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民俗民风考察报告(精选3篇)

免费
春节民俗民风考察报告(精选 3篇)
春 民俗民 考察 告 篇节 风 报 1
春节时有中国特色的传统节日,千百年来根深蒂固的凝结在每个中国人得情节中。即
使是洋节如此泛滥的今天却也没有哪个节日可以取代春节在每个华人心中的无上地位,没
有哪一个节日有如此的魅力,可以像春节这样隆重,这样深入人心。即使远渡重洋的游子
也会在春节这天通过各种途径向家人和祖国送去心中最美好的祝福。
春节是辞旧迎新的日子,也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
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
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随着世界的变化,春节也悄然发生了变化,曾经在
我们身边习以为常的春节习俗,也因为时代的制约同我们渐渐拉开了距离。但无可否认,
这些今天看来有些不合常理的民俗,都是我们的文化。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
“ ”的。民谣中 二十三,糖瓜粘 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
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
二十五日举行祭灶。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
“ ” “ ” “ ”家家灶间都设有 灶王爷 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 司命菩萨 或 灶君司命 ,传说他是玉皇
“ ”大帝封的 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 ,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
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
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
“ ”为 灶王奶奶 。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
“ ” “ ” “ ” “书东厨司命主 、 人间监察神 、 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 上
”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
“”“”止,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 迎春日 ,也叫 扫尘日 。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
“ ” “ ”称扫房 ,南方叫 掸尘 。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按民间的说法:
“ ” “ ” “ ” “ ” “ ”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 除陈布新 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 穷运 、晦气 统
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
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
明渠暗沟。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 除
” “ ” “ ” “ ”夕中的 除 字是 去;易;交替 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 月穷岁尽 ,人们都要除旧部
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
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这一天要贴门神、贴春联、贴福字、贴年画、守
岁年、吃饺子、放爆竹给压岁钱。过年都有贴门神春联的风俗。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
形挂在门旁,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春联原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大红纸
上,有吉祥避邪的意思,但守制要用白绿黄三色。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都具有祈福、
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从吃年夜
饭开始,这顿饭要慢慢地吃,一直吃到深夜,而饺子则是饭桌上必不可少的,民间有"好
吃不过饺子"的俗语,在三十晚上12 点以前包好,到半夜子 吃。当新年 声敲响 ,整时钟时
个中华大地上爆竹声震响天宇。
“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 开门炮仗 。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
“ ”锦,称为 满堂红 。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亲朋好友家和邻居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汉族拜年
之风,汉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必亲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贺。东汉时称
“ ” “ ”为刺,故名片又称名刺 。明代之后,许多人家在门口贴一个红纸袋,专收名帖,
“ ”叫 门簿 。
民间互访拜年的形式,根据彼此的社会关系,大体可分4类:
一是走亲戚。初一必须到岳父、须带礼物。进门后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
叩首礼,然后再给长辈们依次跪拜。可以逗留吃饭、玩耍。
二是礼节性的拜访。如给同事、朋友拜年,一进屋门,仅向佛像三叩首,如与主人系
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
说免礼表示谦恭。这种情况一般不宜久坐,寒喧两句客套话就要告辞。主人受拜后,应择
日回拜。
三是感 性的拜 。凡一年来 人家欠情的(如律 、医生等)就要 些礼物送去,谢访 对 师 买
借拜年之机,表示谢忱。
四是串门式的拜访。对于左邻右舍的街坊,素日没有多大来往,但见面都能说得来,
“ ” “ ”到了年禧,只是到院里,见面彼此一抱拳说:恭禧发财、 一顺百顺,在屋里坐一会儿
而已,无甚过多礼节。
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现在,有些机
“ ”关、团体、企业、学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之为团拜 。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
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和电话拜年等。
结论:春节时有中国特色的传统节日,千百年来根深蒂固的凝结在每个中国人得情节
中。春节是辞旧迎新的日子,也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
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各地的民俗都略有不同,但是都寄寓了美好
的祝福。
春 民俗民 考察 告 篇节 风 报 2
一、考察目的
了解中国春节有哪些习俗,这些习俗的由来,感受人们过春节时的喜悦心情和欢乐气
氛。
二、考察时间
略
三、考察方式
1、利用谈话的方式,询问长辈。
2、跟爸爸妈妈打理家务,亲自感受迎接新年的到来。
四、考察内容
1、除尘
腊月二十四这天,妈妈早早把我叫起来,叫我和她一同打扫卫生,房间的里里外外,
庭院的旮旮旯旯彻彻底底地清扫一遍。我很疑惑,问妈妈为啥打扫这般早哩?
“‘ ’妈妈告诉我说: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
“ ” “ ” “ ”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 除陈不新 的涵
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除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都要清扫庭院,疏浚明渠暗沟,掸拂室内尘垢蛛网,
清洗锅碗瓢盆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等。年前打春时,各家再忙也得赶在打春前彻底整
理一下室内外卫生,立春后就不可在打扫了,防止把新春的财气,新春的喜庆扫了出
”去。
听妈妈这么一讲,我恍然大悟,原来这个习俗寄托着人们除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2、贴春联
腊月二十九这天,吃过早饭,我就和妈妈忙着贴春联和福字。
“ ‘ ’ ”妈妈, 福 字为什么要倒着贴呢?
“ ‘ ’ ”傻孩子,这是因为 福 到来了。
“ ”妈妈,你给我讲讲贴春联的来历吧!
原来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用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
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乡
“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的气氛。王安石千门万
”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诗句,说的就是这件事。每年春节,家家户户在门上贴上
大红豆春联,更增添了喜庆气氛。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 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
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
“ ” “ ” “ ”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 福 字。春节贴 福 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 福 字,指
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3、守岁
大年三十的晚上,我们一家聚在一起守岁,共同期待着新的一年的到来。
“爸爸说: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我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经有吃年夜饭的习
俗。在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团聚,欢聚一堂。全家人围坐在一起,
标签: #考察报告
摘要:
展开>>
收起<<
春节民俗民风考察报告(精选3篇)春民俗民考察告篇节风报1 春节时有中国特色的传统节日,千百年来根深蒂固的凝结在每个中国人得情节中。即使是洋节如此泛滥的今天却也没有哪个节日可以取代春节在每个华人心中的无上地位,没有哪一个节日有如此的魅力,可以像春节这样隆重,这样深入人心。即使远渡重洋的游子也会在春节这天通过各种途径向家人和祖国送去心中最美好的祝福。 春节是辞旧迎新的日子,也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随着世界的变化,春节也悄然发生了变化,曾经在我们身边习以为常...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
作者:文海小编1
分类:实用范文
价格:免费
属性:5 页
大小:43.29KB
格式:DOCX
时间:2024-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