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设计探讨与总结(精选3篇)

免费
有效教学设计探讨与总结(精选 3篇)
有效教学 探 与 篇设计 讨 总结 1
一,课前的充分准备是和谐互动的前提。
有效教学首先体现在有效备课上,课前的充分准备就是有效备课。怎样才能算是有效
备课呢 第一。备而能用。备课应该备而能用,减少无效备课,"备课""上课"不能两张
皮。第二。有利于教。有利于教师落实地教,巧妙地学,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有利于教
师的专业成长,使教师水平迅速提高。第三。有利于学。让学生学得快,学得扎实,所有
的知识过手,培养能力到位,力争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向课堂要效益。
曾经有老师认为,现代课堂强调师生互动和动态生成,而且在课堂教学中尚有许许多
多的不可预见性,那么似乎可以简化备课,甚至不要备课。老师是课堂教学的促进者,引
导者,怎样促进,怎样引导,是不可能在教学活动中随意生成的,必须在课前事先有所考
虑,课堂上的生成需要教师运用教育的智慧去引导,学生学习欲望和动机需要教师去激
发。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就没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没有上课
前的胸有成竹,就不可能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因此,实现课堂教学的和谐互动,课前师
生的充分准备是前提。
二,教师角色意识的转变是和谐互动的保证。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是传道,授业,解惑,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是学生
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必须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单向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
受知识的教学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学生作为课堂中的主体积极地参与到互动中来,师生,
生生之间平等的互动。教师必须从一个知识的传授者中解脱出来,这是两种教育观念的激
烈碰撞,对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新的挑战。面对新课程,教师只有转变角色,明确自身在
课堂教学中的真正身份,充分重视和谐互动对学生学习的重大意义,才能处理好教学活动
中的各种关系。教师即促进者,指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
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教师即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教师再
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
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
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教师应成为学生个性张扬的促进者。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
考,善于动手,这就要求教师调整,改变教学行为和策略,转变角色,不再是知识的占有
者,传递者,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
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中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机会,使课堂变成充满生趣的师生交流
场所。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与课程是彼此分离的。
教师被排斥与课程之外,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使教师丧失了课程的意识,丧失了课程的
能力。教师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
三,平等,对话与交流是实施和谐互动的基础。
成功的课堂或者说成功的互动合作,离不开师生之间的和谐的交流和平等的对话。新
课程背景下的教学不再是一种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交流,不再是唯教师,唯教材而独尊的行
为。而是一种体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没有对话和交流就没
有真实的互动,这种交流和对话必须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只有在师生
和谐互动中才能形成学生的体验与收获。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教师要及时反馈与鼓
励。学生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和召唤,才能保持开放的心态,才能产生充满活
力,充满创造的体验,也才能在对话的过程中生成新的认识。如果教师上课还是"一言
堂",学生只有随声附和的份儿,那就根本谈不上彼此之间敞开心扉,实现平等,民主的
对话。课堂教学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中进行的"对话",教师和学生不仅仅通过语言进行讨论
或交流,更主要的是进行平等的心灵沟通。在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凭借丰富专业知识和社
会阅历感染和影响着学生,同时,学生作为一个个具有独立完整的精神的个体展示在教师
面前。这种状态下的课堂教学过程,对师生双方来说,都是一种"共享"。教师是学生年长
的伙伴,真诚的朋友,贴心的师长。在课堂教学中应善于营造一种生动,平等,和谐的对
话情境。教师要摈弃自己唱主角,学生当配角,部分学生唱戏,多数同学当听众的状况,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影响着学生,感染着学生,引导着学生。在多元的互动中,学生的见
解,教师的知识阅历,学生的生活经验,个体的独特感受交织在一起,从而达成课堂的教
学目标,这种状态下的课堂教学过程就是一种"共享"。这就使得课堂沟通在渠道上多样
化,在信息交流上多元化,和谐互动的课堂需要对话和共享。
四,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和谐互动的重要条件。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只有建立起师生间沟通的绿色通道,才能营造教与学之
间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才能为师生互动创造条件。在教学中,教师始终要语言亲
切,态度和蔼,热情耐心,对待学生
要一视同仁,多关心,多鼓励,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与他们平等相
处,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他们得以在民主,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习,让他们感到
教师的平易近人,亲切可信,从而乐于和教师交往,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学习。
五,兴趣是激发学生真实互动的内在动力。
激发鼓励教师在参与过程中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励是培养兴趣的重要前提。古
人云:乐学才能善求。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最实际的内部动力,有了兴趣,思维就会处
于活跃状态,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和有创意的新观点,并且在课堂互动中与别人
交流和商讨自己的观点和方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提供在集体讨论中自主选择话
题的机会。通过激发学生的思想和观点,教师可以使学生们共同对他们的学习负责。给学
生提供自由表达和共同阐述的空间,自由选择的权利,提高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和学
习活动的内在动力。
六,关注与倾听是实现课堂和谐互动的必要的修养。
和谐互动要求要学会关注。教师不仅要自己关注学生,还要培养学生学会关注。学生
不只是关注教师,还要关注其他学生。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关注教师和其他学生,课堂上
就不可能呈现出和谐乃至高效的"互动"。教师关注学生,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今天,更要着
眼发展;不仅要关注好的学生,更要关注学习偏差的学生;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还要关
注学生的能力,情感,意志等等。学会关注是"和谐互动"所必不可少的。
传统的课堂上学生形成以"静听"为主的学习定势,使学生养成心理上的依赖性,不利
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创新能力。要让学生走出"静听",学会"倾听"。"倾听"是教师与
学生心灵沟通的一种方式。一位善于"倾听"的教师就像一位高明的心理医生,能够准确把
握学生脉搏的跳动,能够及时预测学生情绪的波动,能够巧妙调整课堂的气氛,把师生的
沟通上升为一种艺术。教师的"倾听",改变了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
极主动参与,独立思考。教师不仅要自己学会倾听,还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生在课堂
上的倾听,有两层含义:一是倾听教师,二是倾听学生。学生倾听的质量是"和谐互动"的
重要保证。
七,高超的提问艺术,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实现和谐互动的真实有效和生成。
提问是教学的一种手段,是实现师生和谐互动的平台;提问是一种交流,是师生传递
信息的一种渠道,是引发学生思维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在一般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都能通
过提问的方式来实现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互动。但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两类,一是问题比较简
单而直观,学生可以不假思索便可以回答,或者仅是让学生做出"是"与"否"的回答,没有
体现出提问的真正价值;二是教师连珠炮似的提问,学生机械反应似的回答。表面上看起
来很热闹,老师和学生间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学生的小组讨论一次接着一次。但是问题
和讨论都没有质量,对老师和学生都缺乏挑战性。这两类问题反映出课堂的互动大多在浅
层次上进行着,没有思维的碰撞,没有矛盾的激化,也没有情绪的激动,整个课堂看似互
动充分,而实质上平淡乏味。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而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
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创造性和想象
力。"这句名言正好揭示了课堂提问的最为关键的问题,那即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自
身艺术的提问,切中学生的要害,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生成新的问
题。课堂提问需要体现这样几个特点:一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一种好奇心,产生
求知欲望;二是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会想问题,调动学
生的内在动力,自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三是培养学生的勇气,让学生敢想,敢说;四
是要让学生能够产生新的问题,生成是课堂提问产生的最好效果。
有效教学 探 与 篇设计 讨 总结 2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的有效性问题被教育界渐渐提上日程。新课
程改革对历史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和挑战,如何以高质量教学迎接挑战,是每一
位教师面临的共同问题,我们地区现在正在实行高中新课改,所以平时的时候自己会比较
特别关注这方面的信息,最重要的由于自己教学经验尚浅。前一段时间,看了赵亚夫教授
主编的《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全书56 个教学案例涉及31 位教师和学生作者,呈现出
一幅视野广阔且色彩斑斓的历史教学新图景,没有晦涩难懂的道理却无形中形象生动给我
上了一堂有效的课。仔细阅读后令我受益颇多,现将些许感触诉诸笔端。
记得伊索寓言中有一则关于鹅生金蛋的故事。大意是说,一个农夫无意间发现一只会
生金蛋的鹅,不久便成了富翁。可是财富却使他变得更贪婪更急躁,每天一个金蛋已无法
满足他,于是农夫异想天开冲动的把鹅宰杀,企图将鹅肚子里的金蛋全部取出来。结果不
难想象,鹅死了再也生不出金蛋了,农夫什么也得不到了。这则故事,从不同的角度我们
可以理解到不同的寓意。它不仅仅是告诉我们人不能贪婪,是否大家也发现,农夫那么想
得到一个好的结果,可是方法不正确,忽略了有效产蛋的规律,最终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无
效的,真的是鹅死蛋没,吃力不讨好。 做事情我们都希望得到一个好的结果,就如同我
摘要:
展开>>
收起<<
有效教学设计探讨与总结(精选3篇)有效教学探与篇设计讨总结1 一,课前的充分准备是和谐互动的前提。 有效教学首先体现在有效备课上,课前的充分准备就是有效备课。怎样才能算是有效 备课呢第一。备而能用。备课应该备而能用,减少无效备课,"备课""上课"不能两张皮。第二。有利于教。有利于教师落实地教,巧妙地学,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使教师水平迅速提高。第三。有利于学。让学生学得快,学得扎实,所有的知识过手,培养能力到位,力争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向课堂要效益。 曾经有老师认为,现代课堂强调师生互动和动态生成,而且在课堂教学中尚有许许多多的不可预见性,那么似乎可以简化备课,甚至不...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
作者:Jazy
分类:心得体会
价格:免费
属性:7 页
大小:47.26KB
格式:DOCX
时间:2024-08-02