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心得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原文摘抄(九篇)
免费
《 心与教育》 笔 心得 《 心与教育》 笔 原文摘抄一爱 读书 记 爱 读书 记
首先,这是一本用心写就的教学手记。理论性书籍往往深奥、枯燥和乏味,让很多读者望
而却步。而这本《爱心与教育》,除了有很少的文字是出于解释说明有点理论的嫌疑之
—外,其余几乎全是实例的叙述和真情的流露。从本书的副标题《 素质教育探索手记》可
以看得出来。它的内容源于实践,而他的表述和总结又高于实践,感觉是娓娓道来,又让
读者领悟到其中深刻的道理。由此可见,这本书一直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也就不足为奇
了。
其次,这是一次与教育的零距离对接。内容几乎都是源于第一手的材料,有李老师自己的
亲身体会,有学生们的所见所闻,所做所为,所思所想,还有李老师同远方一群中学生的
通信,字里行间流淌着真情,以至于很多地方让人感动甚至落泪,让读者被那种浓浓的情
包围着。从李老师身上,我读到了大写的爱,他对每个孩子都像自己的亲生儿女一样,有
无限的爱心和耐心;对于教育,他投入了无限的深情。
“ ”第三,这是一番对学校教育的全景扫描。 爱心和童心 是关于师生之间真挚的感情故
“ ” “事; 与顽童打交道 介绍了李老师在后进生转化方面所做的努力和成绩; 锻造卓越人
” “ ” “格 是关于对优秀学生的培养; 回答心灵的呼唤 是他对青春期教育的尝试; 沉重的思
” “ ”考 介绍了他由一位女生自杀引发的德育剖析; 生死两地书 ,生动地叙述了他和远方一
“ ”群中学生多年来的通信; 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则是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人。内
容全面而详实,让读者通过阅读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从李老师的爱心和真情里学到了
教育的智慧,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指点了迷津,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名家有言:读一本好书,就像是和高尚的人对话。读李老师之书,也能让人的思想豁然开
朗,给读者洗涤心灵;又能给人以启迪,授人以规矩。那么,又该如何去领会、体验、践
行李老师著作之要意呢?
第一,是要用心去读,去思考,去实践。一要用心读透这本书。李老师为什么能受到广大
学生的喜爱,为什么会取得了那么多的成绩?就是因为它对教育的用心和真情的投入。当
然,爱和尊重是教育前提。在此基础上,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他坚持以教育手记的形式
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想,加上自己的反思和总结,长期以来,才形成了一系列的教育真
经,值得广大同仁深研。二要因感悟而见诸行动。学然后知不足,我们读名人大家的故
“ ”事,一定要仔细研读,认真体会,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把其中的一些真经 采取适当的
方式不同程度地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要时时反观自身,反观自己与李镇西老师之间
的差距,我们才能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近学生,走进教育!三要边学习、边反思、边
提高。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即使再好的方法,适合这个学生但不一定适合另一个学生。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只有时时刻刻做个有心人,多观察,勤思考,多总结和反思,才会让
自己的所学、所悟恰当的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才会让自己的工作如虎添翼,教学和
管理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第二,是要用心去感悟,用言去抚慰,用行动去关爱。书中所描述的李老师和学生间的一
个个故事都体现了他为人师表的尽心,超越了一般父母对子女的爱。他对学生的爱是一种
真正的爱。一般的老师是难以做到的,他对学生的爱,不但是爱优秀生,而且更爱差生。
尤其我在书中读到他从不忘记学生的生日,还在学生生日时给学生送上一份生日礼物;在
课间经常和学生一起活动;在课余时间或假期中带领学生一起走进大自然;对班级中的优
生、中等生、差生坚持按号轮流家访等等,李老师在教育岗位上处处闪耀着爱的火花。作
为一名教师,面对着一群天真无邪、稚淳可爱的孩子们,我们又倾注了多少爱在孩子身上
“ ”“呢?李老师在书中这样写道: 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 是拥有一颗爱学生
” “ ”“的心!他还说:离开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师爱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
剂。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
”们的喜怒哀乐。 所以,让我们对孩子多一份爱吧。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
“ ”喜怒哀乐。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 ,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
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我自己是非常赞同这话的。假如没
有爱学生的心又何来的教育好学生呢?假如没有爱心和童心,又何来与孩子打成一片,更
好地教育孩子呢?说爱心和童心是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再恰当不过了!
“李老师说: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情感投向那些极度缺爱的同学。弱势群体是不
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很难拥有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
”生活。如果我们能还他们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么好的教育!是啊,爱是
我们的语言,和学生相处,只有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只有爱才能换来学生的真
心和信任,成为真正受学生爱戴的老师。作为老师,你将你内心深处的爱心传递给你的学
生了吗?自省过后,我发现自己做得的确不够。身为一名数学老师,由于带2个班,又不
是班主任,所以平均与每班孩子相处的时间并不多,常常是这节课进这班教室,下一节又
要到另一个班级上课。很少有时间和学生交流、谈心,所以学生对我也并不是特别亲近和
了解,其实我是很爱他们的,我由衷地为他们的进步而高兴,为他们的失败而难过。但作
为老师,我总是在潜意识里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对象,可能太过追求在学生面前的威严
“ ‘ ’了。其实, 师生在人格上应是绝对平等的,教师不应自视比学生 高人一等。因此,我们
‘ ’ ”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 ,而应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
第三,是要带着志趣去从教,带着责任去敬业守责。李老师对爱的执著也深深打动了我。
李老师做的许多事情都很普通,我们也都可以做到。可为什么李老师能成为名师?而我们
却在日常工作中变得越来越平庸呢?这是因为李老师对教育的一份执著,对爱的一种坚
“ ”持。正如李老师所说 爱心与童心 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
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而我们只是把教育当成自己谋
生的工作。正如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
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在万同的
身上,我们看到转化一个后进生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万
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着哪一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的反
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老师,只有爱心的坚持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
深读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才能深刻体会和感悟书中的内容,才能真正理解李老
师教学中所融入的师生之爱,才能找寻到李镇西老师教育成功的奥秘。这本书给我一种领
悟,一种发现!它要求我们用真心、爱心和责任,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种
子,以一颗智慧之心,仁爱之心,包容之心去拥抱我们的事业,拥抱我们的孩子!
《 心与教育》 笔 心得 《 心与教育》 笔 原文摘抄二爱 读书 记 爱 读书 记
希望的种子,以一终于读完了这本书,当我合上书时,我深深地懂得,做一个教师,爱心
比起其他的任何东西都要来的重要。如果说最初的爱来自于职业的要求,自己命令着自
“ ”己,自己提醒着自己,那么,能让这爱绵延不绝的,是我们的 心 。
《爱心与教育》启发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不要吝啬自己动人的微笑,由衷的赞叹,
热情的鼓励,真诚的帮助和无私的爱心,它们是清香宜人的玫瑰,它们是哺育万物的阳光
雨露,它们是滋补孩子们心灵的灵丹妙药。我由衷地佩服李老师,尊敬李老师,因为他是
那么富有爱心、童心,真心,信心。也正是因为是这样的人,李老师与学生的交流总是充
“ ”满无限真情,也正是因为这样,李老师以爱回报爱,从而使教育获得最终的 成功。想
着,看着,愧疚之心不自觉地油然而生,诚然,我也是爱孩子的。我会为孩子生病而忧心
……忡忡,我会为孩子的退步而发愁,我会为孩子的一点进步而感到欣慰万分
但我的`性子有些急燥,常常忍不住发火,李老师却能坚持不懈地播撒爱的种子,细心呵
护着那颗颗幼芽,让他们不断地成长,这一点无颖深深地震憾了我,是的,我们对学生充
满真挚的情感,无颖会使学生接近我们并乐于接受我们的教育,但仅止于此是远远不够
的。爱的教育,最终目的应该是使学生在感受到老师无私的爱后,再把这种爱自觉地传播
……给周围的人,进而爱我们的社会,爱我们的民族
我们班有一位幼儿叫周张恒,性格及其内向,生活习惯也比较薄弱,他从不愿意和老师交
流甚至是打招呼,从不愿意在幼儿园中吃饭,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一个学期过去了,虽
然我们两位老师都尽了力但是他的进步还是微乎其微。还是《爱心与教育》这本书给了我
启示,我们要用心去对待他,要主动和他聊天,要积极鼓励他。
一天他早上来园时又突然不愿意和我们说早上好了,而且还躲在奶奶后面不愿意出来。他
“奶奶有点生气了刚想训斥她我就马上阻止了他说:周张恒不是不愿意跟老师打招呼,是
”已经在心里打过招呼了,对吗? 他看了看我点了点头。第二天,他又躲在了奶奶后面,
“ ” “但是轻轻地说了声老师早。我马上走过去笑着对他说:嗯,你说得真响!明天还要再
”响一点,让小朋友也听到,好吗? 他没有回答我,但是我知道他已经在心里默许了。果
然在这之后,他每天都愿意用响亮的声音和我们打招呼了。
老师啊,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像李镇西老师那样,用我们的真心、爱心和责任心,在每
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颗智慧之心,仁爱之心,包容之心去拥抱我们的事业,拥抱我们的
孩子!
《 心与教育》 笔 心得 《 心与教育》 笔 原文摘抄三爱 读书 记 爱 读书 记
《爱心与教育》一书是李镇西老师以教育手记的方式来呈现的,大量的手记纪实被收入书
中,没有吹嘘,也没有讲大道理,而是记述了大量的教育事实,用事实来说话,用事实来
呈现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教学的特色,所以读完这本书之后自己收益良多。
读完本书后,自己最大的收获就是明白了作为教师要保有爱心与童心,要时刻准备着与孩
“ ” “子们 斗智斗勇 ,并在斗智斗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成长。在手记里,李老师说: 当一个
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
”“ ‘童心。离开了爱的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我们对学生的爱,不是装模作样的 平
’ ‘ ’易近人 ,也不是教师对学生居高临下的 感情恩赐 ,更不是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目的而采取
‘ ’ ”的 感情投资,而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诚的感情,应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 李老师是这
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毫不掩饰自己对学生的爱,他对学生的爱是建立在真正民主的基
础上的,是真正平等的爱,是发自内心的爱。
——整本书留给我印象最深是手记四回答心灵的呼唤。这一章节主要是讲李镇西老师是如
何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是如何去排解学生的心里忧伤,引导并帮助学生健康成长。读完
摘要:
展开>>
收起<<
《心与教育》笔心得《心与教育》笔原文摘抄一爱读书记爱读书记首先,这是一本用心写就的教学手记。理论性书籍往往深奥、枯燥和乏味,让很多读者望而却步。而这本《爱心与教育》,除了有很少的文字是出于解释说明有点理论的嫌疑之—外,其余几乎全是实例的叙述和真情的流露。从本书的副标题《素质教育探索手记》可以看得出来。它的内容源于实践,而他的表述和总结又高于实践,感觉是娓娓道来,又让读者领悟到其中深刻的道理。由此可见,这本书一直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也就不足为奇了。其次,这是一次与教育的零距离对接。内容几乎都是源于第一手的材料,有李老师自己的亲身体会,有学生们的所见所闻,所做所为,所思所想,还有李老师同远方一群中学...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
作者:Jazy
分类:实用范文
价格:免费
属性:11 页
大小:52.94KB
格式:DOCX
时间:2024-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