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精选4篇)

免费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精选 4篇)
村留守儿童 告 篇农 调查报 1
全国留守儿童 2300 万,它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根
据某调研结果显示: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且表现为隐性,不容易
发现但影响深远。主要表现如下:
一、 性格柔弱内向。留守儿童年龄幼小就离开父母,父母关爱严重缺失,尽管有些
是爷爷奶奶或亲朋监管,但毕竟是与父母亲疏不同,遇到一些麻烦就会感觉柔弱无助,
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内向。在调查中发现,有 21.1%的外出务工父母一个星
期左右和孩子联系一次,34.1% 的一个月联系一次或很少联系。很 多父母半年以上回家一
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这种长期的父母分离导致孩子自卑封闭,逆反心理严重。
二、 自卑心理障碍。儿童大都具有攀比心理,具有强烈的的自豪感,而父母不在身
边他们就好像失去了坚强的依靠和保护,因此和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相比容易产生自卑
的心理障碍,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上不求上进。据调查,仅有 15%的孩子
能够自觉学习,大多数孩子需要在督促下学习。还有不少孩子上网成瘾, 荒废学业,义
务教育没有完成就流落社会。
三、寂寞无聊心理。父母的外出使孩子在家里 感到空落,感到寂寞,进而产生心理
“骚动和抑郁等问题。一位初三的女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妈妈,你知道吗?自从你和爸爸
还有弟弟走后,我一个人在家里由多 么的寂寞,有多么的伤心。自从你们走了以后,我
”几乎没有笑过,多么怀念以前我们在一起的时光。 这种寂寞的心理必然导致精神上的空
虚,进而导致行为上的出 格。
四、盲目反抗和逆反心理。留守儿童因为缺乏保护而总觉得别人会欺负他,一点小事
就会计较当真,与人交流时充满警惕甚至是敌意。对老师,临时监护人的管教有比较强的
逆反心理。调查显示,54% 的留守儿童和他们的临时监护人有矛盾,其中15%经常有。53%
的留守儿童表示学习上遇到困难感到无助。39%的留守儿童表示曾经受到同学的欺负。
五、产生怨恨父母的心理。少数孩子不理解父母,认为家里穷,父母没有能耐,才外
出打工,由此产生怨恨情绪,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远父母,和父母产生情感隔膜,甚
至怨恨父母无情。
村留守儿童 告 篇农 调查报 2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加快,以及市场化、工业化、城
镇化的不断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步向城市大规模转移,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
部分。他们在务工增收的同时,开扩了眼界,转变了观念,学到了技术,增长了见识,也
“带动了家乡经济社会的发展。然而,大量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却给当地社会带来了 留守儿
” “ ”童、空巢老人 等等新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对此,市关工委要求全市各级关工
“ ” “委对 留守儿童 问题进行调研,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关爱广大农村 留守儿
”童 的健康成长。今年四至五月,市关工委又组织 2个调研组,6位同志(每组 3人)到全市
县(区)、乡(镇)、村、校进行专题调研,与各级党委、政府和关工委的有关同志一起,对
“ ”关爱 留守儿童 工作的现状和问题、作法和经验、对策和建议等再次进行认真研讨。现将
调研情况综述如下:
一、现状和问题
据统计,目前我市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已达42 万多人,占全市农村劳动力总数的
33.8%,占农村富余劳动力的50%左右。这些外出务工人员几乎遍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
的大中城市,在东南沿海地区的居多。据关岭、紫云等县的初略统计,他们外出的农民工
每年仅从邮局汇回的钱就相当于全年县级财政的总收入。有的县初略估算,农民工外出务
工的总收入要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对部分乡
(镇)、村的经济情况进行了了解,农民工在外务工的年总收入大大超过乡(镇)财政年总收
入,是农民人均纯收入总量的三分之一乃至三分之二以上。这样可观的经济收入,不但体
现了农民工为我国经济建设作出的重要贡献,而且助推了家乡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从
长远分析,农民工外出务工的趋势将会持续发展,进城务工人员将会越来越多。
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他们的子女绝大多数还留在原籍,由爷爷、奶奶、外
公、外婆或叔伯、亲友等照料,少数的由哥哥姐姐带着。据统计,全市 15 周岁以下农村
留守儿童共计 71075 人,绝大多数在当地幼儿园、学前班、小学和初中就读。另外,尚有
外来流动人口子女、孤儿、残疾儿童分散在各县(区)的学校就读,少数夫妻双方外出务工
将子女带到外地就读和夫妻一方在家照料子女的都未作统计。据平坝县关工委统计,全
“ ”县留守儿童 9265 人,占儿童少年总数的 24.3%,占全县中小学生总数的 14%;留守儿童隔
代监护的占85%,托付亲朋好友监护的占10%,和兄弟姊妹一起独自生活的占5%。普定
“ ”县留守儿童 在中学读书的占中学生总数的 15%,在小学读书的占小学生总数的 22%。镇
宁自治县有留守儿童 7322 人,其中父母双方都外出的 3177 人,单方外出的 4145 人,在中
学就读的1254 人,在小学就读的4898 人,1-6 周岁的尚有1170 人。关岭自治县有留守儿
童9079 人,流动人口儿童 134 人,孤苦儿童 526 人,就读初中的 2834 人,就读小学的
5852 人,在学前班或幼儿园的882 人,在关索一小特教部(残疾和聋哑)就读的有 33 人。
“ ”紫云自治县在中小学就读的 留守儿童 占在校生总数的 19%,隔代监管的占71.36%;亲朋
好友监管的占8.85%,尚有2748 人与兄弟姊妹同住或独自生活,占留守儿童总数的 20%。
儿童,这是一个需要成年人帮助的群体。孩子们的成长,是成年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父母对孩子而言,是不可缺少的天空。这些留守儿童被委托给爷爷、奶奶和其他亲戚朋友
代为照管,他们在生活、学习、心理乃至安全等方面带来的诸多难题,为社会所牵挂。在
“ ”调研中我们发现,在 留守儿童 中普遍存在三大问题:
(一)亲情缺失,普遍性格内向,孤僻自卑,存在心理障碍。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多数
“ ”外出务工人员一年仅回家一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一次。 留守儿童 是非常想念自己的
“ ” “父母的,有的 留守儿童 编有山歌对唱,甲唱 太阳出来红彤彤,父母打工在广东;半夜梦
” “里来相会,醒来眼前一场空。 乙对月亮出来亮堂堂,父母打工去渐江;半夜梦里来相
”聚,醒来两眼泪汪汪。 这就是他们思念父母的真实写照。平坝县稍好一些,有 30%的留守
儿童与父母通电话、通信率达不到每月一次。多数留守儿童亲情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
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疏导,极大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普定县马场镇、化处镇普遍反
映,由于亲情缺失,留守儿童渴望与亲人交流,但父母难以顾及,造成了大多数留守儿童
变得性格内向、孤僻、不合群、自卑、有的表现为逆反心理、怨恨情绪等。水母小学学生
李康艳、石林等,长期与父母分离,性格内向,孤僻自卑,导致了语言表达能力差,自信
心明显不足等。性格呈现病态或畸形发展的主要表现是:一是自我封闭,遇事不与人说。
一些学生在外面受了欺侮,却不告诉监护人或老师。平坝县一个姓王的小学生,是个很听
“ ”话又节俭的乖孩子,有一段时间几个高年级的学生强迫王某索要 保护费,王某只有硬着
头皮一次次向爷爷要,直到爷爷产生疑心,跟踪去了学校,这才发现他要钱的目的。二是
自卑感增强,总觉低人一等。一位留守儿童说,他最怕学校召开家长会,最怕在外面遇见
自己的同学和父母亲热,为了躲避这一切,他从不去有父母在家的同学家玩。三是缺乏爱
心,有暴力倾向。平坝县某学校调研显示,在一些留守学生眼里,同学分为两种,一种
“”“”是惹得起的 ,一种是 惹不起的 。对惹得起的,他们就欺负人,对惹不起的他们就被欺
负。由于缺乏爱心,他们对人往往显得冷漠,不肯融入集体生活,不善关心和帮助他人。
(二)家教缺失,学习成绩普遍较差,道德行为失控。在各县(区)“的调研中发现, 留
”守儿童 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学习成绩一般都处于中、下等,与一般正常家庭的学生相
“ ”比,有比较明显的差距。有的受 读书无用论 的影响,厌学、逃学、甚至辍学。据紫云自
治县火花乡的调查显示,由于从小疏于父母的管理教育,大多数留守儿童缺乏学习积极性
和主动性,因此有 50% “ ”的 留守儿童 不能完成作业,有 74% “ ”的 留守儿童 学习成绩明显下
滑,80% “ ”的 留守儿童 学习成绩在中下等水平,其中40%以上的是差生,成绩较好的仅占
2% “ ”。西秀区旧州镇某完小有 留守儿童 206 名,其学习成绩差的182 名,其余 24 名成绩一
“ ”般。平坝县夏云小学的 留守儿童 中,学习成绩较好的不到 20%,80%以上的学习成绩处于
中下等,主要学科成绩仅在 30-40 —— “分。由于家庭主体父母教育缺位,致使多数 留守
” “ ”儿童 变成了无拘无束的野马 ,养成了许多不良行为习惯,组织纪律性差,经常迟到、
早退、缺旷,违犯校规校纪的情况比较严重。生活习惯差,说脏话、粗话,抽烟喝酒等现
象时有发生,有的甚至上网成隐或沉溺于网吧,钱花光了就偷,染上了小偷小摸的恶习。
据平坝县一些学校调查,留守儿童早恋现象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家庭的孩子。由于监管不
严,一些留守儿童接触了淫秽印刷品和音像制品,而幼小的心灵无法抵御其诱惑,致使心
灵受到了严重伤害,行为上走上岐途,甚至违法犯罪。普定县水母小学学生石,学习上从
“ ”原来的 三好生 变成了差生,行为上从优秀学生变成了后进生,他时常拉帮结伙,夜晚到
处东游西荡,甚至放火烧教室门等,还经常邀集一些学生看淫秽光蝶以及经常逃学等。据
调查,紫云县火花乡的留守儿童中,有 30%的有打架斗殴经历,有 15%的有破坏公共财物
和偷人财物等不良行为,如火花小学有二名学生经常在夜间串到农户田间偷西瓜、玉米、
白菜等。
(三)监护缺失,生活的负担加重,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根据各县(区)“的调查统计 留
”守儿童 80%以上都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养,属隔代监护,20%左右托亲朋寄
养,属代理监护,少数与兄弟姊妹共同生活或独自生活,处于无成年人监护状态。由于监
护不到位或无法定监护人,致使生活、安全等出现诸多问题,使之成为不法分子侵害对
象。据平坝县公安局统计,在被拐卖儿童群体中,第一位是流动儿童,第二位是留守儿
童。由于监管不力,致使留守儿童极易放松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处事往往有盲目性、随意
性和冲动性,加之受不良网络游戏和影视的影响,在一些不良青年的拉拢引诱下,他们极
易成为违法犯罪的参与者。有的在学校闹事,欺压、抢劫低年级同学,有的小偷小摸,有
的打架斗殴等。平坝夏云小学调查,留守儿童独自在家玩耍,而老人无暇顾及,造成火灾
和触电事故时有发生;放学后在回家路上逗留或下河洗澡,交通事故和人生安全都潜存隐
患。普定马场中学留守学生吴下河洗澡不幸溺水死于大河之中,教训惨重。
二、作法和经验
标签: #调查报告
摘要:
展开>>
收起<<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精选4篇)村留守儿童告篇农调查报1 全国留守儿童2300万,它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根据某调研结果显示: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且表现为隐性,不容易发现但影响深远。主要表现如下: 一、性格柔弱内向。留守儿童年龄幼小就离开父母,父母关爱严重缺失,尽管有些 是爷爷奶或亲朋监管,但毕竟是与父母亲疏不同,遇到一些麻烦就会感觉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内向。在调查中发现,有21.1%的外出务工父母一个星期左右和孩子联系一次,34.1% 的一个月联系一次或很少联系。很多父母半年以上回家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这种长期的父...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
相关推荐
-
VIP免费2024-10-31 999+
-
VIP免费2024-10-31 999+
-
VIP免费2024-10-31 999+
-
VIP免费2024-10-31 999+
-
VIP免费2024-10-31 999+
-
VIP免费2024-10-31 999+
-
VIP免费2024-10-31 999+
-
VIP免费2024-10-31 999+
-
VIP免费2024-10-31 999+
-
VIP免费2024-10-31 999+
作者:Jazy
分类:实用范文
价格:免费
属性:10 页
大小:51.88KB
格式:DOCX
时间:2024-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