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脂球准备去礼堂为新生儿洗礼那一部分,就插叙了羊脂球曾经有一个孩子的痛苦经历,
表现出羊脂球命运的坎坷与内心的善良。此外,作者对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也
“ 十分到位,如描写鸟先生等贵族阶级分刮羊脂球的食物, 几张嘴不住地张开来又合拢
”去,吞着,嚼着,如狼似虎地消纳着,突出了他们饥饿狼狈的样子。还有鸟先生在大家
“ ”都睡了后, 自己却向房门上的钥匙洞儿里贴着眼睛向外望,一会儿又贴着耳朵向外听这
突出了鸟先生这个生意人的精明和内心的黑暗。
“在羊脂球遭受可耻的贵族和生意人忘恩负义的嘲笑时,小说写到 她感到自己被淹没在这
”些正直的恶棍的蔑视里,他们开始把她当做牺牲品,而过后又把她当做脏物丢掉。 通过
对羊脂球痛苦的心里描写,更突出了那些上流阶层内心的丑恶无耻,也从侧面来赞美了羊
脂球的奉献精神。小说的上层阶级们物质富足,社会地位高,可内心却无比自私,为了个
人利益的实现,就践踏他人的自尊,更无丝毫爱国情怀。而小说中的民主人士高尼岱虽没
“ ”直接对羊脂球进行攻击,但依旧是自私的,是 伪爱国 的,作者最后写他唱《马赛曲》,
其实是从侧面讽刺他的爱国只是停留在表面,并不是真正骨子里爱国。他什么都不做,也
同那些人一样以牺牲羊脂球来换取自由,就好像坐收渔翁之利的人,比起那些更明显露出
丑恶面目的人们更阴险。而小说那链各个嬷嬷,作为基督教徒,她们亦是被现实丑恶污染
的人,对羊脂球悲惨的遭遇毫无善意,反而是冰冷的,甚至是把羊脂球推向深渊的重要凶
手。羊脂球地位低微却内心善良,贵族等上流层次的人地位高内心丑恶,这是一个很大的
反差,作者采用对比是方式展开,使人物形象更鲜明。
小说在情节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对比。小说中贵族们对羊脂球的态度在不同时期是不一样
的,前后具有强烈对比。在未饱受饥饿之前,他们瞧不起羊脂球,对她嗤之以鼻,在饥饿
难耐却发现羊脂球有美味食物时,就态度转好,集体对羊脂球报以赞扬的态度,甚至觉得
她的地位提高了。而后来羊脂球为他们献身给德国jun 官,再次与他们坐同一辆车时,他
们又恢复了丑恶的面貌,全然忘记了羊脂球先前的恩德,不仅不给羊脂球食物,还对羊脂
球以更加鄙视的眼光。当得知羊脂球因拒绝德国jun 官无理要求,他们都内心泛起了丝丝
同情心,对羊脂球的做法表示赞同,认为这是爱国的`表现。可当得知是因羊脂球拒绝德
国jun 官的要求而导致他们逗留时,他们的态度改变,立即变得焦躁不安,并合伙对羊脂
球进行攻击,迫使她委身德国jun 官。那时他们的态度是穷凶极恶的,与之前对羊脂球的
赞美与可怜截然相反。这一系列对比,不仅将人物个性更鲜明突显,更使小说情节更紧
凑,更具有整体感。
此外,情节设置也有很多悬念。如开头人物的出场,作者不是先安排主人公羊脂球先出
场,而是将鸟先生夫妇,伯爵夫妇,马拉东夫妇等其他次要人物先出场,让读者保留悬念
和期待,待羊脂球一出场,就给人惊喜之感。还有小说总共写了六天被滞留在旅馆里的时
间,而这之中围绕羊脂球是否会顺从德国jun 官的要求设置了许多细节。如旅店老板几次
若有深意地询问羊脂球是否答应,而此时鸟先生、伯爵他们或惶恐或无奈等多种不同的表
情神态,让读者就期待他们到底会采取怎样措施去让羊脂球屈服。
在小说背景和环境描写上,依旧是精彩的。小说的故事背景是普法战争法国战败,德国强
势入驻法国居民区的时期。萧瑟破落的法国街头遍布了强大的日耳曼士兵,法国人们终日
惶恐不安,想要逃脱这恐怖的牢笼。于是,小说中的人物就一个个上台了。作者为人物情
节的安排设置了一个丰富合理的大背景,真实可信。小说环境描写也十分细致生动,
“如然而在空气当中总有一点儿东西,一点儿飘忽不定无从捉摸的东西,一种不可容忍的
异样气氛,仿佛是一种散开了的味儿,那种外祸侵入的味儿。它充塞着私人住宅和公共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