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调研报告提纲格式(精)(6篇)

免费
推荐 研 告提 格式调 报 纲 (精)一
一、全县贫困现状
根据本次摸底调查统计,我县贫困人口总数为 24768 户96118 人(超出国家统计局云南调
查总队分解下达给 xx 县总数 80135 人的 19.95%,超出净人数 15983 人)。其中:需扶持生
产和就业发展的贫困人口有 14557 户56055 人,占总数的 58%;需移民搬迁安置的 困人口贫
有5311 户21063 人,占总数的 22%;需低保政策兜底的 困人口有贫3850 户15000 人,占总
数的 15%;需医 救助扶持的 困人口有疗 贫 1050 户4000 人,占总数的 5%。目前,全 困状县贫
况还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贫困人口多、分布广、程度深。全县贫困人口总量为 24768 户96118 人,占全县
30.82 万农业人口的 31%,80%以上的贫困人口分布在高寒偏远山区、深山石山区等重点贫
困村,也是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20%的贫困人口分布在非重点村。全县现有住房困
难户 18814 户,其中破烂茅草房 20xx 户,丧失生存条件的有 1725 户5304 人。
(二)致贫原因多种多样。全县贫困户致贫原因主要有:因病致贫、因学致贫、因残致贫、
因灾致贫、缺生产资金、缺致富办法、缺技术、缺劳动力、缺水、交通不便、用电困难、
通讯及社会事业落后等 13 类。其中,因病致贫 1558 户、因缺生产资金致贫 8237 户、因缺
技术致贫 6679 户、因缺少劳动力致贫 1642 户、因交通不便致贫 5412 户、因学致贫 1101
户、因灾致贫 183 户、因缺水致贫 992 户、因残致贫 202 户、因缺致富办法 5307 户。致贫
原因比重较大的为因缺资金、缺技术、缺致富办法、交通不便,占总人数的 80.84% 。
(三)贫困农户收不抵支、增收困难。全县贫困人口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外出务工和从事传统
农业生产。全县现有丧失劳动力和无劳动力的贫困户共 1642 户,这部分农户基本无任何
收入来源。同时,由于贫困人口素质低、文化落后、观念保守、自我谋生发展能力
“ ”低, 等、靠、要 思想严重,致使脱贫无门路、无条件、无能力,只能靠天吃饭,加之产
业单一,更无力发展其他经济作物,没有其他收入来源,且受自然灾害的影响,贫困农户
增收根本无从谈起,甚至会加深贫困程度,返贫率反而有增无减。此外,因劳动技能低,
贫困人口中有近 90%的外出务工多选择在建筑工地、矿厂等生产一线,不仅工作环境差,
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而且工资相对较低、务工渠道更窄,收入也极为有限,增收脱贫
十分困难。
(四)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滞后。数据显示,全县用电困难的贫困户有 680 户,农村中住危房
的农户有 20xx4 户,占总量的 25%; 饮水不便的农户有 14812 户,占总量的 18%。全 有县还
不通公路的村民小组 286 个,通路不通车的村民小组 930 个,由于交通基础设施落后,村
组之间道路不畅通,严重影响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步伐。
(五)贫困村产业发展滞后、集体经济贫瘠。全县 55 个贫困村普遍地处边远山区,基础条
件差,交通不便,自然环境恶劣,无集体经济和主导支柱产业,专业合作社带动不明显,
“ ”发展的产业也存在 小、散、乱等特点,品种繁多,零星分散,不成规模,质量不高,加
上产地远离集镇,运输成本高,很难进入市场,即便实现销售,其产品附加值也很低,经
济效益不明显。同时,由于农民缺乏创新意识,想发展但苦于无门路,不知道该发展什
“么、怎样发展,即使在政府扶持下发展了产业,但没有龙头企业带动,造成 一乡一
” “ ”品、 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经营格局无法形成,使得产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政府一
“ ”旦取消扶持,产业也就随之消失。出现 年年扶持产业,年年不见产业 的怪象,农民看不
见增收前景,产业也壮大不起来,集体经济收入更是基本为零。
(六)公共服务不足、社会保障有限。调查显示,贫困人口中因病、因残、因灾、因学、因
缺技术的共有 9540 户,占总量的 38.52%。由于 生医 保障、社会救助能力不足,致使卫疗
贫困人口看病难、上学难、获得救助、减免和技能培训更是难上加难,如此恶性循环,只
“ ” 会造成贫困的代际相传和扩大蔓延,出现 原本贫困的人会越来越贫穷的情形。
(七)重视不够、人员不整、经费缺乏。全县扶贫开发工作形势依然严峻,任务十分艰巨,
要确保到20xx 年与全省同步实现小康目标,需要全县、全社会更加重视扶贫、关注扶
贫、共同参与扶贫。目前,由于县、乡两级扶贫办工作人员较少,尤其乡镇扶贫办人员大
多为事业人员且身兼多职,流动性较强,其工作业绩既不能参与评职称,又不能享受其他
方面待遇,工作情绪受到影响,导致队伍难以稳定。同时,因乡镇财政困难,人员经费得
不到充分保障,致使扶贫工作开展力度不够,个别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工作积极性也不
高。
二、全 精准扶 面 的 及困县 贫 临 问题 难
(一)精准识别难。一是受建档立卡对贫困对象总数控制的要求,贫困对象统计工作难度
大,情况复杂。我县的实际情况是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广、因灾因病返贫对象较多,出
“ ”现僧多粥少 现象。二是贫困户真实的收入难以概定,没有一个严格的统计方法来衡量谁
才是真正的贫困户,造成少数较富裕户被纳入,还有部分真正的贫困户没有被纳入。三是
一些地方未严格执行贫困人员认定标准和评选程序,贫困人口、贫困户的确定多由村干部
“ ” “ ” 决定,村民没有太多的话语权,关系户、人情户 依然存在。
(二)精准实施难。一是精准扶贫工作量大、任务重、质量要求高,运行机制也不够成熟,
精准扶贫尚处于政策衔接期、机制转轨期,扶贫干部、乡村干部对精准扶贫政策把握不
准,思想上有为难情绪。二是乡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差,能力素质有待提高。过去扶贫开发
“ ”工作重点是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乡村在组织实施过程中有 油水 ,现在实施精准扶贫一
“ ” “ ”改过去 大水漫灌 为精准滴灌 ,要求项目要到村到户到人到产业,乡村无利可图,工作
热情减退。同时,部分村干部对精准扶贫的概念认识还把握不清,在政策宣传层面只知其
一不知其二,扶贫政策讲的不详不透、宣传也不到位,在组织实施上也欠周密严谨。三是
扶 金整合 度大。 有 政扶 金 不能 足整村推 、易地搬迁、信 扶 等贫资 难 现 财贫资 远远 满 进 贷 贫
项目的资金需求,资金缺口较大。而部门资金都有各自考量和使用要求,整合使用资金难
“度大。同时,在整合有关涉农资金项目时,一些部门认为扶贫只是扶贫办的事,存在 事
”不关己高高挂起 现象。四是扶贫组织机构不健全,人员不足,地位不高。县扶贫办现有
“ ”工作人员不足,人员老化、结构不合理,处于 小牛拉大车 现状,部分乡镇和部门对扶贫
开发不重视、不关注,分管扶贫工作领导对业务把握不清,政策不熟,对本地方情况不
明,扶贫人员不能专职专干,部分乡镇扶贫办业务人员更换频繁,严重影响精准扶贫的实
施开展。五是财政预算无法充分保障扶贫开发工作经费。当前,全县扶贫开发工作进入全
面攻坚期,工作任务量成倍增加,乡镇是扶贫开发工作责任主体,而乡镇没有扶贫工作经
费和项目管理费,致使工作难落实、难推进。
(三)“ ”精准到户难。一是 一户一策 实施难。在实施精准帮扶过程中,虽对每户贫困户制定
“ ”了一对一 的帮扶措施,但部分贫困户家庭青壮年、明白人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的是老
人、妇女和儿童,在实施规划扶持项目中出现劳动力紧缺和种植项目后期管护难到位的现
象。二是市场变幻莫测导致难以培育扶贫主导产业。受当前经济大环境影响,市场风云变
幻莫测,一些农产品、畜产品价格呈现不稳定、阶梯式变化,农民难以摸清市场规律,无
法规避市场风险,就算产业搞起来了,但终因市场因素而半途而废,一直也未形成有竞争
力的主导产业。即使一村一户搞了一品一业,但由于市场发育不良,有的甚至远离市场,
造成产品滞销,农民怨声载道。三是龙头企业带动力弱。县域涉农龙头企业较少,龙头企
业对产业发展的带动辐射作用不明显,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多是空壳子、空架子,吸纳带动
贫困户作用不明显。四是部分贫困户发展意识差,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
“ ”式落后, 等、靠、要 的依赖思想严重,凡事都等国家和社会的救助。甚至有些贫困户不
以贫困为耻,反以贫困为荣,感觉戴上了贫困户的帽子就可以享受国家一系列扶持优惠政
“ ”策,心理上存在 被扶持的优越感。也有些贫困户有摆脱贫困的愿望,但由于思路不明,
观念不清,缺失资金,缺少引导,盲目发展,导致失败,最终失去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
气。
(四)精准帮扶难。我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广。全县所有党员干部和单位部
门要挂钩帮扶 9.6 万贫困人口,平均每名干部就要帮扶 2户贫困户以上,驻村干部和村干
部也要帮扶多位贫困户。很多机构较小的单位和部门也相应安排挂钩联系1个村,由于机
构小、单位干部职工也少,任务相对也更重。全县一个村就有贫困户几十户、甚至是上百
户,县、乡干部按照县领导每人包联 3户,县直领导班子成员每人包联 2户,县直一般干
部职工每人包联 1户的帮扶要求进行帮扶,结对帮扶剩余的全由村干部帮扶,大部分村干
部每人包联 8户以上。由于精力有限,导致帮扶效果不明显,实施帮扶被动应付,甚至不
少单位把扶贫帮扶按照民政救济来做,搞搞看望慰问、发发油米红包就算帮扶,流于形
式,没有起到开发式扶贫帮扶应有的作用。
三、开展精准扶 的 策与建贫 对 议
(一)“ ” 瞄准贫困对象,切实做到 扶真贫 。
一是及时更新完善建档立卡数据库。建立脱贫退出和返贫纳入机制,实行动态管理,对不
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及时更换,应该纳入而没有纳入的要及时加进来。二是对五保户、低保
户和无发展潜力的对象,与民政部门做好有效衔接,纳入民政保障。三是对具备条件容易
脱贫的对象,要优先纳入脱贫计划,让其早日脱贫。四是对贫困户致贫原因进行分类,因
“ ”户制宜研究实施四个一批的精准扶贫行动计划,即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
移民搬迁安置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这样采取针对性的
扶持措施, 集有限的 源, 困 得到有力扶持, 困人口精准脱 。调 资 让贫 户 实现贫 贫
(二)“ ” 记准扶贫理念,切实做到 真扶贫 。
“ ” “ ” “牢固树立一切为了贫困群众 的扶贫理念,带着真实感情 真扶贫 。一是落实第一责
” 任 。 党政一把手要当好扶贫开发工作第一责任人,把扶贫工作记在心上,扛在肩上,落
实在行动上。要强化扶贫开发工作领导责任制,落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坚持以片为重
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切实做好政策制定、项目规划、资金筹备、人力调
配、检查指导等工作。二是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打破以往的政绩观,少一点锦上添花,
多一点雪中送炭。要把扶贫工作的主战场转移到边远高寒落后的山上。要建立考核问责机
制和奖惩激励机制,加大对乡镇、县直单位党政一把手履行扶贫责任制的考核问责力度,
摘要:
展开>>
收起<<
推荐研告提格式调报纲(精)一一、全县贫困现状根据本次摸底调查统计,我县贫困人口总数为24768户96118人(超出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分解下达给xx县总数80135人的19.95%,超出净人数15983人)。其中:需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的贫困人口有14557户56055人,占总数的58%;需移民搬迁安置的困人口贫有5311户21063人,占总数的22%;需低保政策兜底的困人口有贫3850户15000人,占总数的15%;需医救助扶持的困人口有疗贫1050户4000人,占总数的5%。目前,全困状县贫况还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贫困人口多、分布广、程度深。全县贫困人口总量为24768户96118人...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
作者:Jazy
分类:实用范文
价格:免费
属性:20 页
大小:65.09KB
格式:DOCX
时间:2024-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