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健康调查报告【精品多篇】

免费
[引言]教师心理健康调查报告【精品多篇】为范文海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
工作带来帮助。
教 心理健康 告 篇一师 调查报
一、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相关调查结果表明,部分高校学生的心理是健康的,表现出活泼好动、积极向上、能吃苦
耐劳、交际能力较强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然而,因为现在多数学生都是生子女,并且
受社会环境多样化的影响和父母教育情况、家庭贫富差距以及相关报道的负面影响,现在
的高校学生面临越来越现实的社会问题,一些高校学生出现一些不良心理应以及心理障
碍,甚至导致学业终止或结束。另外,在对高校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调查过程中,发现有一
些学生存在比较严重或者特的心理问题。
二、正确理解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关注点。但是,全社会关注的高校学生的心理
健康以什么来衡量呢?在这么多学者众说纷纭的情况下,笔者思多年的教育经验认为,想
要理解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应把以下几点作为重点关注:
(1)保持浓厚的求知欲以及对学习的兴趣。
(2)能够认清自己,了解自己,不堕落胆怯,也不过度自信,保持辩证的眼光,防止自
我意识的偏差。
(3)能够保持好的心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心理健康的人往往能够保持开朗、自信的
心情,能够从事物中寻找快乐,永远不会对生活失去信心。
(4)善于交往,对人友善,能够与身边的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5)能够保证人格品质的完整、统一,培养健全的人格,这是维护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
根本目标。
(6)有较高的适应能力,能够很快熟悉并融入周围的环境中去,同时还要正圈理跟环境
之间的关系。
(7)高校学生的心理行为要与他们的年龄特征相仿。
1.学校方面的措施
(1)优化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是高校学生健康成长的前提,校园文化主要体现在风气上。沉稳的校风、积极的
班风、刻苦的学风能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的心理健康。为了保持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学
校可以举办一些型的团体活动,增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凝聚力,促进人际关系的`健康。
同时,主题班会等以班级为单位的活动能够形成良好的班风,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都保
持积极进取的心态。
(2)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①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学校应该明确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其他
的学科中去,把关系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落到实处。让每个岗位的人都明白自己范围内对
心理健康教育的标准和要求,形成一个共同发展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线。
②开设关于学生心理健康的课程。助高校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基础知识的传授。学
“ ”校可以通过选修课程的形式,开设一个学生心理健康 课程,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成长,避
免进入心理发展的误区。助学生尽快形成正确的观念,积极地把自己变成一个身心健康发
展的青年学生。
③设置心理教育机构。设置心理咨询中心,助学生在遇到心理磨难时能够正确地寻找到
助,尽快从心理沼泽中逃离。同时力宣传心理咨询,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自己的心
理问题。
④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通过调用学校内部的各种媒体方式,宣传学生要注重自
身的心理健康,在学生中普及心理知识,推广心理调节的一般方法,唤醒学生自我维护心
理健康的积极性。
2.高校学生自身方面
(1)建立合理的生活秩序
①学习负担要适量。量力而行,不要对自己过于苛刻,准确定位,选取适当的目标,不急
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成绩,多跟同学和老师交流,从中吸收相关经验,取长
补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②生活节奏要合理,做到松弛有度。除日常的学习生活外,我们还有很多的事要去做,要
积极地参加各种活动,加强我们的综合能力与适应力。适当地放松自己的身心,做到松弛
有度、劳逸结合,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效率,把状态调整到最佳。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问题,有益于心理的健康发展。
(3)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姿态
时刻保持积极、乐观的姿态,寻求健康的解决方法。同时还要加强自我意识的锻炼。
通过教师的循循善诱与学生的不断努力,我相信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指数都能得到相应的
提高,获得更高的升华。不仅仅在生理上滋养一片净土,同时在心理上也会有一片蓝天!
让学生在校园里获得全面发展,转身成为德才兼备的现代型复合人才,实现教书育人的最
终目标。
教 心理健康 告 篇二师 调查报
一、关注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北京师范大学许燕教授在一份调查报告中发现,警察、教师、医生是当今社会的高风险职
业,因为他们面对的是各种特质的人,多扮演着助人的角色,被称为助人群体,最容易出
现心理问题,产生心理枯竭。关心和维护高中教师这一重要而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无论是
对教师自身、学生还是基础教育的整体发展都有重要意义。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影响学生身
心发展的重要因素,这早已被以往研究所证实。我国大部分学者在确立教师心理健康的标
准时主要是从认知、情绪、人际关系、意志品质、人格、自我意识和人生态度等方面来考
虑。
中国人民大学在 20xx 年在新浪网发放的一份问卷《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问题》
调查发现,从幼儿园到大学教师,在被调查的 8699 人中,80%压力较大,30%存在严重的
职业倦怠。20%的被調查教师生理健康状况不佳,超过60%的被调查者对工作不满意。中学
教师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为(1)男老师(2)年轻教师(3)工作量大的教师。教师这个
职业本身充满光环的同时,也对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高中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1.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以广东省某一高中教师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100 份,回收 75 份。其中男老
师29 人,女老师44 人,其中两份未填写性别。
个别访谈的对象既包括非班主任、教学新秀,也包括富有经验的优秀班主任和专家型教
师,以使我们的访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见表1)
2.研究方法
采用自编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对高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以期了解高中教师的心
理健康状况。高一、高二老师问卷发放到各办公室,请级长收取,高三老师在中考期间完
成。同时,为了更深入了解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对部分教师进行了个别访谈,访谈内容
主要涉及到选择做教师的原因、从教以来心态的变化及变化原因、自己的职业理想及对幸
福所下的定义。也对个别教师访谈了专业发展的历程及对新教师的建议。
3.调查结果分析
3.1 教师职业的满意度调查
调查主要针对教师职业的总体满意感进行,结果发现,44%的教师对教师这一职业满意,
一般和不满意的教师分别占调查人数的 52%和4% “ ”。 一般是一个带有一些感情色彩的词,
不是很满意但也不讨厌。
3.2 教师工作量情况
教师的工作量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问卷调查了教师的工作量情况,对班
主任与非班主任、工作年限及年龄与工作量进行了一定的比较。结果发现:教龄在 10 年
以上、年龄在 40 岁左右的教师工作量大,尤其是工作了 16-20 年、年龄在 41-50 岁的班主
任、级长或行政人员感到工作量大,甚至是超负荷工作。此次调查共有三位50 岁以上的
摘要:
展开>>
收起<<
[引言]教师心理健康调查报告【精品多篇】为范文海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教心理健康告篇一师调查报一、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相关调查结果表明,部分高校学生的心理是健康的,表现出活泼好动、积极向上、能吃苦耐劳、交际能力较强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然而,因为现在多数学生都是生子女,并且受社会环境多样化的影响和父母教育情况、家庭贫富差距以及相关报道的负面影响,现在的高校学生面临越来越现实的社会问题,一些高校学生出现一些不良心理应以及心理障碍,甚至导致学业终止或结束。另外,在对高校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调查过程中,发现有一些学生存在比较严重或者特的心理问题。二、正确理解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
相关推荐
-
VIP免费2025-02-10 999+
-
VIP免费2025-02-10 999+
-
VIP免费2025-02-10 999+
-
VIP免费2025-02-10 999+
-
VIP免费2025-02-10 999+
-
VIP免费2025-02-10 999+
-
VIP免费2025-02-10 999+
-
VIP免费2025-02-10 999+
-
VIP免费2025-02-10 999+
-
VIP免费2025-02-10 999+
作者:Jazy
分类:实用范文
价格:免费
属性:17 页
大小:57.39KB
格式:DOCX
时间:2024-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