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产业调研报告多篇

免费
【导语】盐产业调研报告多篇为范文海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
助。
研 告篇盐产业调 报 1
一、茶叶基地建设现状
茶叶在我县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发展茶叶经济在我县具有生态立县的独特自然优势。目
前茶叶基地在我县已初具规模。全县 8个乡镇,104 个村,有 88 个村产茶,种茶农户达
3.5 万户,从事茶叶生产人员 12 万人。年来,茶园面积达到 17.8 万亩,年茶叶产量达到
1587 吨,其中名优茶占 42%,实现茶叶产值 4亿元。茶叶是我县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
之一。
一是主要经济指标与 1975 年比较。种植面积增加 118353 亩,增长 2.7 倍,产量增加
12769 吨,增长 23.3 倍。农民收入增加 16000 万元,增长 16 倍,茶叶产值增加 30617 万
元,增长 10.2 倍。
二是科技含量提升,促进了品牌优势形成。通过多年来茶叶科技人员、企业、茶农的努力
培育创新,以&l 采茶毛尖&r 为代表的一大批名优茶出炉,创品牌竞争拼搏。xx 年&l 采茶
毛尖&r 荣获名茶第一品牌。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成为名茶的知名品牌。
三是茶叶龙头企业产业化逐步提升。采花茶业有限公司现已提升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
龙头企业,投资 3亿元建设采花毛尖科技园。
四是茶农生产方式的转变。主产茶区茶园管理由传统手工向半机械化转变,茶树修剪机、
鲜味采摘机、茶园耕作机、名优茶制作机械化得到广泛应用,茶叶加工环境改善,设备更
新配套,符合国家食品标准。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茶叶基地发展速度和质量的矛盾,近年来,我县每年新建茶园都在万亩以上,年和年
在2万亩以上,由于农民投工投肥能力有限,建园质量无法达到技术标准,加上后期管理
不到位,难达到高标准建园的预期经济目标,5-7 年后,必将形成未老先衰的低产茶园。
二是科技兴茶与科技推广体系的矛盾。从年以来,乡、村农业科技网络遭重创。对茶叶基
地建设和加工初制研究推广人员减少和从事推广人员的生活保障等问题。造成指导服务人
员不能及时准确到位,难以深入田间、车间,严重制约着生产水平的提高和资源深度开
发。
三是基地规模和农村劳动力的矛盾。全县规划基地规模达到 20 万亩,按农村人口人平拥
有1亩多茶园。因土壤、海拔等自然因素限制,部分地区不宜种茶,主产区每人茶园面积
在2亩以上,多达 4亩左右。加之大量年青人外出务工,在家都是老弱病残,茶园荒废严
重,老茶现象多,资源浪费。
四是茶叶初制厂布局与茶农卖茶的矛盾。茶叶纳入食品管理,对加工条件和经营资质提高
了要求,在整顿工作中,取缔关闭了一批小茶厂,边缘地区茶农卖茶难。
三、对策的研究
根据县委、县政府茶叶发展总体思路,提出生态立县。精制茶叶旅游&l 两张&r 名片,坚
持打民族牌,走特色路,靠绿色富,以茶叶为重点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向纵深推进。实施&l
三大一特&r 发展战略。即建设大基地,打造大品牌,发展大企业,弘扬土家特色茶文化。
一是按照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茶的标准,提升茶叶基地质量,坚持建园质量标准,加
强管理所有茶园达到无公害标准。无公害、有机茶面积达到 15 万亩,其中符合有机茶、
绿色食品标准的茶园面积达到 10 万亩,茶树良种普及率达到 95%以上,无性系良种面积达
到50%以上。
二是培育壮大茶叶加工企业,合理布局。加大企业资本运营力度,加速企业扩张步伐,建
设服务好采花茶业科技园,对外联接好市场,对内联接好茶农和中小茶厂,实现茶树良种
引进推广良种茶园种植与示范,现代茶叶初、精加工,茶叶深度加工开发等多功能于体,
技术含量高,能耗少,污染小的茶叶生态园区。成为集生产、科研、销售于一体,融包
装、质检、储运、旅游观光于一身,全省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茶业初、深加工企业。
三是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发展观。建立建全茶叶技术县、乡、村网络推
广体系,加强队伍建设,培养引进科技人才,提高技术服务功能,在充分发挥现有人才作
用基础上,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定向培养一批,高薪聘请一批,提高企业自主创
新能力。
四是加大茶园机械化的推广力度,改善茶园的硬件设施,降低劳动强度,减少茶叶资源浪
费,提高生产效率,增加茶农收入。
五是用现代的营销理念和手段,面向国际国内市场,组建营销公司,提高营销决策应变能
力,建成同行业一流的企业形象设计,一流的产品形象设计。
六是融入文化旅游内涵,丰富历史文化底蕴。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多途径广邀文人加工
挖掘整理宣传,开展丰富多彩的茶文化旅游活动。把人文茶尽快推出去,实现茶业的新跨
越!
研 告篇盐产业调 报 2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乡文化建设在上级各部门和乡党委、政府的关心重视下,致
力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把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努力贯彻落实文化
“ ” “ ”艺术的 二为 方向和 双百 方针,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文化活动进一步丰富,文化市场
不断繁荣,乡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和文化活动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一、基本情况
(一)高度重视,措施到位,文化建设环境良好
乡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工作,文化中心由副乡长直接分管,岗位职责、财务财产管理、档案
管理等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并一一落到实处。乡文化站业务用房因修建政府大院被拆迁,
于乡党委政府划拨土地重建文化站,10 月建设完工并投入使用。文化岗位现有 3人(大专
学历),工资和业务金费得到落实,列入财政预算。每年用于文化站业务金费 3万余元。
文化中心活动正常。目前,有 6个村委会建立了村级文化活动室,活动开展正常,群众文
化生活丰富多彩。
(二)底蕴深厚,队伍庞大,文化建设阵地广泛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出发,依托彝、壮族传统文化以及多民族文化
融合的深厚底蕴,切实加大了对文化阵地的建设,使文化阵地由平面的、单一的向立体式
多样化转变。每年农村的文化活动主要是在各种节庆日、纪念日,由乡文化站通过协办等
“方式,组织开展民间文艺演出及棋、球类比赛等。上级宣传、文化等部门组织开展 文化
”下乡活动,活动形式多为慰问演出、电影公映、送书下乡等,基本解决了老百姓看电
影、看戏、看书、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问题。目前,全乡 14 个村委会共有文化室6个、
农村文化户 14 户、文艺演出队5支;文化爱好者队伍也十分庞大,全乡有群众文化业余
骨干 xx 年龄偏大,知识老化,专业化水平低,而且素质参差不齐,农村文艺后备人才相
当缺乏,农村特色文化人才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二)文化事业投入少,活动经费短缺
县、乡对文化事业的经费投入相当有限,文物事业经费没有纳入财政预算,由于缺乏资
金,使得文化部门无法对一些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维修,也无法向民间征集文物。文化室、
文化户开展活动没有固定经费来源,主要靠临时筹集。经费的匮乏,造成农村文化基础设
施落后, 有 源 以得到充分、有效利用。文化站多年来未能添置新 ,且文化活 器现资难 书动
材匮乏。
(三)文化建设观念滞后
对于文化建设方面普遍存在认为文化是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在建设上打不开路子、迈不开
步子,缺乏创新意识。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要积极借助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大发展文化
事业的探索。
(四)文化保护及民族民俗文化挖掘力度薄弱
我乡由于受经济、历史等因素的影响,民族民俗文化挖掘力度不够深入。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加大力度,充分发挥农村文化阵地的作用。引导农村文化进入千家万户,形成健康
的精神食粮,逐步提高群众的文化素质涵养。
(二)抓好文化市场管理,使文化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
“ ”(三)积极开展 先进文化乡镇 创立活动,完善文化阵地设施。多层次多渠道的开展群众
性文化娱乐活动,发展业余演出团队,搞好各类文化艺术培训,更好的满足群众多方面的
文化需求。
(四)注重鼓励和扶持群众自办文化产业,使之成为新时期农村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和公
办文化的重要补充。
(五)扎扎实实做好文化工作,以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以完美的精神面貌,以高素质的
文化品牌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快速发展。
标签: #调研报告
摘要:
展开>>
收起<<
【导语】盐产业调研报告多篇为范文海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研告篇盐产业调报1一、茶叶基地建设现状茶叶在我县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发展茶叶经济在我县具有生态立县的独特自然优势。目前茶叶基地在我县已初具规模。全县8个乡镇,104个村,有88个村产茶,种茶农户达3.5万户,从事茶叶生产人员12万人。年来,茶园面积达到17.8万亩,年茶叶产量达到1587吨,其中名优茶占42%,实现茶叶产值4亿元。茶叶是我县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一是主要经济指标与1975年比较。种植面积增加118353亩,增长2.7倍,产量增加12769吨,增长23.3倍。农民收入增加16000万元,增长16...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
作者:Jazy
分类:实用范文
价格:免费
属性:15 页
大小:56.5KB
格式:DOCX
时间:2024-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