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省宜林地拍卖情况的调查报告
免费
关于我省宜林地拍卖情况的调查报告
最近,我们深入有关市县对全省宜林地资源的拍卖情况进行了调查,基本摸清了我省
宜林地资源拍卖工作的现状,发现了一些制约宜林地开发利用的症结问题,并结合这些问
题提出了我们的初步意见。
一、我省宜林地拍卖与治理的现状
宜林地主要指适宜植树造林的荒山、荒地、荒滩,宜林地拍卖是指宜林地所有者将自
己所有的宜林地使用权以拍卖的形式转让给他人,取得一定出让金的行为,实质上是一种
新的承包经营形式。通过宜林地拍卖把土地资源的使用权和所有权分离,可以充分调动农
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力量开发治理宜林地资源的积极性。
早在 80 “ ”年代,针对林业 三定 以来,群众承包的责任山长期得不到治理的问题,有
“ ”些地方就将集体的宜林荒山、荒地和荒滩(当时称 三荒 )承包或无偿分配给农民群众开
发治理。但由于群众存有怕政策变等心理,开发治理成效不大。90 年代以来,全省各地借
“ ”鉴以前的经验教训,把拍卖 三荒 作为扩大我省森林资源,促进林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出
台了一系列文件。1990 年省政府《关于动员全省社会力量加快发展林业的决定》规定:对
“ ”林业 三定 后在荒山、荒滩、荒地上营造的中幼龄林,在明确权属的基础上,可以活立木
“ ”为载体,实行营林劳动、管理、科技、资金投入的有偿转让,或称 买卖青山 。1994 年省
“ ” “ ”林业厅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拍卖宜林 三荒 工作的意见》,对我省宜林 三荒 范
围、拍卖的程序、拍卖价格的确定、拍卖年限及保持林业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等问题进
“ ”行了规范。各地也相继出台了一些拍卖 三荒 的优惠政策措施。全省出现了宜林地拍卖治
理的高潮,到目前为止,全省共拍卖荒山、荒丘、荒滩、荒地 520 万亩,共有 78533
户,366 家企事业单位和团体购买了宜林地,其中已有 60%得到了初步治理开发。
总结各地宜林地拍卖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单户公开竞争拍卖。对交通方便、立地条件较好,治理难度较小的宜林地,单户
有能力治理的,采用单户公开竞争招标拍卖。
2、联户购买,股份开发。对宜林地面积较大,分布
相对集中,一家 一户难以治理的,由农民群众通过联户购买,股份开发,按股分
红。入股的方式包括:资金入股、技术入股、投劳入股、土地入股等形式。入股的股东包
括农户、个体户、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等。
3“ ”、均分到户,拍卖治理。有些地区,为了避免在治理见效后出现 红眼病 ,将宜林
地按立地条件合理搭配,平均划分到户,由各户向集体交纳宜林地使用费或按收益分成。
这种方式在迁西县围山转治理中普遍存在,由于围山转多种植板栗等经济林木,效益较
高,这种方式较受欢迎。
4、改包为卖。为了维持以前形成的承包关系,保持政策的连续性,进一步强化承包
双方的责任与义务,经双方协商,修改承包合同,合理作价,一次性卖给原承包者。对承
包后逾期未治理或治理效果较差的,集体收回,统一作价,公开招标拍卖。
5、面向社会跨地区跨行业拍卖。到目前为止,全省已有 366 家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
体购买了宜林地。目前,参与跨行业购买宜林地的主要有:城镇下岗职工、城市个体工商
户、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在职职工等。团体主要有:厂矿企业、政府机关、宾馆饭店
等,其购买的目的主要作为本单位的生产开发基地或休闲旅游度假基地。投资达200 万元
以上。
目前,农村宜林地的开发项目主要是发展林果业、养殖、旅游业、建立工业原料基
地。
二、我省宜林地拍卖的主要做法和存在问题
(一)主要做法
总结我省宜林地拍卖工作,主要做法是:
1 、强化组织领导 积极稳妥推进
经过近几年来的宣传发动,各地对宜林地拍卖工作较为重视,多数地区把这项工作摆
上了议事日程。在调查的县(市)发现,多数县的县委、县政府都成立了由县主要领导挂
帅,林业、水利、土地等有关部门参加的宜林地拍卖领导小组,有关乡村建立了拍卖组
织,精心组织拍卖工作。曲周县成立了由主管副书记任组长,主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农工
部、土地局、林业局、开发办等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各乡(镇)、村也成立
了相应组织,具体负责林地使用权拍卖工作的组织。
2 、规范拍卖程序 保证公正公开
在宜林地使用 拍 程中,各地着重抓了以下几 工作:一是制 拍 方案。在拍权 卖过 项 订 卖
卖前对宜林地进行摸底调查,统一规划。制订拍卖方案,交群众代表讨论,报乡和县有关
部门审查。二是合理确定宜林地标底,公开竞争拍卖。由乡村干部和群众代表参加组成评
估小组,根据宜林地的不同类型、立地条件合理确定标底,张榜公布,公开竞争招标。三
是签订合同,进行公证。一般作法包括:统一制作合同样本,规范合同内容,包括四至界
限、承包期、治理标准和时间,双方权利和义务,违约责任等内容。合同签订后,进行司
法公证,并报有关部门备案。土地和林业部门要及时确权发证。四是搞好拍卖金管理。多
数地区的宜林地拍卖金管理较为规范,主要作法是村有乡管或村有村管,拍卖金主要用于
宜林地治理和改善农村的社会公益事业。有的县将宜林地拍卖金 纳入村有乡管范畴,能
够用活用好。
标签: #调查报告
摘要:
展开>>
收起<<
关于我省宜林地拍卖情况的调查报告 最近,我们深入有关市县对全省宜林地资源的拍卖情况进行了调查,基本摸清了我省宜林地资源拍卖工作的现状,发现了一些制约宜林地开发利用的症结问题,并结合这些问题提出了我们的初步意见。 一、我省宜林地拍卖与治理的现状 宜林地主要指适宜植树造林的荒山、荒地、荒滩,宜林地拍卖是指宜林地所有者将自己所有的宜林地使用权以拍卖的形式转让给他人,取得一定出让金的行为,实质上是一种新的承包经营形式。通过宜林地拍卖把土地资源的使用权和所有权分离,可以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力量开发治理宜林地资源的积极性。 早在80“”年代,针对林业三定以来,群众承包的责任山长期得不到治理...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
作者:文海小编1
分类:个人文档
价格:免费
属性:2 页
大小:38.81KB
格式:DOCX
时间:2024-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