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四川的导游词(精选3篇)

免费
经典四川的导游词(精选 3篇)
典四川的 游 篇经 导 词 1
欢迎各位来到都江堰市游览。现在我们的车正经过宽敞平直的幸福大道转上玉垒山公
路,去参观闻名中外的都江堰景区。
大家从成都来,都看到沿途纵横交错的河渠,奔涌着盈盈清水,流淌进远近碧绿的田
畴,那就是都江古堰的灌渠。两千多年以来,古堰把滔滔东泻的岷江水引到广袤的成都平
“ ”原,造就出 天府之国 的富饶和美丽。
在此以前,由于成都平原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从高山连绵的松茂峡谷中汹涌而
下的浩荡岷江,一到涨水季节,总是顺地势四下漫流,常常给平原生息的远古生灵带来可
怕的洪涝灾难。后来经过距今大约三千年前的鳖灵治水,才使这片土地初步得到平安。鳖
灵的巨大功绩,使蜀王杜宇把王位让给了他,成为开明王朝的第一位蜀王。
“ ”而真正把岷江引进平原,缔造了 益州天府 的大功臣,则是公元前三世纪的蜀郡太守
李冰。是他带领人民群众建造了举世无双的都江堰工程,非常科学地实现了导江、防洪、
引流灌溉的一系列功效。其后,由于都江堰水利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设置专门的官员
管理,前后有不少为政高明的管理者,又在管理和维护中不断地将积累的经验变成规范性
的典章制度,使都江堰历经两千多年一直发挥着巨大的水利功能。因此,说都江堰是孕育
出四川天府的第一奇功,闪射出中华民族智慧之光的典范,是毫不夸张的。新中国成立以
来,都江堰可说是古堰逢春,灌溉面积已由建国时的200 万亩扩展到1000 多万亩。都江
堰能有此千古长效的伟大功能的奥秘所在。
我想这也是各位今天游览的目的吧!现在,我们走上了景区公路,沿途森林夹道,空
气清新,使大家的旅游有了更好的心情。我们从观景楼往下游览。
都江堰鸟瞰
站在楼台的敞廊上远看都江堰的水利工程,可以看见岷江从山里滚滚而来,在拐弯处
被一条像鱼头的长坝一分为二,堤坝这边的江水顺玉垒山脚流到一座孤立的山头前,堤坎
矮下去了,而水流都靠着山这边走向远方,这就是都江堰的渠首工程。长堤的头部叫鱼
咀,堤尾矮下去那段叫飞沙堰,孤立的山头和玉垒山之间的水道叫宝瓶口。鱼咀、飞沙
堰、宝瓶口是都江堰的三大主体工程,鱼咀用于分水,让灌溉的水进内江,多余的水走外
江;飞沙堰用于溢洪排沙;宝瓶口用于引流入渠。就是这三部份工程的巧妙配合,奠定了都
“ ”江堰千古长存的 不坏金身 。今天我们看起来,它们是那样的简单。甚至觉得平凡。其实
— “ ”正印证了句 伟大出于平凡的格言。都江堰渠首工程蕴涵着极大的科学性,其设计和建
造所体现的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的水平之高,即使是二千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可以称之为
最高水平的成就。等一会我们到了现场再作详细介绍。指物说理,可能比较容易说明白一
些。现在我们去看二王庙。二王庙
二王庙座落于玉垒山麓,是纪念都江堰修建者李冰父子的庙宇。这座庙宇原是纪念蜀
“ ”王杜宇的 望帝祠 ;“ ”南北朝时迁 望帝祠 于郫县后,为表达对李冰父子功德的崇敬之意,
“ ”后来这里就被更名为 崇德庙 ;“宋朝,由于李冰父子相继被救封为王,便改崇德庙为 王
”庙;“ ”到了清代,才正式定名为 二王庙。
二王庙的建筑有五大特点:一是占地少,仅10072 平方米;二是建筑密度高,达到
60%;三是不强调中轴对称,这与大多数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特点相悖;四是上下高差大,有
63 米;五是规模宏大,布局严谨,令人赏心悦目,这五大建筑特点我们将边参观边体味。
我们从二王庙的后山往下走,经过存放商代古木和供奉元朝地方官吉当普的亭阁。穿
“ ”过有两株 仙人松 的庭院,就到达庙宇的文物陈列室。在这里有我国两位著名画师的真迹
镌刻在石碑上,他们的名字可谓是家喻户晓,要问是哪两位?其实不用我在这里多说,大
家一看画就知道了,这仕女图是张大千先生画的,这奔马自是徐悲鸿的杰作。大家再看左
边的这个碑,谁能认出这是什么字?——这本来也不是字,是用来降魔镇妖的道符,也难
“ ”怪大家和我一样一字不识。与陈列室平行是二王庙后殿,现在塑的是李冰夫妇的神像。
由于李冰父子的丰功伟绩,后人早已将他们神化了。我们在二王庙中参观,自然知道二王
“ ”是指李冰父子,但我们却见不到李冰儿子李二郎的塑像。二郎是神话中与李冰关系最密
切的一人。这个角色的出现,把李冰神话的故事情节又推进一个新阶段。但史书从未介绍
过李冰儿子,所以李二郎只不过是个传说中的人物。我们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有人崇拜
毛泽东,有人崇拜拿破仑,有人则祟拜刘德华,当时的人却非常崇拜李冰。偶像又都应该
“ ”是完美的,李冰没有儿子,在封建时代有这么一句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李冰倍受蜀
人尊敬和崇拜,自然人们都希望他有一个英雄的儿子,能替他传宗接代,李二郎这个人物
也就由此而产生了。
李二郎这个人物的原型可能是跟随李冰一起治水的年青人。李二郎代表的不是真有这
个人,也不仅是治水的年青人。而是代表了所有和李冰一起治水的堰工的形象。
大殿就是李冰殿。大家知道,战国时期是一个产生杰出人物的时代。比如墨家墨子,
法家的韩非子,儒家的孟子等等。李冰也是这个时代的杰出人物,诸子百家也应有水利家
的一席之地。李冰是一名政治家,更是一名杰出的水利科学家。李冰是先秦时期的蜀郡
守,相当于现在四川省省长的职位,但蜀郡当时所管辖的区域比现在的四川要小。李冰一
方面因为一心为民办实事,多才能干,治蜀有方,受到秦王的信任;另一方面,他信任群
“ ”众,依靠群众,用比较现代的话来说,便是走群众路线,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
和爱戴。只有处理好对上和对下的关系,他才能任职四十年,办了许多实事造福于民,所
以承认李冰是一位伟大水利专家的同时,我们必须得承认,他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在
这尊塑像中,李冰儒雅仁厚、勤于政务的风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
李冰殿是一座四合院式建筑,殿的对面是戏楼。戏楼顾名思义就是唱戏的地方,不过
这戏不是唱给凡人看的,而是唱给已被供奉为川主神的李冰看的。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
这天,是二王庙庙会,明清时代,每到这一天,这里都要唱戏,人们赶庙会敬神、祈福、
看戏,甚为热闹。1992 年后,赶庙会的风俗又重新恢复。
“ ”这座塔是字库,烧纸钱的地方。农历六月二十四庙会的这一天,这里总是热闹非
凡,人们会把纸、钱一些歌颂或赞扬李冰的字、画从底层塞入燃烧,塔心中空,青烟直
上,塔尖有两只蛤蟆,大家看清楚了没有?烟就从蛤蟆嘴中冲出,直上云霄,这样天上的
李冰就可以知道人们对他的评价了。从戏台下面走出大门,一条高陡的石阶梯,把庙宇显
“ ”得巍峨耸高,返身上看,这隶书 二王庙匾额,为民国三十年(公元 1941 年)冯玉祥将军
来都江堰时写的,在这里拍照较有纪念意义。
再往下走,林荫深深的阶梯旁,摩崖雕刻着历代积累的都江堰维修治理的经验总结,
“ ”——字句精炼,涵义准确,很有科学价值。比如:这是岁修都江堰的 六字诀 深淘滩、低
“ ” “ ” “ ”作堰。 低作堰 是说飞沙堰不能加高,这 深淘滩 的滩指的是凤栖窝(也就是飞沙堰对
面淤起的浅滩)的一段河床,在每年枯水季年节岁修清淤时,要深淘。深到什么程度呢?最
早水下埋的是三个石人马,以前以涨水不过肩部,水枯时不低于人的足部为标准。现今淘
滩,以看到四根卧铁为标准,这四根卧铁分别是明、清和民国时期以及解放后的九十年代
埋下的,只要看见四根卧铁就行了,淘得过深,宝瓶口进水量偏大,会造成涝灾;淘得过
浅,水量不足,难以灌溉。
“ ”这边的遇湾截角,逢正抽心 称为八字格言,是治理岷江和解决灌区输水及疏通排洪
“ ”河道的方法,也可以说是一切治理疏浚河道的通则。 遇湾截角 指岁修时遇河流弯道,在
“ ”凸岸截去锐角,减缓冲势,使其顺直一些,减轻主流对河岸的冲刷,逢正抽心就是遇到
顺直的河段或河道叉沟很多时,应当把河床中间部位淘深一些,达到主流集中的目的,使
“ ”江水 安流顺轨,避免泛流毁岸、淹毁农田。石刻的经验还有很多,有的我们在游览中再
“ ”作解释。前面这小楼叫 乐楼,是清代典型的仿道教建筑,每逢清明节放水,要举行隆重
“ ”的放水典礼,成都的大官员来时,这里就奏乐迎接。乐楼的雕塑和装饰非常精美,通过
谐音、会意或直书其字等方法,反映了道教中讲究清静无为的修炼和吉祥如意、健体长
生,羽化登仙等题材。色调上给人以亲切、明快、素雅、安祥之感。乐楼左、右两边分别
塑的是汉代的文翁和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他们都是发展和保护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功臣。文
翁穿湔江以灌田,诸葛亮派马超率一千二百名士兵保护都江堰。
安澜桥
走出二王庙,看到的就是都江堰,也就是岷江的内江,架在江上的铁索桥,就是著名
的安澜桥。请大家随我过桥去鱼咀参观。
安澜桥是我国著名的五大古桥之一,全长320 米。最早称 或竹藤 , 与它修建绳桥 桥 这
“ ”的材料有关。到了宋代,改称 评事桥,明朝末年毁于战火。清嘉庆八年(1803),何先德
“夫妇倡议修建竹索桥,以木板为桥面,旁设扶栏,两岸行人可安渡狂澜,故更名 安澜
”桥;“ ”民间为纪念何氏夫妇,又称之为 夫妻桥 。它是沟通内、外江两岸的交通要道。
桥的原址本来在鱼嘴处,1974 —年因兴建外江水闸,经国务院批准,将索桥下移了百
多米,改用钢索建造。索桥是我国古代人民为征服高山峡谷,急流险滩,利用本地竹木资
源创建的悬空过渡桥梁形式之一,是世界索桥建筑的典范。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过这晃晃
悠悠的桥,去体味如履簿冰的感觉吧,过索桥可是游都江堰最有乐趣的项目之一呵!
鱼咀
大家已经知道,鱼咀是都江堰工程的主体部分。站在鱼咀的坝口,看岷江迎面而来,
经鱼咀一隔分为两股,即外江和内江。鱼咀就是分水堤的头,为什么要修在这里呢?起多
大作用呢?“ ”这就要回到二王庙石崖上刻的分四六、平潦旱 的两句话上了。
鱼咀主要起分水作用。李冰修建鱼嘴,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了韩家坝的稳固性和分水
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加工而成,事半功倍,用形似鱼嘴的堤坝,把岷江水一分为二,分为
内江和外江。由于这段河道的河床外高内低,再加上正有一个弯道,所以鱼咀分水后在春
耕季节江水流量较小时,主流就有约六成的水进入内江,首先保证了成都平原的农业灌溉
摘要:
展开>>
收起<<
经典四川的导游词(精选3篇)典四川的游篇经导词1 欢迎各位来到都江堰市游览。现在我们的车正经过宽敞平直的幸福大道转上玉垒山公路,去参观闻名中外的都江堰景区。 大家从成都来,都看到沿途纵横交错的河渠,奔涌着盈盈清水,流淌进远近碧绿的田畴,那就是都江古堰的灌渠。两千多年以来,古堰把滔滔东泻的岷江水引到广袤的成都平“”原,造就出天府之国的富饶和美丽。 在此迎,由于成都平原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从高山连绵的松茂峡谷中汹涌而下的浩荡岷江,一到涨水季节,总是顺地势四下漫流,常常给平原生息的远古生灵带来可怕的洪涝灾难。后来经过距今大约三千年前的鳖灵治水,才使这片土地初步得到平安。鳖灵的巨大功绩,使蜀...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
作者:文海小编1
分类:实用范文
价格:免费
属性:11 页
大小:55.63KB
格式:DOCX
时间:2024-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