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通用4篇)
 
                                        VIP专免
            
                3.0
                        2024-07-12
        999+
                        50.17KB
                        9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通用 4篇)
关于 村留守儿童的 告 篇农 调查报 1
    全国留守儿童 2300 万,它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根
据某调研结果显示: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且表现为隐性,不容易
发现但影响深远。主要表现如下:
     一、 性格柔弱内向。留守儿童年龄幼小就离开父母,父母关爱严重缺失,尽管有些
 是爷爷奶奶或亲朋监管,但毕竟是与父母亲疏不同,遇到一些麻烦就会感觉柔弱无助,
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内向。在调查中发现,有 21.1%的外出务工父母一个星
期左右和孩子联系一次,34.1%  的一个月联系一次或很少联系。很 多父母半年以上回家一
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这种长期的父母分离导致孩子自卑封闭,逆反心理严重。
     二、 自卑心理障碍。儿童大都具有攀比心理,具有强烈的的自豪感,而父母不在身
 边他们就好像失去了坚强的依靠和保护,因此和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相比容易产生自卑
的心理障碍,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上不求上进。据调查,仅有 15%的孩子
 能够自觉学习,大多数孩子需要在督促下学习。还有不少孩子上网成瘾, 荒废学业,义
务教育没有完成就流落社会。
     三、寂寞无聊心理。父母的外出使孩子在家里 感到空落,感到寂寞,进而产生心理
“骚动和抑郁等问题。一位初三的女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妈妈,你知道吗?自从你和爸爸
 还有弟弟走后,我一个人在家里由多 么的寂寞,有多么的伤心。自从你们走了以后,我
”几乎没有笑过,多么怀念以前我们在一起的时光。 这种寂寞的心理必然导致精神上的空
 虚,进而导致行为上的出 格。
    四、盲目反抗和逆反心理。留守儿童因为缺乏保护而总觉得别人会欺负他,一点小事
就会计较当真,与人交流时充满警惕甚至是敌意。对老师,临时监护人的管教有比较强的
逆反心理。调查显示,54%  的留守儿童和他们的临时监护人有矛盾,其中15%经常有。53%
的留守儿童表示学习上遇到困难感到无助。39%的留守儿童表示曾经受到同学的欺负。
    五、产生怨恨父母的心理。少数孩子不理解父母,认为家里穷,父母没有能耐,才外
出打工,由此产生怨恨情绪,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远父母,和父母产生情感隔膜,甚
至怨恨父母无情。
关于 村留守儿童的 告 篇农 调查报 2
    调查内容:农村留守儿童
    调查时间:20xx 年8—月20xx 年6
    调查目的: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情况的调查,对问题的分析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调查地点:镇雄县场坝镇摩多小学
    调查方法:教学工作参与、走访、访谈
    随着农村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人数的增多,农村儿童留守农村而无人照管的人数
也在不断增多,调查显示:我国有1.2  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产生了近2019 万留
守儿童,其中14 岁以下占86.5%.他们失去父母庇护,身心、学习、成长都面临着失管、
失教和失衡,由此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这个群体的关
注。20xx 年8月底到 20xx 年6月底,我 到了 雄 摩多小学 行 期接近一年们镇 县场坝镇 进 为
的顶岗实习支教生活。在这段时间中,我们在平时休息的过程中走访了一些家庭,对农村
留守儿童也有了一顶的了解!“ ”结合此次调查,现对农村 留守儿童 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对
策,提出如下调查意见。
     一基本概况
    我们实习的地方是相对较贫困的农村地区。这个地方生活条比较艰苦,自然环境也较
为恶劣,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很多人为了改变这中现象,在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
“年 人 外出到沿海 达地方打工。在 些外出打工的年 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 上轻 纷纷 发 这 轻
”有老,下有小 的这一类型!年 人外出大工就把家里的孩子留 父母和 戚来照轻 给 亲顾!这就
“ ”是大部分 留守儿童 的来源!
    我所教的班有96 个学生,其中就有 30 “ ”多个孩子是 留守儿童 。这些孩子差不多都是
班里的问题学生!学习成绩普遍偏差、作业常常不按时完成、有孤独感和失落感的倾向,
……不愿与其他同学和小朋友交流、有娇纵、任性等坏脾气
     二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这些孩子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
其他亲戚朋友作为临时监护人,由他们照管孩子的一切,当然其中还存在家中无人看管的
现象。根据留守儿童家庭状况,家庭环境及临时监护人的文化素质,年龄等诸多因素的影
响,留守儿童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 “ ”无能为力,只管吃的放纵型。
    这部分儿童主要是在那些生活条件差、监护人监护能力低的家庭。这些人群年老、体
弱、文化低、见识少、负担重。他们由于家境不富有,在家得种一大家人的田地、喂养猪
牛等,他们天天忙于农活,根本就无暇顾及孩子了。他们仅仅对孩子煮煮饭、洗洗衣而
已,特别到了农忙季节,连吃饭都顾不上,很多孩子就得自己煮饭或挨饿。许多孩子还承
担起家里全部家务事,有时,连几岁地孩子也得下地干活儿。至于如何教育孩子,对
“ ”于听话 的孩子很满意,不听话的孩子只是说说而已。关心学习更无从谈起。对于孩子心
里想的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感受?都一概不知或是根本没想到要关心。其实,这一现象
在留守儿童家庭里普遍存在。他们的父母忙于挣钱,自己和祖父母忙于农活、家务,对自
“ ”己的教育、成长都无人关心,使自己本应得到温暖、关爱的童年变为 早熟的大人 。
    (2) “ ”隔代教育,只顾 给 的溺爱型。
    很多留守儿童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不在家,由公公婆婆看着。由于代沟所致,爷爷奶
“ ”奶更心痛孩子,在家里各方面都给予 关爱 ,常常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宁愿自己吃苦
受累,不吃不喝,也要让孩子玩好、吃好,对于生活细节不予指导或误导。出现了问题往
往是包庇、怂恿,严重的说说而已。这样,孩子养成了娇气、任性,习惯以自我为中心,
缺乏互助互爱体验,怕困难、怕挫折。于是孩子受家里人的宠爱,家庭教育的艰巨性由此
“ ” ……加大。宠坏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 ,经常对人无礼貌,喜欢惹是生非,学习懒散 。
    (3)寄居他家,无法管的放纵型。
    农村留守儿童中,有一部分孩子是被父母寄养在亲戚家或朋友中的。被寄居的孩子总
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因为他们毕竟不是和自己的亲人一起生活起居。他们中有一些人
总感觉在亲戚家里毕竟没有在自己家里那样自由,束手束脚的,看起来胆小怕事,很本
份,但一旦离开了亲戚,就像老鼠离开了猫,他们就无法无天了。也有一些孩子胆子很
大,亲戚根本管不住,有的可以跟亲戚顶撞,亲戚稍微说重了,就怀恨在心或是逃离出
走,使得亲戚无可奈何而不敢管教,就只能放任自流了。
    因此,这个群体的孩子通常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学生成绩不佳,在校表现不优。进入学龄阶段的儿童一天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
度过,其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创造。但据调查,农村
留守儿童群体中,小学阶段的学习兴趣还比较浓,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还较好,优秀的
也不少。但到了初中阶段,情况就发生了变化,极少的留守儿童能表现为优秀,我们调查
中发现,初中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优秀的不到 10%,良好的不到 30%,学习
和生活习惯都很差且行为出现问题的儿童却占了近30% “ ”,而且在所有 问题儿童 中,留守
儿童占80%。
    2、亲情缺失严重,心理发展异常,。青少年期是个性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
的关爱、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青少年个性的健康发展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但是,农
“ ”村留守儿童们由于其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家庭的 缺陷使留守子女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
情关爱,生活中的烦恼无法向亲人倾诉,成长中的困惑无法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和鼓
励......久而久之,无助感,失落感和被遗弃感逐渐形成,严重影响着留守子女心理的健
康成长。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父母很少见面,缺少沟通。其中,与父母
见面半年一次的为 53%,一年一次的为 44%,两年一次的有 3%,还有一个孩子的父母双双
外出六年未曾回过一次家。农村留守儿童在个性心理上表现极为异常,有这样两种典
“ ”型症状:一是性格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二是脆弱、脾气暴
躁、冲动易怒。
    3、父爱母爱失常,孩子志向模糊。外出务工的父母由于长期不在孩子身边,内心往
往会出现一种愧疚感,加上在外打工,经济较为宽裕,对这些孩子生活的经济支付能力较
强。因此,他们往往对孩子采取物质补偿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对孩子的全部的爱,孩子要什
么就可以非常轻易的得到什么,从不迟疑也从不打半点折扣。这种爱的方式,在儿童的心理
“ ” “ ”边逐渐形成了儿童的 金钱万能 的价值观和逍遥享乐 的人生观。他们没有任何勤俭节约
与艰苦奋斗的概念,没有人情味,没有正确的取向与人生取向。
    4、家庭教育缺失,越轨现象严重。家庭教育是人生所需全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
重要方面,家庭教育最早最直接地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健康与否。我们调查中发现,农村
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监管,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都不好。在家里,他们不讲求个
人卫生,早上不洗脸漱口就吃饭,晚上不洗脚洗澡就往被子里钻;在学校,他们的学习没
有计划,没有兴趣,拖欠或不交家庭作业现象严重,不遵守校纪校规,自由散漫,迟到、
早退、旷课现象经常发生。在社会上,他们缺乏礼貌待人的常识,他们中抽烟的有,赌博
的有,打架的有,酗酒的也有,沉迷于网吧的更是不乏其人,还有谈情说爱的,有些甚至
还发生了性行为。在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没有发育完全之前,对社会上的各种复杂、不
标签: #调查报告
摘要:
                        展开>>
                        收起<<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通用4篇)关于村留守儿童的告篇农调查报1 全国留守儿童2300万,它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根据某调研结果显示: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且表现为隐性,不容易发现但影响深远。主要表现如下: 一、性格柔弱内向。留守儿童年龄幼小就离开父母,父母关爱严重缺失,尽管有些 是爷奶奶或亲朋监管,但毕竟是与父母亲疏不同,遇到一些麻烦就会感觉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内向。在调查中发现,有21.1%的外出务工父母一个星期左右和孩子联系一次,34.1% 的一个月联系一次或很少联系。很多父母半年以上回家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