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精选31篇)
VIP专免
3.0
2024-07-11
999+
79.28KB
32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2024 年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精选 31 篇)
2024 年 文新 培 心得体会 篇语 课标 训 1
在前几天学校举行的语文教师素养大赛中,多次出现了有关小学生阅读的考题,很惭
愧一个假期的碌碌无为,趁这几天赶紧重拾起新课标,认真、细细查看,其实无论是从提
高民族的文化素养来说,还是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来说,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都应引起
我们高度的重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更加关注课外阅读,关注学生阅读兴趣的培
养,并明确规定了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 145 万字的任务。
对于这项要求,我想,从一年级的孩子们一入校就抓起再合适不过了,借鉴二年级组
去年的经验,坚持不懈的在自己班实施也是对我这学期工作的考验。要使孩子们保持对课
外阅读的兴趣并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肯定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年龄小,注意力不
“ ”够集中,维持对某件事的热情的时间很短,许多孩子都具有这样的 三分钟 特点,那么如
何培养他们积极阅读的习惯呢,我也从各方面查阅了相关资料与方法,收获颇多。
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帮学生选好读物,引导学生读优秀的课外作
品。
一般地,低年级的学生应选取图文并茂的课外读物。图书角的设置使我们学校的传
统,老师从学生开学那天就要为他们讲解图书角的设置目的,利用学校图书馆的优质资源
介绍适合的图书给他们看,如一些图文并茂的儿歌、童话故事等。学完拼音后,给他们介
绍带有拼音的图书,要求边看图边读拼音和汉字。
以后学生学完课文后,还可以想学生介绍与课文有相关内容的课外书,让学生去阅
“读,并指导怎样读。正如在第十二册书中鲁迅先生曾经告诫我们的一样: 只看一个人的
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
”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 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
选择课外读物时,选择的内容应较广泛,可涉及儿童生活、历史故事、科学常识等;体裁
应多样,可以是诗歌、散文,也可以是小说、童话、寓言,不拘一格,只要是思想内容健
康,有教育性,对儿童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影响的文学作品,都
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这样学生才能博览群书。
其次是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
”三。 学校内许多老师已经在这一点上形成了共识:学生每学一篇课文,只要有相关的资
料,大家都会向学生介绍与这篇课文有相关内容的课外书,让学生去阅读。比如在六年级
时:学了《最后一头战象》,学生们已经不用我提醒便开始搜寻沈石溪所写的其他动物小
说去读,因为他们已经初步具备了这样的阅读习惯,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我与孩子
……们一起重温《安徒生童话》 在即将扬帆的新的班级中这也是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实现的
目标之一。
再次,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学写个性的读书笔记。
“ ” “ ”古人云: 不动笔墨不读书。 课外阅读要 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 。读到好文章,摘
录下好词好句,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样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增加了词汇量,为写作
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从阅读起点开始的孩子们如何做个性的读书笔记,在喜欢的地方夹
上一张自制的树叶书签,在本子上描描画画书中所讲述的故事片段,一朵小花,一根小
草,自己给阅读增添无限乐趣。
最后,开展课外阅读交流活动。
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放任自流,肯定没有收到实效的。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
“ ”“ ” “ ” “ ”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 故事大王 剪贴册 、 知识竞赛 、 诗歌朗诵比赛 等生动活
泼的活动都可以用在阅读课上,既有效地检查孩子们的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更让学
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他们阅读兴趣和热情。
正如新课标所示:每一位语文教师要给学生阅读的内容,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他们
去阅读,去思考,使学生从小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2024 年 文新 培 心得体会 篇语 课标 训 2
20__版语文课程标准紧随时代潮流,为我们一线语文教师指明了以后教学的方向。
20__ “版语文课标在课程理念 要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
” “革这一条中明确指出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阅读引
”导,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位 对于这一理念我是感触颇深。我认为语文学习第一要
务是阅读,读书多的孩子,语文成绩不会差。20__版语文课标追求课程内容、学生生活、
语文实践之间的融通。改变了过去知识点、能力点的线性排列,改变了逐点解析和逐项分
析的习惯,将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语文实践过程,从而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各项能力。
学习语文的目的不应该是应付考试,而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新课标点赞!
2024 年 文新 培 心得体会 篇语 课标 训 3
我反复认真地阅读、勾画了《小学语文新课标》,从中我受益匪浅,收获丰厚,作为
一名新教师,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
迫性。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
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
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
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
几点作法:
一、加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
”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
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
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
力、口语交际能力。
二、注重学生的阅读背诵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 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
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
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 400 万字以
”上。 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记忆力是一切智力
的`“ ”基础。朱熹曾经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 三到是多种分
析器官同时参加活动的协同作用。心理学家早有实验结论:多种分析器官协同作用的效
果。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
气。
利用先进的教学媒体,在教学时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幅形象直观的画面图,犹如身临其
境,美不胜收,接着又让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
三、注重学生自悟探究
“ ” “ ”当前的语文教学,不管是老牌的 教师讲,学生听,还是翻新的 教师问,学生答,
“ ” “ ”或是改革的 教师拨,学生转,其总体还是以教师为中心, 喧宾夺主的情况还是显而易
见。其实,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
2024 年 文新 培 心得体会 篇语 课标 训 4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紧跟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调育人为本,依据 有
”理想、有本领、有担当 时代新人培养要求,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培养目标。
跟着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吴欣歆教授一起解读义务教育新课标,不难发现语文的课时
占比达到了 20%-22%,绝对重中之重。在识字量、课外阅读量、古诗文背诵篇目等量化要
求方面,新课标都没有增加,主要变化在在知识点的呈现方式、出现的先后顺序上等方
面,语文的广度和难度有所提升。作为高年段的一线语文教师,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量从
思想上高度重视,并为之付出实践,提出了学习任务群的构建,以便我们更好的开展活
动。
“ ”一、 整本书阅读 经验积累
“引导学生了解阅读的多种策略,运用浏览、略读、精读等不同阅读方法;通读整本
书,了解主要内容,关注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重视序言、目录等在整本
书阅读中的作用。设计、组织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师生共读、同伴共读,朗诵会、故
”事会、戏剧节,建立读书共同体,交流读书心得,分享阅读经验。
语文其实是渗透到各个学科中的,包括理科。任何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阅读和理
解。理解概念、定理和定义,阅读明白题意,才能谈解题。语文在各学科中的地位,就像
“ ”一座大厦的地基一样,地基稳了,才能稳固支撑起整座大厦。在 整本书阅读 中,学生积
累各式各样的阅读经验,倡导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培养学生读书兴趣,提高
读书品位,是核心中的核心。我们谈的经验则是具体的操作方法和策略。《西游记》精读
与跳读、《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诸如此类,皆属于阅读
经验的积累。
“ ”二、 整本书阅读 学习任务群的构建
摘要:
展开>>
收起<<
2024年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精选31篇)2024年文新培心得体会篇语课标训1 在前几天学校举行的语文教师素养大赛中,多次出现了有关小学生阅读的考题,很惭愧一个假期的碌碌无为,趁这几天赶紧重拾起新课标,认真、细细查看,其实无论是从提高民族的文化素养来说,还是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来说,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都应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更加关注课外阅读,关注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并明确规定了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45万字的任务。 对于这项要求,我想,从一年级的孩子们一入校就抓起再合适不过了,借鉴二年级组去年的经验,坚持不懈的在自己班实施也是对我这学期工作的考验。要使孩子们...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