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保护开发工作的考察报告范文
VIP专免
3.0
2024-07-12
999+
49.48KB
8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古镇保护开发工作的考察报告范文
根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的意见,市委常委、副市长、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带
领市委宣传部和旅游、文化、建设、广电等部门以及青年办事处的负责同志一行 12 人于 8
月31 日至 9月6日赴无 、桐 、杭州、婺源等地 行了 地考察, 真学 了当地在古锡 乡 进 实 认 习
镇规划、保护开发和管理运营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并就我市如何更好地推进古城保护开
发、加快旅游业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领导参考。
一、南方四地基本情况及保护开发现状
(一)XX 市惠山古镇。惠山古镇即以京杭大运河支脉龙头河为中心、以惠山横、直街
为轴线的历史文化街区,隶属于 XX 市XX 区,因地临惠泉山麓而得名,是 XX 市文物古迹最
密集、文化特色最鲜明、古风貌保存最完好的历史文化街区。在 1.03 平方公里的范围内
汇集了代表中国古典山水园林杰作的寄畅园、惠山寺,以及以水旱街为基本格局的传统民
居街坊和融汇中西建筑风格的祠堂建筑群,仅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就有 3处12 个点,时
跨唐宋元明清,集中荟萃和展示了祠堂文化、运河文化、名人文化、茶泉文化、园林文化
等多种文化,特别是 118 处古祠堂群以数量多、品类全、年代跨度大、密集度高而在国内
“ ”独树一帜,被称作 中国祠堂建筑博物馆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著名的民间泥塑艺术
—惠山泥人也诞生于此。惠山古镇被认为是 XX 市现存的唯一具有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资格
条件的古街区。
惠山古镇保护开发规划编制工作于启动,至全部编制完成。按照规划,惠山古镇划分
为0.36 平方公里的核心保护区和 0.67 平方公里的风貌协调区。核心保护区的功能定位是
游览、历史文化展示、展演,而风貌协调区的功能则定位为与古镇主体风貌相协调、环境
优雅、高档次、高品位的旅游商务配套区和休闲度假居住区。在此基础上,XX 市成立了惠
“山古镇保护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和惠山古街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按照 及时抢救、全面保
”护、积极利用、确保水平 的原则,于 11 月启 了惠山古 保 开 目。 目 投动 镇 护 发项 该项 总 资
32 亿元,目前累计完成投资4.6 亿元,一期工程于去年9月份竣工,二期工程正在 建紧张
设中,整个工程计划到完工。目前,古镇牌坊、祠堂等重要景点的保护性修复以及清淤理
水、加砌驳岸、路面改造、管线地埋等工程基本完工,一条以龙头河、惠山横街为轴线的
古街旧貌风光带已经初具规模。
(二)XX 市乌镇。乌镇地处 XX 市北端,总人口6万人,是一个有着 13 建镇史的江南
“ ”水乡古镇,有 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 之美誉,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被联合国教
“ ”科文组织列入了 世界文化遗产 预备名单。十字形的京杭大运河支流将全镇划分为东南西
“ ”北四个区块,当地人分别称之为东栅、南栅、西栅、北栅 。乌镇至今仍完整地保存着原
有的水乡古镇风貌和格局。在 3.5 平方公里的古镇区内,明、清和民国时期遗留的约16
万平方米的古建筑群 嵌其中、保存完好。全 以河成街, 街相 。民居宅屋傍河而镶镇桥 连
筑,河埠廊坊,过街骑楼,古色古香,处处体现了小桥、流水、古宅的江南古镇风韵。乌
镇又是我国现代文学巨匠茅盾故里。茅盾故居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年来,XX “市立足于优质的文化旅游资源,秉承 高起点谋划、大手笔投入、力求精
”品建设 的原则,扎实推进乌镇保护开发。1998 年委托上海同 大学 制了《 古 保济编乌镇 镇
护规划》。乌镇保护开发一期工程东栅景区正式对外开放,主要定位为民风民俗展示区,
占地 0.46 平方公里;投资7亿多元开发建设的二期工程西栅景区投入运营,主要定位为
休闲商务度假区,占地3平方公里。XX 市政府与北京中青旅合作,由中青旅集团控股经
营。乌镇景区已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 4a 级景区,现正在创建5a 级景区,获得联合国颁
“ ”发的 亚太地区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接待游客284.4 万人次, 票收入门1.14 亿元,总
收入 2.6 亿元,其中境外游客27.99 万人次,是浙江省首个年接待境外游客超 10 万人次的
“ ”景点,入选 欧洲游客最喜爱的十大中国景区 。
(三)XX 市XX 区小河直街。XX 区是 XX 市的中心城区之一,京杭大运河在区内蜿蜒
12 公里穿境而过,在两岸留下了众多的历史古迹和灿烂的文化遗产。小河直街位于 XX 区
运河河西地块,由于水路交通便利,从唐宋年间开始,就有民间交易集市,元末逐渐形成
古代杭州城外的一个交通枢纽。到清末民国时期,小河直街一带商贾云集,物流通畅,经
济发展达到鼎盛。小河直街现存的建筑多为清末民初的江南民居,街道两侧还保留着民国
时期的茶叶行、米店、布庄、酱园、茶楼、客栈等店铺。小河直街是 XX 市历史文化街区
中传统风貌整体保存较为完整的街区之一。同时,改造前的小河直街也是 XX 市老百姓生
活最苦、居住环境最差、生活品质最低的区域之一。
XX “市委、市政府按照 保存历史真实性、凸现风貌完整性、体现生活延续性、显现人
”文自然融合性 的理念,正式启动了小河直街保护开发项目,把街区分为核心保护区和风
貌协 调区两个区块,小河直街的东面为核心保护区,西面为风貌协调区,规模将近 8公
顷。经过修复,小河直街已成为杭州运河边一处极具特色的旅游生活区。目前,小河直街
“ ” “原地回迁基本完成,部分原居民住进了内部现代化设施齐备的老 房子,重新过上了逐
”水而居 的生活。临街店铺的招商工作也已基本完成,9月中旬正式开街 ,小河直街再营业
焕生机。这是XX 市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历史街区保护项目,也是当地老百姓第一个因运
河综保工程而受益的项目。原居民的顺利回迁,居住生活品质的显著提高,为历史街区保
护提供了良好模板。
(四)XX 县古村落。XX 县于唐朝建立县制,古隶徽州,现隶属江西省XX 市,面积
2947.51 平方公里,人口34 “ ”万人,是朱熹和詹天佑的故里,素有 之誉。婺源地 构书乡 质
造稳固,历史上未发生大的自然灾害,也很少受到战争的破坏,再加上婺源人懂得珍惜历
史文化遗产保护,全县至今仍完好地保存着明清时代的古祠堂 113 座、古府第 28 栋、古
民宅36 幢和古桥187 座。明清 代的徽式建筑几乎遍布全 各 村,达数千 之多。时县乡 处 XX
“ ”县是中国古建筑保存最多、最完好的地方之一,特别是婺源民居中的 三雕 (石雕、木
“ ”雕、砖雕)更是中国古建筑中的典范。婺源古村落被称作 徽文化 的活化石。古村落的民
居建筑群,依山而建,面河而立,布局紧凑而典雅,形成了村落整体轮廓与地形、山水的
“ ”和谐统一,被国内外誉为 中国最美丽的乡村。
江湾、汪口、李坑是XX 县三个最具代表性的古村落。江湾系名人故里,曾孕育了明
代户部侍郎江一麟、清代经学家江永等名人贤士,较完好地保存着三省堂、培心堂等古老
的徽派建筑。汪口村始建于宋朝,距今已有1100 多年的历史,有千年古街、古屋、长河
“ ” “ ”漂流可供游览,特别是有 江南第一祠 之称的 俞氏宗祠气势宏伟、布局严谨、风格独
特,宗祠内凡木质构件均巧琢雕饰,各种图案达100 “多组,被古建筑学家誉为 艺术殿
”“”堂 。李坑村系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 风格的江南水乡古村。村内街巷溪水贯通、九
曲十弯;明清古建筑遍布,青石板街道纵横交错,数十座石、木、砖溪桥沟通两岸。民居
宅院依山傍水而立,粉墙黛瓦、参差错落,构成一幅天然画卷。
近年来,XX 县对古村落实施了抢救性保护,使古村落道路水系、山水人文格局更加完
整。目前,全县有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2 个全国民俗文化村,13 处古建筑被列入国
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项民间艺术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
”奖。在大力保护的同时,XX 县充分挖掘和利用丰富的古村落资源,积极发展乡村文化观
光休闲旅游,短短几年时间,一跃成为全国乡村文化观光休闲旅游的热点和亮点,先后荣
“ ” “ ”获中国旅游强县、-全国最具人气旅游景点 等称号,声名鹊起的婺源被专家学者称为
婺源现象和婺源模式。
二、南方四地古镇保护开发的基本经验和做法
(一)思想解放、 一。四地党委、政府几大班子 古城 保 开 的 都高认识统对镇护发认识
度统一,都把古城镇保护开发作为一项关乎民生、关乎发展的重点工程来谋划定位,摆在
了战略位置。XX “市把惠山古镇保护开发工程确定为改善居民生活品质、完善城市休闲功
”能、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打造宜人宜居宜游山水名城 的重点工程。1999 年XX 市委、市
“ ”政府做出了以保护乌镇古遗产为契机、 以保护带旅游、以旅游促保护 的决策,并迅速完
成了一期工程建设;又将乌镇保护开发二期工程作为该市从文化观光旅游向文化休闲度假
“ ”旅游转变升级、打造沪杭都市后花园 的龙头项目。小河直街保护开发项目被XX 市委、
市政府列为重点文化工程、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志工程和提高生活品质的民心工
程。XX “县则将古村落保护开发定位为 改善人居环境、发展乡村旅游、增加农民收入、建
”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工程。思想认识的高度决定项目实施的速度。统一、到位的思
想认识是考察地将古镇保护开发项目由设想变为实际行动的前提。
“(二)科学 划、精心准 。四地在古 保 开 工作中,都 格遵守了 先 划、规备镇护发 严规
”后实施的原则,把编制高水平的规划作为古镇保护开发前期准备工作的重中之重,力求
规划一步
到位。XX 市组织 200 多位文化工作者对惠山古镇展开了详尽的历史文化研究,形成了
完备的文字资料和勘测图纸;在此基础上,于委托上海同济大学完成了《惠山古镇保护概
念性规划》;至又委托云南昆明大学策划丽江古城保护规划的原班人马会同云南省城乡规
划设计研究院、XX 市园林局、昆明理工大学联合编制完成了《惠山古镇保护发展控制性详
细规划》和《惠山古镇保护发展修建性详细规划》,最终形成了完善的规划体系,长达5
年的 划 制工作 惠山古 保 开 工程的 施奠定了 基矗规 编 为 镇 护 发 实 坚实1998 年,XX 市委托上
海同济大学编制了《乌镇古镇保护规划》,明确了乌镇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的整体发展方
向。1999 年 区 保 开 工程 周密 ,制 了《 古 首期整治保乌镇东栅 块 护 发 经过 调查 订 乌镇 镇 护总
体规划》和详细的修复与整治方案,开始实施乌镇古镇保护与开发的一期工程。尽管乌镇
西栅二期工程未再编制新的规划,但原则上是参照了一期工程。小河直街是《XX 市历史文
化名城保护规划》划定的历史地段之一。,由XX 市规划部门编制的《XX 市小河直街历史
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经过规划公示、市民提建议、专家评审等程序,最终完成编制,并
通过了XX 市政府的审批。XX 县从建设局、文物局等有关单位抽调人员,组成古建筑普查
组,深入全县自然村进行摸底、登记,建立了规范的保护管理档案,委托有资质的规划设
计院,对全县古村落做出了详细的《保护规划》。正是准备工作充分、规划编制科学,保
障了古镇保护开发工程的顺利实施,确保取得了良好的实际效果。
摘要:
展开>>
收起<<
古镇保护开发工作的考察报告范文 根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的意见,市委常委、副市长、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带领市委宣传部和旅游、文化、建设、广电等部门以及青年办事处的负责同志一行12人于8月31日至9月6日赴无、桐、杭州、婺源等地行了地考察,真学了当地在古锡乡进实认习镇规划、保护开发和管理运营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并就我市如何更好地推进古城保护开发、加快旅游业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领导参考。 一、南方四地基本情况及保护开发现状 (一)XX市惠山古镇。惠山古镇即以京杭大运河支脉龙头河为中心、以惠山横、直街为轴线的历史文化街区,隶属于XX市XX区,因地临惠泉山麓而得名,是XX...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