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洞庭湖的导游词(精选20篇)

免费
关于洞庭湖的导游词(精选 20 篇)
关于洞庭湖的 游 篇导 词 1
暑假,我和妈妈,爸爸一起游玩了洞庭湖。
——我们先去了洞庭湖的小岛 君山岛,那景色优美,看洞庭湖一目了然。君山岛也是
洞庭湖的一部分:斑竹,是现在很难见到的一种竹子,远处看,似枯,近处看,是绿,上
面还有许多斑点。荷花池的搭石更是数不胜数。小亭子也能看到洞庭湖的美景。洞庭湖看
起来风平浪静,其实一靠近它便感觉风号浪吼。洞庭湖上有很多船只,一些小浪打过来,
他们看起来都要摇摇欲坠了。洞庭湖晚上的天空也不一样,上面有霓虹灯的风筝,漂亮极
了了!
斑竹,荷花池,搭石,小亭子,天空,包括洞庭湖的所有事物,都是美景。在书中,
电视不能领略洞庭湖的美景,只有亲身来过,才能领略。
关于洞庭湖的 游 篇导 词 2
洞庭湖是中国的第二大淡水湖,跨湖南湖北两省,它北连长江,南接湘、资、沅、酆
“ ”四水,号称 八百里洞庭湖 。洞庭湖的意思就是神仙洞府,可见其风光之秀丽迷人。其最
大的特点便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
湖滨的风光极为秀丽,许多景点都是国家级的风景区,如:岳阳楼、君山、杜甫墓、
文庙、龙州书院等名胜古迹。湖中最著名的是君山,君山风景秀丽。它是洞庭湖上的一个
孤岛,岛上有 72 个大小山峰,这里每天有渡轮来往航程大约一小时。君山原名洞庭山,
是神仙洞府的意思。相传 4000 年前,舜帝南巡,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追之不及,攀
竹痛哭,眼泪滴在竹上,变成斑竹。后来两妃死于山上,后人建成有二妃墓。二人也叫湘
妃、湘君,为了纪念湘君,就把洞庭山改为君山了。现有古迹二妃墓、湘妃庙、飞来钟
等。君山的竹子很有名,有斑竹、罗汉竹、紫竹、毛竹等。这里每年都举办盛大的龙舟
节、荷花节和水上运动。
洞庭湖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其物产极为丰富。湖中的特产有河蚌、黄鳝、洞庭蟹等珍
“ ”贵的河鲜。洞庭湖的 湖中湖 莲湖,盛产驰名中外的湘莲。湘莲颗粒饱满,肉质鲜嫩,历
代被视为莲中珍品。
“ ”衔远山、天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考试资讯,此为范
仲淹所描述的洞庭湖。千百年来,八百里洞庭以其磅礴大势跃然历史的取景框中。碧波万
倾,沙鸥翱翔,浮光跃金,诗意荡漾。更兼有日落黄昏下,点点渔舟唱晚,平湖秋月里,
“ ”千倾碧波荡银彩。此情此景,当是人间一绝。洞庭湖大,所以才有 洞庭天下水 的说法。
虽然现今与几十年前相比,面积已小了一半,仍然还是全国第二大湖。洞庭湖是一个古老
而又神奇的湖,浩翰无际,气势雄壮,自古就吸引着无数杰出的文人骚客吟咏、歌颂。屈
“ ”原第一个来此吟哦,李白 将船买酒白云边 ,杜甫却倚着栏杆与巴陵古城同醉于洞庭春
色,“ ” “ ” “刘禹锡 遥望洞庭山水翠,把群山看成 白银盘里一青螺 ,孟浩然却喟然一声长叹 气
”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洞庭湖之美在于广博,那种水天一色,气象万千的景致是红尘
中人永远看不够的风光。
关于洞庭湖的 游 篇导 词 3
洞庭湖,历史上有云梦、云梦泽、九江、五渚、五湖、三湖、重湖、太湖之称。
洞庭湖的名称的历来,有许多的说法。在《史记》、《周礼》、《尔雅》等古书上都
有"云梦"的记载。梦,是当时楚国方言"湖泽"的意思,与"漭"字相通。"春秋昭元年,楚
子与郑伯田于江南之梦"。又云:"定四年楚子涉濉济江,入于云中。"《汉阳志》说:"云
在江之北,梦在江之南。"合起来统称云梦。当时的云梦泽面积曾达 4万平方公里,《地
理今释》载:"东抵蕲州,西抵枝江,京山以南,青草以北,皆古之云梦。"司马相如的
《子虚赋》说:"云梦者方八、九百里。"到了战国后期,由于泥沙的沉积,云梦泽分为南
北两部,长江以北成为沼泽地带,长江以南还保持一片浩瀚的大湖。自此不再叫云梦,而
将这片大湖称之为洞庭湖,因为湖中有一著名的君山,原名洞庭山。《湘妃庙记略》
称:"洞庭盖神仙洞府之一也,以其为洞庭之庭,故曰洞庭。后世以其汪洋一片,洪水滔
天,无得而称,遂指洞庭之山以名湖曰洞庭湖。"这就是洞庭湖名称的由来。
洞庭湖属扬子准地台江南地轴上的断陷盆地,形成于燕山运动,延续至喜马拉雅运
动。白垩纪为盆地发展扩大时期,第四纪以来,洞庭湖拗陷盆地在新构造运动作用下,再
次全面下沉,接受沉积,成为湖南省第四纪分布最广、厚度最大、沉积层序最全的地区。
存在 4次以上凹陷成湖、凸起成陆的演化过程,相应拗陷盆地解体,形成断拗盆地。早更
新世早期,在目平湖、澧县、沅江等凹陷成湖,中期湖侵扩大到汉寿、鼎城、安乡、湘阴
等地,出流由安乡经澧县凹陷排入长江,末期凹陷转为缓慢上升,湖泊萎缩一部分成陆。
早更新世晚期,目平湖与沅江两凹陷相连,湖盆扩大。赤山凸起成为两湖间的孤岛,湖水
从南县、鲇市、藕池口排入长江,为第四纪湖面最大的兴盛时期。随着湖盆转为上升为
主,湖水退却,出现洞庭湖平原地貌景观。中更新世,洞庭湖盆地发育为河网交织的湖沼
盆地,澧县、目平湖和沅江至湘阴的沉积体系。此时,湖水有两处出口,一处由岳阳君山
经广兴洲入长江,另一处由安乡佘家台经澧县进入江汉盆地。晚更新世,目平湖凹陷和沅
江至湘阴凹陷部分地区再次活化沉降,并在赤山西部形成常德、安乡河湖盆地和东部临资
口、黄茅洲和北大市河湖盆地,但其它范围已大为缩小,形状复杂,湖水由南向北流,并
在团山附近有东、西水系汇合,在石首一带注入长江。发展到全新世后期,整个湖盆为河
网交错的洞庭平原,当时在君山西南侧有一方圆130 平方公里的小湖。
先秦之后,云梦泽逐渐解体,江湖关系转变,直接影响到洞庭湖的演变。汉晋以来,
长江流域人口逐渐增长,垦殖活动强度增大,自然植被受到破坏,长江的含沙量开始增
—高。随着荆北云梦泽的逐渐淤塞,荆江河床自动调节抬高,加上受西北东南方向新构造
掀斜运动的影响,荆江主泓道逐渐向南摆动。东晋永和年间,荆江南岸形成景口、沦口二
股分流汇合成沦水进入洞庭湖。洞庭湖由于承纳两口分泄之江水江沙,湖泊的淤积过程开
始加速,形成大小不一的湖群。唐宋时期,荆江统一河床的形成,使边界条件发生重大变
化。随着荆江堤防不断修筑,江面束狭、泄洪不畅,洪水位开始抬升,江水顶托倒灌机率
“ ”增大,每当大洪水通过荆江段常形成决口,九穴十三口形成。穴口大量分流长江洪水,
使洞庭湖呈现明显扩涨之势,湖盆向西、向南伸展,南连青草、西吞赤沙,水域面积扩
“ ”大。形容湖水波 壮 的 八百里洞庭 一 便开始在 一 期的 文典籍中出 。随着水澜 阔 词 这 时 诗现
域扩展,使原来在汉晋时期彼此支离的洞庭、青草、赤沙3个湖泊在高水位时得以连成汪
洋一片。由于受长江来水的影响越来越大,洞庭湖洪水过程也相应发生显著变化,由唐宋
“ ” “ ” “以前以 春溜满涨为主逐渐转变为以夏秋水涨为主,洪水特征除由四水注入的桃花
”汛之外,长江夏秋水涨的洪水特征已突现出来,使湖泊的洪水过程在年内变化由原来的
单峰型转变为明显的双峰型。
“宋代以后,荆江河床不断为泥沙淤积,洪水位持续抬升,使魏晋时原 湖高江低、湖
” “ ”水入江 的江湖关系逐渐演变为 江高湖低、江水入湖 的格局,洞庭湖水浸日益严重。
元、明、清三朝,随着荆江堤防的不断修筑和穴口的时决时塞,江患加剧,荆江溃堤、湖
区溃垸频繁。江湖关系开始紧张起来,说明从宋代开始,江湖关系开始发生历史性变化,
人为因素成为江湖关系变异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 ”明嘉靖之后,中央政府采取舍南救北 的治水方针,荆江北岸穴口尽堵,南岸保留太
平、调弦二口与洞庭湖勾通。清代仍继续沿袭明朝的消极治水方针,在长江来水有增无减
的情况下,一遇洪水则湖水泛滥四溢、向外扩展已成必然之势。西洞庭湖和南洞庭湖就是
“在这一背景下逐渐扩大起来的。这一时期洞庭湖的范围, 每岁夏秋之交,湖水泛滥,方
”圆八九百里,龙阳、沅江则西南之一隅。说明唐宋时期洞庭湖在西吞赤沙湖之后,向西
南又有了迅速的发展。迄至清代中期以前,洞庭湖仍继续呈扩涨之势,到道光年间,为洞
“庭湖自先秦以来扩展至鼎盛时期。道光《洞庭湖志》记载它的范围是: 东北属巴陵,西
北跨华容、石首、安乡,西连武陵、龙阳、沅江,南带益阳而环湘阴,凡四府一州,界分
” “九邑,横亘八九百里,日月若出没其中。 可见洞庭湖自魏晋南北朝之后是逐步 回
”春的。由魏晋时期的五百余里到唐宋之际的七、八百里,继而又发展到清中叶的八九百
里,湖水波涛可直拍岳阳、华容、汉寿、沅江、湘阴等县城,君山、艑山、层山、寄山、
团山、磊石山、赤山、墨山等均成为兀立湖中的岛屿。洪水时节,洞庭湖水域面积超过
6000 平方公里。
十九世 中叶,洞庭湖开始由盛 衰, 入有史 以来演 最 烈的 段。从纪转 进 记载 变 为剧 阶
6000 平方公里的浩瀚大湖,萎缩到目前2691 平方公里的湖面,就是在这一百多年时间内
发生的。其主要原因就是人为和政策的因素,导致咸丰、同治年间藕池、松滋相继溃口,
荆江四口分流入洞庭湖局面的正式形成。咸丰二年,荆江藕池堤马林工在小水年份溃决,
清政府借口民力拮据未予堵筑,形成藕池口、至咸丰十年长江大水,在原溃口冲刷成藕池
口。同治九年松滋溃口,因堵筑不坚固,同治十二年复溃,形成松滋河。藕池口,松滋口
形成后,原由两口分流转变为四口分流,江湖关系巨变,成为洞庭湖近一百多年来演变的
重大转折点。由于四口自北而南奔流,夺流改道,不仅使四水三角洲平原被淹,而且还迫
使四水改变流向,彻底打乱了原有水系格局。沅水尾闾的主泓被迫遗弃故道,改由大围堤
西北方向入湖;资水尾闾的主泓也不再经由沅江县城侧,而是改由毛角口经杨柳潭入湖。
四口和四水在湖内相互顶托干扰,造成局部地区水位壅高。更为严重的是大量泥沙倾积湖
内,成 制 洞庭湖演 的一个主要矛盾。四口入湖泥沙淤 形成的河口三角洲自西北向为 约 变 积
东南推进,加速了洞庭湖洲滩的发育。随着三角洲在湖内不断充填和南移东进,洞庭湖由
此进入了迅速缩小的过程。伴随着泥沙淤积和洲滩的迅速扩展,湖区继之开展大量的围
垦。湖泊变成洲滩,洲滩又成为垸土和湖田,洞庭湖人进水退的状况开始出现。滨湖堤垸
如 ,弥望无 ,已有与水争地之 。乾隆年开始到嘉 年 ,湖南的一些有 之士包括鳞际 势 庆间识
地方官开始呼吁限制围湖造田,并要求刨毁有碍行洪的私垸。二是清末光绪年,在荆江来
沙成倍增长、洲滩迅速扩展的情况下,再次出现筑堤建垸的高潮,挽垸呈恶性膨胀,至清
末洞庭湖总计有堤垸 1094 座。
民国时期,围垦没有受到遏制,洞庭湖进一步萎缩。高位洲滩因每年显露期长,相继
挽成堤垸已成必然之势。而中位和低位洲滩,因地势低下,每年淹没时间较长,修垸工程
标签: #导游
摘要:
展开>>
收起<<
关于洞庭湖的导游词(精选20篇)关于洞庭湖的游篇导词1 暑假,我和妈妈,爸爸一起游玩了洞庭湖。 ——我们先去了洞庭湖的小岛君山岛,那景色优美,看洞庭湖一目了然。君山岛也是洞庭湖的一部分:斑竹,是现在很难见到的一种竹子,远处看,似枯,近处看,是绿,上面还有许多斑点。荷花池的搭石更是数不胜数。小亭子也能看到洞庭湖的美景。洞庭湖看起来风平浪静,其实一靠近它便感觉风号浪吼。洞庭湖上有很多船只,一些小浪打过来,他们看起来都要摇摇欲坠了。洞庭湖晚上的天空也不一样,上面有霓虹灯的风筝,漂亮极了了! 斑竹,荷花池,搭石,小亭子,天空,包括洞庭湖的所有事物,都是美景。在书中,电视不能领略洞庭湖的美景,只有...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
相关推荐
-
VIP免费2025-02-10 999+
-
VIP免费2025-02-10 999+
-
VIP免费2025-02-10 999+
-
VIP免费2025-02-10 999+
-
VIP免费2025-02-10 999+
-
VIP免费2025-02-10 999+
-
VIP免费2025-02-10 999+
-
VIP免费2025-02-10 999+
-
VIP免费2025-02-10 999+
-
VIP免费2025-02-10 999+
作者:Jazy
分类:实用范文
价格:免费
属性:22 页
大小:67.83KB
格式:DOCX
时间:2024-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