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与经济学理论创新

免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学理论取得了重大创新和发展。其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的实
践为经济学理论创新提供了不竭源泉,促进了思想解放,营造了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极
大地调动了经济学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了中国经济学走向世界的进程,最重要
的是改革开放进程中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为理论创新的思想保证和强大
动力。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济学理论创新的宝贵经验是:解放思想是先导,坚持方向不动
摇,坚持创新不止步,关键是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理论研究队伍。时代和实践的发展无止
境,改革开放实践呼唤经济学理论的进一步创新。要在若干重大方面取得进一步突破,必
须继续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解放思想,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继续充分吸收人类
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继续加强队伍建设。
关键词:改革开放经济学理论创新
改革开放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一场伟大革命,创新是经济学理论发展的灵魂。始于
1978 年的改革开放,不仅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极
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学理论的创新。而经济学理论的创新,又为改革开放开辟了道路,提
供了强有力地支持。本文拟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学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作简要回顾,并
对经济学理论的进一步创新进行展望。
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学理论的新进展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实践的发展,我国经济学理论实现了一系列重大创新,极大地丰
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些创新,概括言之,有如下十个主要方面:
(一)关于改革方向、目标、道路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强调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是社会进步和政治进步的强大推动力的
同时,曾经论及社会主义改革。恩格斯指出,我认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
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主义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但
是,对于实践中的社会主义特别是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如何改革,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不可能
做出明确的回答。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
社会主义制度,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宝贵成就和经验,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奠
定了基础,但也没有解决社会主义如何进行改革的一系列理论问题。
始于 1978 年的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伟大革命。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学关于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理论实现了一系列创新和完善,这
些理论不仅包括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必然性,改革的性质、目标,而且包括改革开放的内
容、道路、方略,由此形成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体系,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
于社会主 在 践中不断 展和完善的学 。义 实 发 说
(二)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所揭示的人类发展一般规律和对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马克
思主义经典作家得出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论断,但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
义的本质是什么,他们只是作了一些原则性的预测。列宁在总结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基础
上,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他不仅肯定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的
一些基本原则,如公有制、按劳分配和人民政权等,而且根据俄国的实践,形成了对社会
主义特征的进一步认识,如:实行全民所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合作经济;存在商品生产
和商品交换;具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建立工人阶级和劳
动人民的政权及其民主制度等。但对于未来社会主义究竟怎样,列宁又采取了非常慎重的
态度。他认为,社会主义将来是个什么样子,什么时候达到完备的形式,这些只有未来建
设者才能具体描述。
改革开放前,我国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经历过反复的过程,有重大
的进步也有曲折甚至失误。我们曾经肯定社会主义就是要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生产率,
因此致力于生产力发展并取得重大成就;曾肯定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满足人民
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因此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使人民生活有极大的改善;曾
经肯定要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所以使生产关系在很大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发
展。但是,我们也曾经过分强调生产关系的变革而忽视发展生产力,过分强调生产资料越
公越好而脱离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过分强调经济增长而忽视人民生活的改善。
改革开放的实践,不仅使我们认识到社会主义不意味着贫穷,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而且
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
到共同富裕,同时认识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
义的本质属性和要求。这些认识反映在经济理论上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重要方面:一是促
进社会和谐,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根本目的。二是消灭剥削,消
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根本要求。三是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根本手段。很显然,这些理论是在实践基础上的重
大创新,使马克思主义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在原有的基础上前进了
一大步。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会主义发展要不要划分阶段、如何划分阶段,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认为共产主义社会
从其产生、发展到成熟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除了要经过从资本主义
社会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外,还要经过两个阶段: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和共产主义
社会的高级阶段。列宁曾依据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实践,指出在向共产主义
前进的过程中会出现若干重要阶段,并提出了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发达的社会主义、完
全的社会主义等概念。但是,这些思想也仍然是一般的构想,当时还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
来做出科学的概括。所以,面对一系列新情况和新问题,列宁不拘泥于已有的结论,而是
主张根据经验来谈论社会主义。
新中国建立之初,我国对国情问题进行了探讨,成功地渡过了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生产
资料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一些宝贵经
验,但其后也走了一些弯路,在某个特殊时期,甚至脱离国情,超越发展阶段,实行了一
些不切实际的政策和措施,给社会主义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危害。在几十年社会主义探索的
基础上,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我们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范畴,并作出中国仍处
于社会主 初 段的 断, 是依据我国的基本国情提出来的。我 的社会主 初义级阶 论 这 们讲 义级
阶段,是特指在我国生产力水平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
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就我国的社会性质来看,它已经足社会主义社会,因此,我
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这与过渡时期有着本质的区别。第二,就我国社会主义
社会成熟程度来看,它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贫穷落后的状
态,我们必须认清这一点,决不能超越这个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这两层含义是相辅
相成的。社会主义是基本前提,初级阶段是发展程度。我国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
论,是对长期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
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确立,初步解决了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所面临
的新课题,为进一步科学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基础,为制定正
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供了根本依据。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的理论,提出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所决定,我国不可能实行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而必
须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时提出,公有制实现
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在此基
础上,进一步提出: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
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
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论的确立,指明了现阶段中国经济制度的根本性质
和特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可靠的理论基础。
(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理论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论的基础上,改革开放以
来,我们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理论,主要包括:一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
分配方式并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二是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资本、技术和
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则;三是坚持效率与公平的统一,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
秩序,既反对平均主义,又防止收入差距过大,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
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四是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
收入;五是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先富起来的地区和个
人要帮助后富的地区和个人,最终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富裕,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果。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理论,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对调动劳动者积极
性,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其著作中有许多关于商品经济的分析,这些分析如果抛开资本主义
的制度因素,其揭示的许多一般规律对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但马克思主
义经典作家在预测未来社会时,曾以在发达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为前提,设想社
会根据需要,有计划地调节生产,不需要价值插手其间。后来有人把经典作家的这种对特
定前提下的预测变成教条,不管现实社会主义的条件如何一概排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从而严重束缚了社会主义活力的发挥。
社会主义建设几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基
础上建设社会主义,不但不能取消反而必须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有了这样的认识为基础,市场经济与公有制相容的问题、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
配置手段等重大理论也都取得了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也随着改革的深
摘要:
展开>>
收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学理论取得了重大创新和发展。其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的实践为经济学理论创新提供了不竭源泉,促进了思想解放,营造了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极大地调动了经济学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了中国经济学走向世界的进程,最重要的是改革开放进程中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为理论创新的思想保证和强大动力。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济学理论创新的宝贵经验是:解放思想是先导,坚持方向不动摇,坚持创新不止步,关键是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理论研究队伍。时代和实践的发展无止境,改革开放实践呼唤经济学理论的进一步创新。要在若干重大方面取得进一步突破,必须继续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解放思想,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中...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
作者:Jazy
分类:免费论文
价格:免费
属性:9 页
大小:48.16KB
格式:DOCX
时间:2024-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