感,那就是有朝气,有活力的年轻老师。如果搞一个民意测验,我
相信没有多少学生愿意跟这些比爷爷奶奶还大的老师学习的。
2、正规院校的教师太少
记得,一年去参加自考时,有一个外乡镇的哥们提起我们中学,不仅竖起了大拇指。为什
么呢?就是因为我们这样的乡村中学竟然有三个山师大毕业的老师。这话已经过去了近二
十年,再看一下现在的教师队伍,又有多少名牌大学毕业的老师呢。
(二)、知 的更新需要教 身学识 师终 习
“”知识,科技日新月异。如果我们闭目塞听三个月,恐怕会落后世界一大截。 习书记如
是说。要想给孩子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这个提法早已过时了。教师不能再满足于
“那一桶水,也不能仅满足于自己学科的那桶水,教师的水应该是常净常新的,应该是 源
”头活水。教师最好是全才,很难相信,一个不懂音乐的老师能培养好具有音乐天赋的学
“ ”生。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 教材越教越薄的建议,有的教师能不带教材上课,这只能算是
熟, 不是巧。他所 的薄 是厚 薄 , 是旁征博引, 我所用, 是信手拈还说 应该 积发 应该 为 应该
来,不着痕迹。
(三)、世界形 需要教 身学势师终 习
不少国家通过立法,从法律上确立终身教育理论为本国当今和今后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基本
指导思想。如日本、美国、韩国、瑞典等。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实现全民终身学习是需要
时间的,而教师终身学习却是切实可行的,且是势在必行的。
目前教育尽管存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但总体还是可喜的。看,校本培训的开展,城乡共同
……体的学 交流,挂 学 的 措,一年一度的教 招聘 些都是教育的春天,教育的习 职 习 举师 这
希望。我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教育的美好明天即将到来。
摘要:
展开>>
收起<<
教育的一些思考“邓德说:读了周国平的《教育的七条箴言》,感觉就像一道闪电炸开了多年萦绕在心头的阴霾,到在才明白我之斗二十多年的神圣教育事的悖和不合情理,我现渐渐为奋业谬发”现真正的教育在离我们越来越远,教育的灵魂已经出卖给了功利这个魔鬼。初读这句话,我是深不以为然的。但细细想来,这些话又不无道理。下面我仅就自己的经历谈几点关于教育的想法。一、重知行轻知行统一,教育的追求。陶行知以行知命名,一生孜孜追求,足见其对实践的重视。可现在的教育多只重知识传播,而轻视实践。1、教育的目的“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使每一个受教育者走出校门就能成为一个思想者、探究者,不管今后”从事什么职业,也改不掉其学习、思考、探究...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
相关推荐
-
VIP免费2025-02-08 999+
-
VIP免费2025-02-08 999+
-
VIP免费2025-02-08 999+
-
VIP免费2025-02-08 999+
-
VIP免费2025-02-08 999+
-
VIP免费2025-02-08 999+
-
VIP免费2025-02-08 999+
-
VIP免费2025-02-08 999+
-
VIP免费2025-02-08 999+
-
VIP免费2025-02-08 999+
作者:Jazy
分类:教学资源
价格:免费
属性:3 页
大小:40.55KB
格式:DOCX
时间:2024-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